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日誌”
跳繩
跳繩是操作最簡便的一項運動,除一根繩外,不需要其他的裝備,卻能使寶寶的手、腳、腕、肩等部位的協調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對鍛煉寶寶感覺的敏銳性也大有好處呢。
今天畔畔睡完午覺就開始纏著我和老公,要我們和他在客廳裏跳繩。
“畔畔,咱們的樓下還住著叔叔、阿姨呢,咱們如果在客廳裏跳會影響到他們的,要不我們到樓下去,行嗎?”老公擔心我們在樓上跳會影響到樓下的鄰居,就給畔畔提了個建議。
“恩,我知道了,咱們就到樓下跳吧!”畔畔一看爸爸答應他了,高興得無條件地接受了活動場所。
我們一家子拿著畔畔的跳繩到了樓下。
“媽媽,我先跳吧。”畔畔說完這話已經站到中間去了,像是怕我們把他拉來搖繩一樣,這個小家夥。
我和老公各持一端,畔畔站在中間跳了起來。
“小熊小熊請你轉一個圈!”我邊搖繩邊給畔畔唱著兒歌口令。
等畔畔轉了一個圈後,老公又接著唱:“小熊小熊請你單腳跳!”
就這樣,畔畔在中間一會兒雙腳,一會兒單腳跳,姿勢輕盈,像隻小蝴蝶飛來飛去。
玩了半個小時,我們都累了;畔畔是跳累了,我和老公是手搖累了,一家人便高高興興地上樓回家去了。
“反麵教材”
一天和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位當醫生的朋友給我們講了一些她接診的事例,令她無奈和心痛。
一對年輕的夫婦說他們三歲的孩子每次按目標走去拿東西時,總是摔跤,他們以為孩子缺鈣,拚命補鈣,最終卻沒能讓孩子走穩。
其實孩子不是缺鈣,而是他的感統失調。後來,孩子通過引導訓練後,他的手腳協調能力改善了。
今年初,一對夫婦帶他們13歲的孩子來醫院就診。他們說孩子笨,反應慢,總是做不好事情,連比較簡單的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這個孩子一個晚上也做不完。
後來,經測試孩子是感統失調,而讓她心痛的是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引導時間,這將給孩子帶來終生的遺憾。
幾個朋友聽後都大吃一驚,沒想到一不注意便會造成孩子的感統失調,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家都說以後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全身協調能力了,可不能在無意中將孩子給耽誤了。
“榜樣力量”
協調能力在運動中進步!
有些孩子不善於跳繩、拍球,手腳笨拙、手眼協調性差、動手能力差,很容易造成大腦對身體各部位指揮不靈,自製力、自覺性很差,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運動有利於孩子的生長,建議父母不僅僅要注意孩子的學習,還要注意孩子的體育運動。多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比如:打羽毛球、踢足球、跳繩等。周末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到戶外活動。不過,不要練習舉重等壓迫身體的活動,也不能活動過度,過度疲勞有礙生長。
最好是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運動,指導孩子們進步。
“育兒理論”
跳繩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都有好處!
跳繩是一項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都有好處的運動,它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跳繩還能確立孩子的數字概念,孩子跳繩時自跳自數,有助於他們把抽象的數字與實際事物聯係起來,使其初步理解數字的實際含義與概念;還能提高孩子記憶能力,由於孩子在跳繩過程中不斷地數數,使其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有助於其將抽象記憶轉化為形象記憶。
另外,跳繩能培養孩子的平衡感和節奏感,跳繩時的動作可謂左右開弓,上下齊動,有助於孩子左腦和右腦平衡、協調地發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又能幫助孩子確立方位感和培養其整體意識。孩子在跳繩過程中,有時是單人跳,有時是雙人跳,有時是多人跳,這有利於兒童形成準確的方位感。
兒童在跳繩活動中,能夠自覺地形成組織紀律性,可以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跳繩器械簡單,場地到處都是,簡單易行,是一項適合大眾的體育健身運動。
“舉一反三”
1.學跳繩之前,經常和孩子做一些跳躍練習、耐力練習,像蛙跳、跳蹦蹦床、跳起摸物、單腳跳。這樣,孩子在實際跳繩的時候,腳底下就靈活多了。
2.空手跳主要是訓練孩子熟悉和掌握“跳”的節奏。媽媽可以和孩子麵對麵站著,一邊拍手說“一二三”一邊隨著節奏雙腳跳,反複數次。然後,依照已經熟悉的節奏,媽媽從孩子的身後拉著他的雙手、讓他的雙臂模仿跳繩的樣子旋轉搖動,配合跳躍。最後,再讓孩子雙腳同時跳起、落下,配合兩臂空手搖動。搖動時以肩為軸,手腕用力、兩手心向下或相對。
3.跳一下往前進一步,類似於跑跳。以“左右開弓”的方式跳,要防止懸起來的那隻腳鉤住繩,否則會把自己絆倒;雙腳行進跳的速度比較慢,需要注意的是身體不能過度前傾,那樣容易摔傷。別怕難度大,盡早教給孩子更多的花樣。這樣做能增加興趣,鍛煉效果也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