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麽辦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一年北京大學招收了一名高考狀元,他知識很豐富,人也非常聰明。可是剛入學不到半年,這位狀元3科考試不及格,按照學校的規定,他要被勸退回家。狀元的母親從外地來到京城,了解到原來是孩子自己不會照料自己,經常忘記了上課時間和地點。母親很傷心,苦苦哀求學校再給孩子一次機會。麵對母親的痛哭流涕,學校答應再給半年的時間。孩子的母親就向單位請了假,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專門給孩子洗衣、做飯,提醒孩子準時上課,逐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過後,當孩子能初步照料自己後,母親才離開北京。

常有人問,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怎麽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實,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當今幼兒的群體現象,確實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幼兒期的獨立性發展是從掌握獨立生活自理能力開始的,逐漸擴展到幼兒的學習、遊戲及社會性交往活動中。表現為有獨立見解,自己解決問題等。獨立性的發展對於幼兒個性及認知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斷獲得獨立感的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不斷發展。具有較強獨立性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探索周圍世界,與環境相互作用,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追根溯源,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爸爸媽媽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龍心切,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爸爸媽媽什麽家務也不讓孩子幹,甚至上了小學的孩子連吃飯、穿衣還由爸爸媽媽包辦,結果造成孩子對爸爸媽媽、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有些小學生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沒有,成為家庭中所謂的“小皇帝”。究其原因,主要是爸爸媽媽的過度關心所致。事事為孩子包辦,勢必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其結果是,孩子們應當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動都變成了爸爸媽媽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動。如果孩子缺乏獨立的嚐試機會,他們就會變得時時處處都依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的一係列替代活動,使孩子逐漸喪失了自我。有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詳細地盤問孩子班上發生的一切,從而給孩子種種“指導”,甚至在班內同哪個孩子玩,不同哪個孩子玩,都由爸爸媽媽決定。孩子在生活、學習中,處處靠爸爸媽媽的保護進行選擇,靠爸爸媽媽的力量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久而久之,孩子會喪失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意誌與能力。顯而易見,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爸爸媽媽的言行是孩子們的榜樣,隻有使他們明白了依靠艱苦的勞動,才能改變和創造生活,也就同時形成了他們務實、獨立的品行。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家庭裏,爸爸媽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市場經濟社會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國內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下一代的明天,應該將孩子從“懷抱”中放下來,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自立的鍛煉機會,需要從以下方麵培養與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以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關鍵要素

一般來說,孩子無論是學吃飯,還是學穿衣,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煩得多。但是,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必須有一個過程,成人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或溺愛孩子,就什麽都替孩子包辦,這事實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自理能力提升的機會。而結合好育園網站上眾多父母的育兒經驗,允許孩子嚐試,以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培養和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要素。

教育孩子從最簡單的事做起

孩子最先學會的往往是最簡單的動作,然後才開始學較複雜的動作。如:孩子吃食物的動作的發展順序一般是,先學會用手抓東西吃,接著學會用手捏東西吃,最後學會用勺舀東西吃。學習用勺時,孩子先學會用勺舀東西,然後學會把勺送進口裏。因此,成人應該遵循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把握好訓練的進程,隻有這樣,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如:孩子不會使用勺子,就多讓他練習拿小鏟子將沙土裝入桶中,等孩子的這一動作熟練後,學習使用勺子就方便了。又如玩替娃娃穿衣服的遊戲,能幫助孩子學習自己穿、脫衣服。

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孩子的這一能力,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從係鞋帶、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隻有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

學會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洗手、洗臉、脫衣等小事情;孩子大一點,可以讓他自己打掃房間、洗一些小物品,如手絹等,幫助爸爸、媽媽拿一些較輕的物件;再大一點,負責照料自己喂養的魚,給花澆水,洗碗、掃地、整理衣服等等。孩子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很樂意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當孩子做不好時不要心急,自己馬上替他做,更不要輕易責怪他,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一些策略有些難度的事情。家長可以給予孩子指導。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既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責任心。孩子通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可以體會到想要收獲就必須付出的道理。有些孩子可能剛開始對家務事很感興趣,時間一長,就有些厭煩。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要養成孩子自己做家務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恒心,千萬不能半途而廢。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農村的孩子動手能力一般比城市的孩子強,這是因為,農村的孩子接近大自然,大自然給他提供了許多豐富的材料讓他動手。在周末或節假日,城市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去,除了享受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之外,事先準備一些孩子可以動手參與的活動。比如說,與孩子一起玩沙,堆城堡、蓋房子等;讓孩子自己采集一些植物的葉子,捕捉一些小昆蟲,告訴孩子這些動植物的名稱和特性;回到家中,把捕捉到的昆蟲做成標本,采集的樹葉夾在書中做書簽。有條件的話,與孩子一起製作一個紗網,到水中捉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孩子都會興致勃勃,既增進了親子關係,又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和動手能力,家長還可以充分放鬆休息一下,何樂而不為呢?

給孩子一些操作性強、能引起他持久的注意力的玩具

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玩具的難度越大對孩子越有好處,因此,就給孩子買了許多電動玩具、益智玩具,孩子看了看後,不會玩,就束之高閣,玩具也就失去意義了。一些父母認為給孩子的玩具越多越能鍛煉動手能力,就買了滿屋子的玩具,孩子東看看,西瞧瞧,每一件玩具都不能引起他持續的注意力,結果就如一個脖子上掛了七個燒餅還餓死的孩子一樣,有很多玩具,但沒有一件會玩。作為家長,我們建議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動手規律,選擇一些操作性強,能引起孩子持久的注意力的玩具。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撕一些廢紙、敲打物品、畫畫等,孩子大一些之後,可以教他剪紙、搭積木、拚裝玩具、拚圖、玩橡皮泥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