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日誌”
畔畔,自己做主吧
今天畔畔一回來,就異常興奮,特神秘地東翻翻,西翻翻,接著又問我:“媽媽,你的朋友過生日,你會送他們什麽啊!”
“恩?怎麽會突然問這個啊?”我有點好奇,小家夥的腦袋裏又有什麽新想法。
“哎呀,媽媽,你先告訴我嘛,那是我的秘密!你就先別問啦!”喲,畔畔還要和媽媽保密呢。
“好吧,這送禮物啊,是朋友之間交往的一種禮節,也是表達情誼的一種方式。不過無論如何,都需要是真心的給予,這樣才會讓大家都快樂!”我憑著自己對禮物的理解向畔畔解釋著。
“哦,那禮物是不是要買很貴的呢?”畔畔依然有著疑惑。
“不一定的,首先要看自己有沒有那樣的經濟實力,也就是有沒有那麽多的錢。另外呢,禮物並不在乎貴重,主要是表達一份對朋友的情意。”
“哦,那我知道了,我沒有錢,買不了!”畔畔自言自語。
“可是,我送什麽禮物給我的好朋友呢?”畔畔不經意間道出了他的小秘密。
“哦?你是要送一份生日禮物給你的好朋友嗎?”我詢問著。
“恩,洋洋是我的好朋友,他要過生日了,可我不知道該送他什麽禮物,媽媽,你教教我啊!”畔畔請求我幫他做主。
“畔畔,洋洋是你的朋友,在這個問題上,媽媽可能幫不了你,需要你自己做主哦!媽媽可以給一些建議,比如:洋洋喜歡什麽?或者你最擅長的是什麽?或者洋洋需要你做些什麽?”
畔畔沒有繼續請我幫他做出決定了,他一個人走進房間去思考他的生日禮物了。
在畔畔臨睡前,我看見一幅畫,幾個小朋友圍在一起,吹蠟燭。
“反麵教材”
一日,朋友帶著她的兒子到家裏來做客,畔畔為他們開的門。
“阿姨好,剛剛好!”畔畔有禮貌地招呼著客人。我趕緊讓他們進屋,剛剛停頓了一下,準備和我們打招呼,不巧,朋友卻摸了一下剛剛的小腦袋,“剛剛,這麽沒禮貌,趕緊喊人啊!”
朋友並沒發現她的剛剛正準備和我們問好呢,隻是稍微晚了一下,而她卻打斷了。真是有點遺憾,朋友應該再耐心點,給他一點時間。
將朋友招呼至客廳坐下,“林,喝點什麽?”我問朋友。
“隨便吧,無所謂,白開水、茶都行!”朋友習慣性地回答我。我見剛剛默默地坐在一邊,問道:“剛剛,你呢?告訴阿姨,你想喝點什麽呢?”
可還沒等剛剛回答,朋友便搶先回答道:“不用管他,小孩子哪有那麽多毛病,我喝什麽,他就喝什麽!”
我還是堅持說,讓孩子自己選擇吧。
可朋友依然固執地認為沒有給孩子選擇的必要,而最終剛剛當然沒有得到選擇的權利。
一杯簡單的飲品,卻關閉了孩子與他人交往的通道。也許他會越來越依賴父母的決定,任何情況下都不敢主動說出想法,即使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主見,也失去了表達的機會。一個永遠跟在父母身後的孩子,何時才能放開心去與別人快樂地交往呢?
朋友走後,畔畔對我說,“媽媽,我喜歡喝橙汁,你可不要幫我回答了哦!”
“榜樣力量”
放開束縛的手!
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裏,父母應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孩子也可以學習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際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樣,孩子也會依樣畫葫蘆,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的同伴。
而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沒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為孩子拿主意,做決定。其實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從小就感覺到被尊重,這樣,他自然而然會學著尊重他人,而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條件。
那麽,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一些交往機會吧,放開包辦代替的手,給孩子一點選擇權!
“育兒理論”
給孩子自主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製自己生活的權力是相當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製自己的那種什麽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爭搶玩具。按照傳統的做法,我們都應該提倡禮讓,因此很多父母就有可能在別人家的孩子來搶自己家孩子的玩具的時候,設法說服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弟弟玩一會兒”,結果會讓自己的孩子很傷心。那麽這種社交方式就會帶給他很多不愉快的體驗,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安全感都會因此深受打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凡事都不敢主動去爭取。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想辦法引導孩子與他人分享,體察他人情緒,讓孩子自主選擇暫時放棄玩具。
請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自主權吧!
“舉一反三”
1.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父母一定要放開手腳,多帶孩子出門參加社交活動,孩子隻有經曆種種“大場麵”,才能鍛煉他良好的交往素質。可以帶孩子參加故事會、聯歡活動等等,還可以經常帶孩子走親訪友,或把鄰居小朋友請到家中,拿出玩具、糖果、圖書、畫報,讓孩子和小朋友們一起看圖書、玩玩具、吃糖果。
2.要讓孩子逐漸養成熱情待客的良好習慣。如果家裏來了客人,父母要讓孩子相識相伴、倒茶接待。孩子長期耳濡目染,就會逐漸學會待人接物之道。這樣,會使孩子增長見識、增強信心,在社會交往時就會變得落落大方。
3.父母帶孩子上街時,可以鼓勵孩子問路;帶孩子上車,可以讓孩子去買車票。如果孩子的同學來家裏玩時,要讓孩子充當小主人,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如果孩子當了小幹部,父母要積極支持。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父母切記代勞,要善於啟發、引導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