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雙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自由地成長,不能把他們變成隻會幹活的牲口,他們應該是自由的、朝氣蓬勃的人,他們應該用發自內心的勇敢而美好的青春之火,用不斷創造出來的偉大的美來照亮人的內心世界和整個生活!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自己去吧》,講的是一隻小鴨想讓媽媽教它遊泳,鴨媽媽說水不深,讓它自己去遊;一隻小鷹想讓媽媽帶它去山那邊看看,鷹媽媽讓它自己去。結果小鴨學會了遊泳,小鷹學會了飛翔,它們都學會了獨立生存的本領,這使它們的個體生命具有了實質性的意義。
其實,這篇文章不僅適合一年級孩子閱讀,同樣也適合我們的父母閱讀。小孩子能從中讀出獨立的勇氣,父母能從中讀出讓孩子獨立的教育觀念。
任何生命的成長都有其自然的規律,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上,“貴乎順應其自然”。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上蒼沒有說什麽,可萬物依然蓬勃生長。反觀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難道需要那麽多說教、管束嗎?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父母卻沒有“鴨媽媽”和“鷹媽媽”明智,上蒼賦予人類的聰明才智和豐富情感被父母用在了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照”和“管束”上。然而適得其反,反倒約束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所以孩子們由衷地呼喚:
“自從4歲開始,媽媽就帶我去學鋼琴,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玩,叮叮咚咚的,多好聽呀!叮咚了一年,太好玩了!
叮咚了兩年,比較有趣。叮咚了三年,枯燥無味。叮咚了四年,不想彈了。叮咚了五年,不彈琴是我最大的願望。叮咚了六年,我恨死鋼琴了!”
“父母們,你們是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喜歡淘氣的孩子呢?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聽話的孩子,因為這樣老師喜歡,又不會犯錯誤。錯了!你們知道嗎?孩子天性是淘氣的,聽話,其實是父母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孩子的約束!”“從小,我就受到大人們的照顧和關心,他們總是對我說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我就像籠中的小鳥,被管束的小孩像被一把無形的鎖鎖著。有人說:大人管小人是應該的,這到底是誰說的……我真想盡情玩、盡情笑、盡情打鬧、看自己想看的書,縱然免不了大人們的責罵,但那又有什麽關係呢?因為,快樂就是我們的主題!”可是讓孩子們百思不解的是:“大人不是也做過孩子嗎?”
大人也曾被他們的大人管過,怎麽就不知道其中的苦衷呢?也許成人世界的忙碌和世俗已經蒙蔽了我們的童心,褻瀆了我們的理性,難道也泯滅了我們的天良?
當我們的眼睛掠過《給母親的宣戰書》時,我們的心靈應該震顫!那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不堪忍受母親的管束而發自肺腑的呼喊!
我們的家長啊,願你們去讀讀《一個自由不羈的男孩》吧,看看一個偉大的母親是怎麽去傾聽孩子的聲音,怎麽還孩子一片自己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