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孩子自我意誌薄弱怎麽辦

  有一位同學不能按時完成當天的作業,在學習中碰到困難時,不是垂頭喪氣,就是一蹶不振,不能為之刻苦努力。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動作或睡大覺。她認為自己不是讀書那塊料,不願意多看書、多鑽研,一拿起書本頭就疼。她不能很好地利用時間,一會兒學習,一會兒幹別的事,結果一事無成。本來快期末考試了,她決定努力複習一天,可同學上門來找她到少年宮看演出,她本不想去,可是看同學來找她,她又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就去了。她經常立誌,經常下決心,但是情緒不好時,又灰心失望,什麽也不願意學。

在現實家庭教育中,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度溺愛,以“保姆”式的方法,衣、食、住、行統包到底,唯恐累著、餓著、凍著孩子。父母除了關注培養孩子的智商、關注孩子的分數外,對孩子的意誌品質關注過少。那些從磨難中、從艱辛中走過來的父輩們,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經受過的磨難和艱辛,生怕孩子不能過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樂、更完美的生活,從而就無限製地嬌寵孩子,甚至一味地溺愛孩子。這樣做的不良後果——造成青少年學生的意誌薄弱現象。

研究發現:有意誌的學生,通過主動的觀察,會把無意記憶很快轉化為有意記憶;在大體相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意誌堅強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能力發展較高;意誌薄弱的學生,難以充分發展其能力。凡具有優良的意誌品質的學生,學習成績就有53.7%屬於優等,意誌品質薄弱的隻有17%屬於優等,58.7%學業成績差。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對千餘名天才兒童進行了追蹤研究。30年後,在800名男性被試者中,將其中成就最大的20%與沒有什麽成就的20%的人作比較,發現他們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不在智力的高低,而在意誌品質的不同。

意誌薄弱表現在哪些方麵

孩子任性十足,缺乏意誌,生活能力差。當前青少年學生,特別是獨生子女中普遍存在著孤傲的現象。有位女大學生第一次進軍校浴室洗澡時,急得直哭,站在水籠頭下麵,她不知該怎麽洗澡,因為18年來,都是她媽媽給她洗的。

意誌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由於驕縱任性,許多孩子從幼年起就碰不得、說不得,一旦家長對其錯誤進行批評、指責,內心就接受不了,或者撒潑耍賴,或者嚎啕大哭不止,直到家長向他表示歉意才算了事。另外,有的孩子自暴自棄,甘於沉淪,或者是忍受不了周圍環境的某種刺激,輕易選擇輕生的道路,或是把憤恨、怒氣發泄在他人身上。

興趣不專,見異思遷,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據有關研究指出,在30分鍾內某些兒童會改變自己的計劃達10次以上。進入學齡期後,相當一部分學生聽課或寫作業注意力總是不集中,極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幹擾,缺乏堅持性和恒心。

要培養孩子的哪些意誌品質

什麽是意誌?簡言之,意誌是人的一種為實現預定目的,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自己行動的心理過程。具體來說,意誌有四個品質,即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製性。

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自覺性也即獨立性,表現為自主,自立,敢於堅持到底,敢於以自己的成功為成功,不易受外力的幹擾,敢於頂住風險。

比如,幼兒學走路、學吃飯、學穿衣、學整理玩具、學單車的時候都是對孩子進行獨立性培養的極好時機。對於小學生,比如一年級孩子,放學回家肯定要問家長:“媽媽,我現在做什麽?”“媽媽,現在可以玩嗎?”這時家長可以說:“你自己安排好嗎?不會的媽媽幫你。”對於初中生來說,孩子主動地要求做飯,洗衣服,你千萬別說:“這不是你做的事,你的任務是學習。”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孩子,你就需要為他提供獨立做事的條件,改掉自己什麽都插手的毛病。

培養孩子的果斷性:果斷性就是一個人的勇氣,麵對外在的險阻與困境,產生絕處求生的決心,則表現為果敢,如果太過了,則表現為魯莽、血氣之勇。

比如在2008年“5·12”大地震,11歲的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女學生,12日下午地震時,康潔先是鑽到桌子底下,在經過一秒鍾時間考慮後就從6樓縱身跳下,“我努力讓自己P股著地,最後著地時居然隻有腿被劃傷。”她不但自己獲救還主動幫助老師和同學獲救。她在生死關頭那種果斷和勇敢的行為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出來的。這與她自身的品質是分不開的。家長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麵對困境時的勇氣和膽識。比如:小孩子在街上與大人走失了,孩子有沒有麵對孤獨處境的勇氣?是想辦法求助還是膽小、害怕,隻知道哭?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了,怎麽麵對?

培養孩子的堅韌性:堅韌性,持久性,也即平常講的毅力,是一種向外的控製力量。麵對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與曲折,艱難困苦還能堅強不屈,堅持不懈。

新西蘭選手泰索列羅說:“每個人一生都有很多高峰和低穀,隻要你有不服輸的勇氣,永不放棄的決心,就能坦然麵對所有的不如意,問鼎個人之巔。”也正是因為有這種信念,她奪得了殘奧會女子自行車500米計時賽冠軍。殘疾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拚搏,體現出跟正常人一樣的意誌和品質,實現的都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命運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身體條件,熱愛生命的人卻可以做出同樣的選擇。而我們的孩子,僅僅為了逃避學習中的壓力、困惑就跳樓自殺,是不是心靈太脆弱了?和以前的孩子相比,並不是現在的孩子受不了挫折,而是他們自我意識覺醒得早,獨立人格建立得更早,很看重同學的看法,麵子觀更重一些,家長更應該提早重視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另一方麵家長應多考慮他們的感受,愛護他們,引導他們。

培養孩子的自製性:自製力,就是一種向內的控製能力。麵對狂躁、懶惰、欲望,能夠強行克製,自我激勵,轉化成頑強的信心;表現出來的是忍性、自控,但如果過了則就是自苦了。

比如某公司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篩選和考試後,隻剩下三名技術最過硬的競爭者。主考官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一個說:“2米。”另一個說:“半米。”第三個人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越遠越好。”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這個故事充分地體現了每個人在利益誘惑麵前的意誌力。

在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觀察。有的孩子寫作業時,家裏不能有任何動靜,外麵也不能有任何幹擾,比如電視聲,汽車聲,人們的喧嘩聲,叫賣聲等等,都讓他們感到焦躁不安,就覺得讓自己無法靜心學習,其實這就是沒有意誌力,也就是說沒有定力。不能夠強行克製自己做好該做的事。其實這也是看孩子做事能否專一。一個人如果沒有克製力,他就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不好的環境誘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