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正常——孩子興趣總轉移怎麽辦

  芳芳一年級時報了繪畫班,開始積極性特別高,但畫了一段時間後,通過老師的講評和對比,芳芳漸漸發現她和班裏的有些同學差很多,怎麽也比不過人家,於是畫畫的動力沒那麽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芳芳看到小區裏教孩子彈古箏班的現場演示,回家拉著媽媽就要報名學古箏。過了熱乎勁以後,總也彈不出個調調讓她很灰心。又一次偶然的機會,芳芳聽見同學說舞蹈班很好玩,於是她又要求媽媽給她報舞蹈班的課……

為什麽興趣轉移得那麽快

心理學家Lawrence E。Shapiro認為:“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們吸取到最豐富的知識。”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Janette

Benson也說:“各種不同的經曆有助於形成大腦內神經中樞係統間的相互聯係,兒童可以由此不斷得到新的信息。”正因為這個原因,孩子對某件事的興趣可以很快就消失,對任何事情的關注都不會超過15分鍾。

此外,幼兒興趣轉移還跟注意力的發展密切相關,一般情況,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遞增:2-3歲嬰兒能集中注意10分鍾左右,5-7歲15分鍾左右,7-10歲20分鍾左右,10-12歲25分鍾左右,13歲以上30分鍾。常有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注意力很不集中,10分鍾都耐不住,老師特別反感,認為孩子有多動症。實際上對學齡前期兒童是不能診斷“注意缺陷”與“多動綜合征”的,如果老師有這種情緒化的錯誤判斷,家長要及時溝通,減輕孩子的壓力。

除了兒童心理發展的大背景導致孩子容易發生興趣轉移的現象外,我們還可以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

教師沒有掌握孩子天性

幼兒教育以快樂為原則,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形式。幼兒在遊戲化活動中學習知識,體驗情感並快樂成長。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活動環境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孩子快樂的天性不變。如果施教者不能把握兒童的特性來施教,就有可能將兒童原有的興趣給教沒了。

父母對孩子缺乏了解

不少家長甚至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興趣”所在,更沒有觀察或發現孩子的“天賦”,或說孩子是否具有某方麵的“潛質”,也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感受和能力、誌趣,忽視孩子的自由願望和人格獨立尊嚴,隻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或者“趕趟兒”似的,見別人家孩子在學什麽,於是送自家的孩子也去學點什麽。而對自己稍懂不懂的東西,又使出渾身解數來輔導。輔導時既不在行又不耐心,常用成人的眼光或專業的要求來看待孩子的練習和作品,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像,橫加指責,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樂趣不存,熱情何在?原有的“興趣”都給“輔導沒了”,沒有“興趣”了還能培養出成績來嗎?

學校課業太重被迫放棄

教育原本是具有詩性的,人與教育是一種詩性的關係。著名作家梁曉聲如是說,“在孩子的眼裏,別的孩子背著書包單獨或結伴去上學的身影是美好的;學校裏傳出的琅琅讀書聲是美好的;即使同樣是在放牛,別的孩子騎在牛背上看書的姿態也是美好的……這一流露著羨慕的願望本身亦是具有詩性的。”兒童從入學的那一天起,“都懷著本能的熱忱進入了學生的角色。”“那一種熱忱是具有詩性的,是主動而又美好的。”教育應努力體現著針對小學生的詩性吸引。

然而,現實卻與孩子們美好的願望相反。小小年紀,上學比父母上班還早,放學比父母下班還晚,作業每晚十點鍾還做不完。星期六“勝利大逃亡”,奧數輔導班還要將孩子們抓回去“填鴨”。做不完的習題,考不完的試卷。成績經常排隊,也就經常有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甚至同學的譏笑……當孩子們承受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比成年人還要大時,讀書哪裏還有快樂可言?教育哪裏還有詩性可言?讀書、作業、考分,將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幻想乃至個性全給“規範”了,或說“標準化”了,原有的那點興趣、愛好全都被學業負擔一點點擠兌幹淨,他們困乏得隻想睡覺。

其實如果做一個調查,你會發現讀書讀到高中畢業,幼兒園或小學時那些“興趣學習”,能堅持下來的已是鳳毛麟角,前些年買了鋼琴的家庭,如今還有幾家的鋼琴不是在做擺設呢!另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興趣並沒有轉移,學業壓力也承受得了,但是,家長卻擔心孩子學習成績落後,硬逼著孩子將興趣活動放棄了。

如何引導孩子的興趣

其實興趣不斷轉移是人類適應周圍世界的正常現象,即使是成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活的內容發生變化也會發生興趣轉移。這是因為,人的需要是豐富和多層次的,所以人的興趣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興趣具有潛在的轉移性,是因為興趣本是一種情感傾向。情感往往是波動變化著的,當情感的元素並未積澱深沉得可以使自身達到穩定的程度時,那麽它的可變性就不可避免。孩子興趣轉移得快是幼兒和學齡期兒童的共同特點,孩子有無限多種發展的可能,人為過早定向興趣反倒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因此對孩子自然的興趣轉移應該多持一種開放自然的態度。但這是不是說父母就隻能放任不管了呢?其實相反,對孩子興趣轉移的開放態度,反而對父母要求更高,要求父母需要有更充分的知識儲備和引導能力。

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

“兒子學了半年的繪畫以後,再也不願繼續學下去了。”這當然“讓人氣惱”,但家長並不相逼。這孩子是幸運的。因為家長不逼,從而使其有了自由選擇、自主發展的可能。“孩子迷上了采集和製作植物標本,還在學校一年一度的科普活動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這不是很好嗎?不必感歎“有心栽花花不開”,也不必“無心插柳”。僅僅隻是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是不夠的,還應該關注孩子新的興趣,給孩子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提供較好的條件,創造較好的環境,以利於孩子新的興趣的發展,蘇東坡有心插柳,終成西湖勝景,不是更好嗎?

發現孩子的潛能

某些孩子在某些方麵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是我們稱之為天資聰慧的一類,如:音樂神童、數學神童、少年才子……一般的孩子雖不是神童,也都有其自身的個別性。在其個別性的全方位展示中,會有其擅長的一麵,也會顯示出某些稱之為“突出特點”的東西。家長通過細心的觀察,是可以將這個較為突出的特點篩選出來的,加之以培養,使之成為與孩子潛能相關的興趣。如果沒有觀察發現,沒有發現後的培養,哪怕是神童也要給埋沒了。如果所學的,家長特意培養的卻不是孩子的潛能所在,而潛能所在卻非所學習、所培養的,這就是孩子和家長共同的悲哀了。

激發孩子廣泛的興趣

孩子的某些興趣消失或無所謂興趣時,總不能讓其沉湎於電視,迷戀於電子遊戲廳吧?當然,二者也是興趣,卻是消極的或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興趣。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把握興趣的度。當積極興趣將要轉化成消極興趣時,或消極興趣滋長泛濫時,就應當幫助孩子加以克製。雙休日孩子整天看電視或泡遊戲廳,不妨將他拉出來,帶他去爬山,欣賞大自然;去遊泳,感受江河水;逛郵市,驚奇方寸之間;進書店,讓書香撲鼻;看畫展,讓七彩耀眼;聽音樂,讓妙曲盈耳;打球、跑步,唱歌、跳舞,攝影、琴藝、書法……都可以去見識,去感知,去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更是鼓勵他參加。對這些活動,孩子都喜歡有什麽不好呢?

廣泛的興趣,是加深和擴大孩子們認識的需要,對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廣泛的興趣能促使一個人去接觸,傾心專注於多方麵的事物和活動,從而獲得廣博的知識。因而使人的智力潛能得到廣泛開發而取得卓越的成就。

有位科學家說:“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特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使他們的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地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易使人愚蠢。”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說:“我記得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的多樣的趣味。”“沉溺於自我感興趣的東西,想方設法深刻了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為將來的活動作準備”,這個“準備”並非一定是要成為“專門家”。當然,若孩子不能產生廣泛的興趣,在眾多的實踐認識活動中,其中有一兩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那麽家長的努力也就沒有白費。

從轉移走向專一

要讓孩子從興趣中真正獲益匪淺,可以說僅憑順其自然是不夠的,它還需要逐漸地深入與穩定化,這就要求“習慣”來幫忙了。把一項簡單的興趣變成習慣,讓孩子在習慣中陶冶,他就會在一個興趣領域裏越來越深入,獲取這個領域的知識,鍛煉出堅毅的意誌品質。那麽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

心理學專家指出:“人的能力發展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因素是穩定的特殊興趣,即對人類活動的某一領域的內容的興趣,它們會轉化為愛好並發展相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又使他毫無錯誤地確定自己的誌向。”這就是發展穩定興趣的意義。孩子以前的興趣消失或轉移了,說明那是“暫時興趣”。新的興趣產生了,說不定又可能是“暫時興趣”。因為孩子的情感是不穩定的,興趣也是不穩定的。同時孩子對各項活動有一個參與體驗並自覺或不自覺的篩選過程。蘇聯心理學專家彼得羅夫斯基說:“少年兒童的這些興趣帶有雖很強烈但是很短暫的迷戀性質。他們所特有的多種多樣、常常很快消失的興趣對正在發展的個性的能力上起著重要作用。教育者不應由於少年兒童的興趣經常帶有瞬息即逝的性質而生氣。”

但是,總不能讓孩子的興趣不斷地轉來轉去,飄忽不定吧?是的,在孩子多變的興趣中應該有一個較為穩定的興趣,或是在其廣泛的興趣中應該確立一個中心興趣。如果隻有廣泛興趣,沒有一個中心興趣,對什麽事情都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孩子將來也很難有所成就。興趣的穩定性,是對興趣持續的時間而言的。一個人有了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就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力求深入,鍥而不舍,從而獲得係統而深刻的知識,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古今中外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中心興趣都很穩定和深厚。

孩子新的興趣的選擇與確立,如果是孩子自己的有意行為或無意行為(自然表露出來的或叫自然選擇)那都是最理想的。如果不是這樣,那麽,家長或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並非強迫),就顯得十分必要。這種幫助和引導,首先是為其創設發展的條件與環境,能讓孩子獲得與興趣相關的知識,增加其對這一興趣活動的認識,強化興趣的濃度;能給他設置一定的梯級目標,參與這一興趣活動的競爭,感受階段性成功的快樂。其次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和品質,即堅持性,抗幹擾性。能做到進步不驕傲,受挫不氣餒。這樣,興趣穩定並持續發展,就有望成為愛好,形成特殊的能力,為其今後的發展、人生的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