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孩子發現私處和別人不同怎麽解釋

  5歲的小強在小區花園和一幫小夥伴玩,小區裏其他的父母也經常帶孩子到這裏玩。這時一位媽媽帶著2歲的女寶寶給小樹“澆肥”,正好被小強看到,他忽然發現小妹妹居然沒有小雞雞!抱著這個驚人的發現,小強一口氣跑回家和媽媽訴說,並問:“為什麽小妹妹沒有小雞雞啊?”媽媽被問得張口結舌,爸爸卻在一旁笑得倒在沙發上……

性心理活動是人最重要的心理活動,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在“性蕾期”孩子的性心理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性好奇,當孩子開始意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之後,就很自然地會產生好奇心,很想看看異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麽樣的。

對性別的探索是心理的正常發展

在“性蕾期”的孩子,男孩常會帶著好奇心理去探究女孩生殖器,為什麽女孩沒有“小雞雞”,她們怎麽撒尿,為什麽女孩撒尿要蹲下來……這些都是男孩很常見的好奇心理,此外有的男孩還會對成年女性的乳房產生一種渴望了解的心理,如有機會就觀看周圍阿姨哺乳情景。

而這一時期的女孩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麽同樣是小便,男孩的那個地方卻長出一截?在她們看來,男孩子的生殖器在小便時似乎更為方便,既可站著小便,又可任意控製小便方向,常會帶著好奇心理予以探究。這種探究有時候表現為毫無顧忌地看男孩小便,有時則不好意思地偷看,甚至嚐試自己模仿男孩站著小便。她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女孩那裏沒有突出的“香腸”。

這一切都是在兒童好奇心驅使下對性的探究,這種好奇感可持續到8-9歲,並出現與性有關的遊戲。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好奇心並不十分強烈,在隨後的成長階段裏絕大多數人也會淡忘這一時期的經曆。

因此,5-7歲的孩子,在求知欲驅使下常對男孩與女孩的差異感到迷惑不解,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而此時父母應該根據事實情況而不添加成人感情色彩,簡單明了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如果講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會更覺得神秘,但也沒有必要過分詳細地講述性、生殖等情節,更不可以嗬斥孩子不該問這些問題。父母可在平時日常活動中,如講童話故事、看動物世界、洗澡時或睡覺前,很自然地引導孩子認識性問題,如果家長是有心人,完全可以把這個過程變得富有趣味而科學。

勿從成人角度看待孩子的性探索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就是有性別的,但是他們的行為不受性別意識支配,當嬰兒開始探索周圍環境時,首先探索的就是他們自己的身體,這種探索是健康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存在“道德問題”。寶寶對自己身體器官的探索、以及通過和別人的交往,逐漸建立了自我意識和對性別的理解。

性別意識是寶寶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性別認同的發展是一個從出生就開始,而且一生都在延續的學習過程。所以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不要讓孩子以為他的探索是“羞恥”的。形成性或性別角色方麵的認識是同自己身體上的性別特征的發展聯係在一起的,但它也包括了情感方麵的自尊發展和在家庭、同伴全體和社會中進行的社會化過程的發展。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性教育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進行不同內容的性教育。3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可以和他一起看圖,邊說邊指,比較男孩女孩在身體上、發式上、衣著上的不同;5歲前的孩子,性教育主要是解決性別認知問題,父母可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男孩女孩一起過家家

隨著兒童性意識的發展,他們對同伴和異性同伴的身體開始感興趣,想查看或窺視同伴的身體,同性孩子的生殖器是否與自己一樣,異性孩子的生殖器究竟與自己有什麽差異。但孩子們此時也已產生輕微的“性恥感”,知道這種遊戲是“秘密”的事,常常因此竊竊私語、忐忑不安,而關上門不讓成人看見,時間也十分短暫倉促。類似的友愛式遊戲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形式:

假扮醫生遊戲:在幼兒園大班或小學一年級,有時可以看到孩子們模仿醫生互相檢查,或假裝在肛門量體溫,借以察看異性孩子的生殖器。這是因為到了6-7歲,兒童已清楚意識到性別的不同,這是他們互相觀察裸體的原因。

扮新郎新娘結婚遊戲:孩子逐漸感覺到男人和女人存在夫婦、結婚等關係,但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這就使3-4歲的孩子有時會對父母或自己眷戀的人說:“我們結婚吧。”讓大人很詫異或驚恐;而和異性小夥伴在一起時常常玩“結婚”遊戲,男孩當新郎,女孩當新娘,性別角色絕不會顛倒換位。

過家家遊戲:4-6歲的孩子對爸爸、媽媽、孩子組成家庭的日常生活感覺再正常不過,是他們遊戲模仿的最方便素材,他們知道嬰兒是由父母兩人所有,但並不知道怎麽會有孩子,於是異性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常會提出“我們生個孩子吧”,於是女孩將布娃娃放在褲腰裏,兩人接吻擁抱後,女孩取出娃娃說:“我當媽媽,給孩子喂奶,你當爸爸,帶孩子玩耍……”

對待這一時期異性孩子的親昵行為,父母們常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會對兒童行為產生不良影響,需要我們注意:一種是放任式的,不少家長覺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對這種現象采取鼓勵或無所謂的態度。殊不知家長的態度會強化孩子的模仿行為,讓他以為這是媽媽所讚同的、喜歡的;另一種是嚴厲式的,有些家長戴著成人有色眼鏡,發現孩子竟然有成人行為,大吃一驚,甚至表現出一些過激反應:“你這孩子,這麽小就不學好,大了還了得?”“這孩子這麽小就耍流氓,長大肯定不是好孩子!”……這些話很容易在孩子心靈中留下陰影,有的孩子會由於逆反心理而更頻繁地模仿這種動作;有的孩子會產生自卑感,從此不敢和異性夥伴遊戲接觸,導致日後人際交往困難。

那麽應該如何對待、引導孩子這個時期的親昵行為呢?應該認識到孩子間的擁抱親吻屬於純模仿性的行為,他們用從大人那裏學來的動作語言來表達自己天真的喜愛之情,所以家長對此不必過於擔憂,但也不必鼓勵強化,適當的方式是家長可以對寶寶說:“我知道,你擁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過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等到孩子度過了這個階段,產生男女間的羞怯感時,他們自然會停止這種親昵遊戲的。

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

什麽是性別角色呢?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接受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從一降生,就因性別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和教育。

孩子從2-3歲開始漸漸注意到人類性別上的差異。不過無論男孩或女孩,一般來說,幼兒期的孩子不會對自己的性別表示出多大的關注,況且5-6歲的男孩女孩在體力上和能力上本沒有很大的差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境、家庭、媒體(書刊、電視等)的影響,導致男孩和女孩表現出明顯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取向,其中又以父母的影響最為直接。

現在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被社會廣泛地認同,孩子們從上幼兒園到進入學校,都是處在無性別差異的平等教育的環境之中。麵對這樣的大環境,父母應該看到,對於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擺脫性別差異羈絆的同等的機會。他們的性別角色是會隨身心的健康發展自然地認同和扮演的。所以,不管你的孩子是男還是女,從觀念的建立到提供孩子能力發展和學習時機,以下兩個方麵請父母們共同思考:

在幼兒期不必強化孩子的性別角色

敞開孩子嬉戲玩耍和閱讀學習的空間。孩子樂意或可以嚐試的事,隻要沒有害處,就盡量放手讓他去做,不要以性別為由去阻礙他的探索。讓孩子擁有最大的空間自由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並以此為榮。

引導孩子了解男女有別與男女平等並不衝突

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適當地懂得一些男女生理結構上的差異是需要的。但父母也應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起男女平等的意識,每個孩子的性別特點,興趣愛好與能力特長都不一樣或不盡相同,這些差異並不由他們的性別所決定。如果父母及周圍環境給孩子提供自由馳聘的機會和良好的教育,那麽他就會對自己有信心,能從裏到外地接受整個自己,包括性別、長相、個性、能力等等。他就會大膽地積極地去探索、培養他的潛能。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與激烈的競爭,將會呼喚更高層次的文明意識。所有人都需要被尊重,擁有被公平看待的權利。他們的成就和榮譽來自於他的努力和才幹,而這一切應與性別無關。

兒童的身心發育是否健康,與家庭的早期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我們強調要重視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的同時,也要重視兒童心理因素的培養,其中包括性別教育。家長不應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違背自然規律地去撫養孩子。當我們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在刻意地塑造理想性別的孩子時,別忘了這可能是對孩子一生的傷害!有些年輕的父母喜歡別出心裁地給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則更會使孩子性識別產生障礙,往往導致性角色偏差,為同性戀、性倒錯、異裝癖等變態心理種下可怕的隱患。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請尊重孩子本身的性別,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長。

怎麽和兒子談男人那點事兒

父親和兒子一起洗澡,孩子指著爸爸的生殖器官問:“這是什麽?”

父親俯下身摸著孩子的小雞雞,逗他說:“這是什麽?”

“我的小雞雞。”孩子邊樂邊說。

“那,這是爸爸的小雞雞。”父親和藹地說。

男孩仔細看看了自己的小雞雞,又端詳了爸爸的小雞雞,發現爸爸的和自己的相似卻又不太一樣,且長著黑毛,接著問:“爸爸的雞雞為什麽比我的大很多,還長黑毛?”

“為什麽長毛是不是?因為人身上很重要的地方才有毛來保護它啊。就像我們的頭,因為非常重要,所以才有頭發保護它。你的小雞雞當然也很重要,但是你還小,等將來就會變得跟爸爸一樣了……”

和孩子一起認識小雞雞

現在絕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男孩的小雞雞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備受關注。男性胎兒因在母親體內要對抗雌性激素,會分泌一定雄性激素維持胎兒期性器官發育所需的激素水平,而剛出生男嬰,沒有了母體雌性激素的環境,雄性激素就會表現得比較亢進,因而男嬰的小雞雞常會如成人般勃起,年輕的父母此時不必驚疑。另外,在神經未髓鞘化之前,兒童的興奮呈彌散狀,因而興奮、哭鬧、受驚、害怕都可能導致小雞雞勃起,對此父母應該視之為正常。

男孩的小雞雞在生理結構上和成人陰莖基本一致,但剛出生的嬰兒是正常的生理性包皮過長,龜頭縮在裏麵,包皮與龜頭間因新陳代謝會產生一種分泌物,叫做包皮垢。這些垢物易滋生細菌,使小雞雞發出難聞的臭味,時間久了包皮垢還會出現鹽類沉積,稱為包皮結石,可以產生機械刺激引起發癢。因此從嬰兒期就應該注意陰部的清洗,每日清洗可以避免發炎。由於嬰兒包皮較長,皮膚柔嫩敏感,清洗時注意要把包皮慢慢翻上來,切忌動作過猛,讓小龜頭徹底暴露才能洗淨。如果已經發現包皮與龜頭間因包皮垢粘連,包皮難以上翻,不易清洗,可在每日清洗時爭取把包皮多上翻一點,使包皮口每日擴大一點,逐步剝離清洗,能在1-2個月時間內完成就行,不要急於求成。如果已經發炎或為防止發炎,日常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水洗泡龜頭和包皮。情況嚴重的應該及早就醫。

玩弄小雞雞正常嗎

很多寶寶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到了3歲左右,經常會獨自玩弄自己的小雞雞,有些家長很嚴厲地喝止這種行為,有的家長卻發現阻止很沒效果,有的家長以為孩子這麽小就手淫很邪僻而感到擔心,我們應該怎麽認識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呢?

人們通常認為,童年猶如一張潔白的紙,天真無瑕,毫無邪念,但無情的事實卻又一再反駁這一傳統的看法。我們不應忘記心理的發展是連續的,同樣,作為性興奮區的身體器官也不是突然出現在青春期之後,而是從出生開始就早已存在的。可以說,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潛在的,隻要環境中具備適宜的刺激便可以誘發這一功能,因此,在幼兒身上,我們偶爾能看到一些與性有關的活動。幼兒偶然的經曆可能誘發出身體性興奮區的感覺,實現其身體的快樂潛能,不知不覺地,幼兒被引向了追求這種快感的軌道。但是,幼兒的性體驗從本質上來說不同於成年人的性欲,幼兒是接受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而並沒有在內心中理解它和意識到它。

幼兒性快感對幼兒性心理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半歲以後的幼兒吃奶時去“拽”自己的生殖器。三歲左右的幼兒,男孩子的手淫,女孩子的擦陰都是性快感體驗。幼兒性快感體驗對幼兒性心理發展存在一定的意義。一般在五六歲會自然消失。如果幼兒的性快感體驗一直持續到青春期,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很多問題。所以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手淫、擦陰行為不要給與非常特別的關注,你的特別關注可能會加強幼兒的行為。更不要把幼兒的這些行為與道德觀聯係得過於密切。幼兒自然性快感的適度體驗對幼兒性心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過度的性快感體驗會帶來問題。父母應該掌握這一原則。

防止肥胖影響小雞雞長大

現在,“孩子肥胖是病不是福”已為不少家長了解,肥胖會導致循環、呼吸、消化、內分泌、免疫等多係統損害,影響孩子智商、行為和心理發育。除了這些常見的身心疾病外,兒童肥胖還可能導致性功能發育不良、生殖無能。

一些細心觀察的家長經常滿腹疑慮:“孩子胖點問題不大,可是為何‘小雞雞’好幾年都不長了,這是怎麽回事呀?”正常情況下,11歲男童睾丸均值為4毫升左右,進入青春快速發育期;而肥胖兒童睾丸大小平均值為1.51毫升,僅為同齡孩子均值的37%左右,更有甚者僅為同齡均值的十分之一!這種情況導致的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後果:孩子成年後睾丸容積12毫升以下,就可能明顯影響其性功能及生殖功能,占成年不孕不育發生率的半數以上。以睾丸不到10毫升為小睾丸的診斷標準,曾有檢測結果顯示一位21歲肥胖男子睾丸僅為4.18毫升。

為什麽肥胖導致男孩性發育異常呢?腦垂體是人體管控激素分泌的“總司令”,一般認為,肥胖使腦垂體後葉脂肪化,導致腦垂體功能下降,甚至喪失,不能釋放性激素,因而會出現睾丸縮小、陰莖不發育,形成小睾丸、小陰莖症及第二性征缺乏、女性化等病態。

性的發育在青春期發育最為重要,許多家長對孩子青春期發育知識了解甚少,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往往等發育結束了才發現問題、就診,醫生也無能為力。應防患未然,肥胖兒童從7歲起,每年至少應去醫院接受一次專科檢查;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必須增加一次檢查;到12歲時,每年應該接受6次檢查。

讓他扮演好小男子漢的角色

對於性問題的學習父母更是重要的教育者。家庭環境、父母平日的言談、舉止、教育對子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父母通過平時對孩子的照顧;家庭成員之間所表現出來的關心和愛護;作為一個男性或一個女性如何生活為孩子所做出的榜樣;如何對待異性;對孩子提出的性問題的反應;對社會中一些問題的看法(如婚姻、懷孕、出生);對出現在電視或報刊上的有關事件,如過早性行為、意外懷孕、性病流行等的看法和公開討論等等,這些都在影響著孩子。

誰都希望兒子有小男子漢的樣兒。要是他忒斯文,一說話就臉紅,做父母的多半會揪心,四處去尋醫問藥。如果男孩子出現較明顯的女孩化特征,後天的因素是主要原因,家長可能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父親在男孩性教育中的作用。如果一個男孩從小生活在眾多女性之中,缺少與同性交往的機會,久而久之就受到影響。在具有女孩化特征的男孩中,缺乏父愛或缺乏對父親性認同的占多數。

還有些家庭喜歡安靜而有序的生活,對孩子的吵鬧極為厭煩,小男孩稍有頑皮吵鬧就會遭到訓斥,長此以往,在母性的循循善誘下,他們也會變得和小女孩一樣細膩,膽小,依賴性強,習慣於獨自寧靜玩耍。

父愛對於兒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他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著男孩的性別意識,因為父親通常是兒子模仿的第一目標。比如父親是軍官,兒子會說:“長大了我也要當軍官。”一般來說,7歲以前,孩子的性別意識主要取決於他仿同的目標——爸爸。如果在這個成長的關鍵階段缺乏父愛,那麽孩子就很容易沒有仿同。長大以後,他身上較明顯的女性化特征也就不難理解了。父親應潛移默化地告訴他什麽是男人,男人應該如何做事,男人的情感應是什麽樣。父親要在兒子麵前注意言辭的文明,儀表的得體等。總之,多體現男性的陽剛美和父親的權威。但如果做父親的太過於嚴厲,或者冷若冰霜,兒子就很難接近。因而他特別羨慕那些能和父親一起爬山、踢球、有說有笑的男孩子。時間一長,在他心目中將逐漸形成一種不可克製的欲望。那就是特別渴望得到父親般的溫情和疼愛,以填補這方麵的情感空白,長大以後,喜好、戀愛同性的意識將占主流。

如果做父親的很少關心兒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同樣可能偏離正常軌道。因為他還小,外界的因素又很多,孩子的目控能力還相當弱。實際上,對於小男孩而言,父親既是教育者,又是紀律執行者、社會化指導者,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一般比母親受教育程度高,接觸社會廣,在家庭的重大問題決策上,更具權威,故應引導小男孩在很多問題上向父親求教,而不要一味依賴母親。另外,孩子逐漸懂事了,了解的東西也多了。爸爸也有必要再充電,使得自己和兒子的交流不出現代溝。其實,性教育不單純是性知識的教育,也包括人格、品德方麵的內涵。如果父親將小男孩健康成長時刻放在心上,就更利於把男孩培訓成更加符合男性所需的性格特點。

孩子進入青春期往往不願意和父親一起去洗澡,因為進入青春期後期,他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開始發育成熟了。還有些正常現象,像遺精,他並不懂得是怎麽一回事,相反還認為是自己幹了“壞事”,怕父母知道。在這個時候,做爸爸的應注意:首先,不要責罵,不要因為拒絕同去洗澡就發脾氣,或指責孩子,而應祝賀兒子發育成熟了。如果你的態度選擇得不合適,孩子將對性產生恐懼和罪惡感。第二,你自然大方地教給兒子一些性知識,讓他學會像個“男人”一樣正確麵對來臨的生理變化。

然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環境中,許多父親將越來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爭在社會上出人頭地,而對家庭裏的事,特別是對有關孩子的教育方麵的事投入精力和時間太少,將此重任托給母親,回到家裏也很少與孩子在一起,有的甚至認為“教孩子”是一件自找麻煩的事情,所以,在家庭裏,母性的溫柔氣質和性別角色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龍的傳人”,“聽話,不要太頑皮”的評價標準使小小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悄然離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