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兒子很淘氣,大凡老師和家長的一些指令性的要求,他都不予理睬。由此,我一直以為:他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隻幹自己喜歡的、無所顧忌的孩子。
“以後讀書,並不是每件事都會讓他感興趣,難道不感興趣的事就不學了嗎?”婆婆的深深擔憂,迫使我刻不容緩地讓兒子“光榮”地加入了注意力訓練營,期望在他身上看到具有穩定注意力的良好品質。
一日,負責兒子注意力訓練的老師告訴我:課堂上給小朋友講故事,當描述到危機場景時,兒子竟捂住耳朵往外跑。
對於兒子這一特殊反應,雖頗覺意外,但還是不由聯想起來:有一次,幼兒園老師要求每個小朋友都上台給大家陳訴自己的優點,在老師千呼萬喚後,兒子左顧右盼,語無倫次,站姿不穩,當後來我質問他為何這樣時,他竟告訴我兩個字“害怕”。
兩件事情疊加在一起,讓我鬱悶不已,另一種擔憂爬上心頭。讓我不得不去觸摸孩子以往不曾關注的心靈角落——幼小的心靈如何麵對危機?抗拒膽怯?
於是,兒子心目中的保護神——英雄,呼之欲出。
神化的英雄不知何時起,日本人以動畫片開始“侵略”我們下一代的精神領域。“奧特曼”成為了兒子心目中頂禮膜拜的英雄。
搞不懂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外形加上幾個機械笨拙的動作,究竟有多少魅力?反正,從兒子的書包、玩具到衣服、鞋子,“奧特曼”儼然牢牢坐穩了第一形象代言人的寶座,它無可抗拒地走進兒子和一大批孩子的生命,輕而易舉地贏得了他們的心。
對於兒子而言,“奧特曼”能製服怪獸,是拯救人類脫離危險的大英雄。擁有了英雄標誌的東西,自己也仿佛本領高強起來了,每每讓兒子擺pose時,多半是“奧特曼”兩手臂相交呈直角的標誌性動作。現在想來,大概兒子也希望依靠英雄或自己成為英雄,來驅趕內心對於外界妖魔的恐懼,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
於是,我們常常會看到,孩子們打起架來,一邊學著奧特曼的動作,一邊模仿著“嘿啊”的音效聲,感覺自己很強大。
我們常聽到大人在告誡孩子可能有危險時,孩子會驕傲地說:沒關係,奧特曼會打贏它,救我們的!這時,你大概也認為這樣下去可不行,但是今天,即便是明確地告訴孩子:不要迷信“奧特曼”,不準玩與“奧特曼”相關的玩具,孩子會真心同意嗎?
英雄在哪裏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7.8級地震,重慶也陷入了一片驚慌之中,舉世震驚的5分鍾裏,地動山搖,家裏的家具左撞右晃,驚慌失措的外公、外婆拖著兒子一口氣從高樓直奔而下,到了樓底,才發現小家夥一隻腳穿著“奧特曼”涼鞋,另一隻腳光著小腳丫,“真是能幹了,長大了,一點也沒哭,緊緊跟著大人跑得快!”大家對兒子遇事不驚的表現很滿意。接著,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來,一半是下意識發泄一下後怕,一半是關注哪些地方受災、如何嚴重,死傷多少人?兒子在旁睜著大眼睛認認真真地聽著每一句話,當我們意識到這樣可能會擴大他心中的恐懼時,爸爸安慰他:別怕,奧特曼會趕來救大家的。哪知兒子嘟嘟小嘴冷靜地說:我才不信,奧特曼是假的!
不錯,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在麵對大自然災害時,人的生命是那麽的渺小,當大地可怕地搖晃時,都市人引以自豪的高樓大廈就像即將被遺棄的小紙盒般無助,兒子沒有看到“奧特曼”如熒屏中巨大的雙手穩穩護住小似模型的房舍,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奔跑自救。最終能讓自己脫離危險的,是自己,是自己清醒的判斷和冷靜的行動。短短的5分鍾,重慶的高樓沒倒,卻“轟”的一聲,在幼小心靈中,如此徹底地一舉摧毀了以往無所不能的英雄。
夜裏,兒子在夢裏哭泣起來,是為失去心中的英雄?還是陷入迷茫的困惑?
時間會承擔一切的。不知道,一段時間過後,“奧特曼”會不會重新駁回兒子的信任?不知道,以後的神話故事中還會有什麽樣的英雄能繼續占據兒子的心靈,成為他的保護神?
我隻知道,作為父母,有一種需要叫作等待,等待成長的種種經曆收獲成熟的種子,讓我們能陪著心愛的孩子,一起看著它們生長、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