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破壞狂”有一千個理由——孩子總弄壞東西怎麽辦

  逸逸今年3歲了,簡直就是一個小“破壞狂”。家裏稍微結構複雜的東西都會被他拆得亂七八糟,但又裝不回去,很多玩具都因此“死無全屍”,剛給他買的電動小汽車,可沒兩天卻已經被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來穿著漂亮的裙子,卻把裙子給脫了,胳膊也扭了。甚至曾經把鏡子打破了,卻努力地用膠水粘,想“破鏡重圓”,還有很多貴重的用品也不能幸免於難,著實讓人心痛。孩子的這種“破壞”行為到底是怎麽回事?父母該如何麵對?

每個孩子都是破壞王,父母們總是以“準備著、時刻準備著”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隨時可能發生的破壞場麵,輕則是麵目全非的報紙,重則可能就是筆記本電腦大修了。很多媽媽常常抱怨道:“我家的孩子簡直就是個破壞狂,什麽東西到他手裏立刻變成廢品,弄得家裏都不敢隨便放東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難道破壞東西讓他很高興嗎?真不知道孩子的心裏是怎麽想的。”對於愛破壞東西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複雜,有很多種類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發現。

孩子有一千個破壞的理由

我破壞、我學習、我快樂

好奇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征,嬰兒一生下來就有一種好奇心,他們對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強烈的探究心理,總想摸摸、看看、聞聞、嚐嚐,弄個明白,在對事物的探索過程中表現出喜歡拆卸東西,比如卸鍾表、玩具、收音機、筆,亂按電器開關或遙控器,但由於能力有限,拆後往往不能重新裝上,於是被家長視為“破壞”。

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拆開,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一個東西,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想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歡把玩具車拆開,去看裏麵到底是什麽,為什麽會動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事物裏麵,並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尋找答案。

有時孩子所謂的“破壞”行為其動機甚至是善良的,隻是由於經驗不足或能力有限,才導致結果事與願違。比如有的孩子見魚缸裏結了一層薄冰,怕魚凍死,就向魚缸裏倒開水;看到鹽有點髒,便把鹽放在淘米籃裏用水洗。

有些無意的“破壞”舉動隻是因為兒童神經發育未完全,動作協調性不夠好,由於活潑好動,但注意力又不能像成人那樣集中,難免摔壞東西,做父母的更不應簡單地否定。

泄憤型“破壞狂”

由於孩子的神經中樞處於發育階段,情緒控製能力較差,心情不愉快時就可能以摔東西來發泄不滿,受到家長指責後不服氣,與大人賭氣,為了報複將家裏的東西毀壞,發泄心中的憤怒。

這類破壞與一般兒童的破壞不同。一般兒童的破壞不是因為恨或者焦急而引起的,他們是有創造性的想象行為,並無惹人厭的意向。

而情緒焦急、懷恨在心的兒童,他們會使性子、發脾氣,故意把東西弄壞,而其破壞是由多方麵原因引起的,也許他嫉妒家中得寵的兄弟姐妹,也許是反抗家庭的權威。家長對這種破壞性行為,一方麵要冷靜堅決地製止,更重要的是要弄清孩子不高興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教育。

這類情況往往是由於教養方式不當引起的,父母溺愛孩子,渾然不覺間被溺愛的孩子已經學會用破壞的方式要挾成人,以達到個人目的。對這種故意破壞的行為,成人絕不能姑息遷就,既要嚴厲批評,也要讓孩子嚐到破壞的滋味。例如摔壞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內不買新玩具;砸壞了碗碟,告訴孩子兩周內不買他最愛吃的冷飲,以省下購買新碗碟的錢。孩子受到一定的懲罰後,會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著性子耍潑了。

有的孩子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絕,便耍手段,迫使成人“就範”。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讓父母買新的。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東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為防止這類行為發生,大人要充分與孩子溝通,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就要把原因告訴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絕不能簡單滿足,要和藹並且堅決地批評,但不能不容分說就加以打罵、羞辱,甚至語言威脅要遺棄孩子等。

如何看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對於破壞這個問題,還是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應當分析清自己孩子所謂的破壞行為屬於哪類性質,如果破壞行為所代表的是恨,若不加以防範,會使孩子心中的恨生根發芽,變成他有虐待傾向的行為方式。

鼓勵“破壞式”的探索學習

對於孩子探索式的“破壞”,家長首先要對孩子有寬容的心態,因為破壞的過程中手、眼、腦都在活動,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過程,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這時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也千萬不要說“不許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給你買了”等這樣警告和威脅的話。因為家長的批評和威脅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美國的孩子“破壞性”強,創造力也強;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就是太缺少創造力,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教育觀念陳舊,家長不敢放手讓孩子自主發展,孩子手腳受束縛。鼓勵孩子適當地“破壞”,就是在鼓勵孩子的創造力,以及對更多事物的探索興趣。如果希望孩子有開放的發展空間,應當主張讓孩子自主地進行他們的“破壞”行為,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便可。

家長不但應該鼓勵並且應該盡可能地參與到孩子的“破壞”過程中來,當看見孩子把機器人拆了,應該蹲下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機器人裏麵是什麽啊,怎麽會動的啦?”……引導、幫助他們一起尋找結果,然後再跟孩子一起把拆開的玩具恢複原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破壞”—探究—重建中獲得心理的滿足。

在鼓勵孩子“破壞”的行為之餘,還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引導孩子思考。

比如,小女孩把水彩筆拆亂了,12支水彩筆變成了一堆筆帽、筆杆、筆芯被胡亂地扔在沙發上,而讓她自己收拾好比登天還難,每次都是媽媽把這些筆一一裝好。一次媽媽靈機一動,故作神秘地說:“你看這些彩筆缺胳膊少腿的多難看呀,你想不想把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它們也高興高興呢?”說著拿起一支藍色筆杆,嘴裏念叨著:“這是一個藍精靈,它的肚子怎麽空了啊?它太餓了,我們快為它找吃的吧。”媽媽指點著女孩找到了藍筆芯,把它插進筆杆裏;又說:“它要出門了,天氣太冷,該戴上一頂帽子。”女孩這回主動地把藍色筆帽找了出來套在筆尖上。“好啦,這隻藍精靈現在吃飽了肚子,戴上了帽子,你看,它現在是不是很漂亮呢?”於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一一變成了卡通人,就這樣,本來枯燥的收拾玩具的過程,被媽媽變成了一個愉快的遊戲和學習過程,小女兒鍛煉了手指的靈活性,學習了分類和辨別顏色、大小、形狀及數量,還開始養成正確的觀念及習慣。這以後,小女孩對收拾玩具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趣,即使在媽媽不參與的情況下,她也會自言自語地弄出許多名堂來,理由很簡單,這是她一天中的最後一個有趣的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提些問題讓他們去猜、去想,比如,鬧鍾滴滴答答地走,家長可以問,鬧鍾為什麽會響,為什麽會走呢?皮球為什麽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氣放了,還能跳那麽高嗎?要在問題提出後,主動帶領他們從“破壞”中尋找答案。

反思:是否愛東西勝過愛孩子

應該讓孩子自然地產生對東西的物權觀念。家長要慢慢引導孩子建立什麽東西是寶寶的,什麽東西是爸爸媽媽的,寶寶的東西可以隨便玩,爸爸媽媽的東西不可以隨便玩,要玩也要征得父母同意等等物權的概念。比如他可以玩一個小皮球、擺弄一個大水桶,但他不可以把筆記本電腦當玩具,因為那是爸爸的,弄壞了會有大麻煩。當小孩過了對財產漠不關心的階段,他們終會自然地重視財產。如果能讓孩子自由地度過這段時間,他們將來很少會對物質性財富有吝財、自私、不尊重別人的東西等等片麵的認識。

但是令人惋惜的事實是:我們對東西的愛常常超過了對孩子的愛。鋼琴、衣服、電器、貴重物品都成了我們的一部分。把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概念用做阻止孩子行為的原因,比如東西很“貴重”,幼兒是無法理解的。甚至不貴重的東西,隻是因為被弄壞了,父母有時也難忍住批評。

比如早餐時,媽媽讓孩子把袋裝牛奶從冰箱拿到餐桌上。濕滑的牛奶袋掉在地上摔破了,牛奶四處飛濺,灑滿了昂貴的地毯。媽媽愣在當場,嚴峻的表情讓孩子不知所措,大哭起來。

聽到哭聲,媽媽突然意識到孩子的心裏也很難受,更需要安慰,於是先不去管什麽昂貴的地毯了,而是把灑落在孩子心靈上的挫敗感、恐懼感清理幹淨。

這樣的意外事故經常在幼兒身上發生,因為他們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對孩子進行細致觀察對此有幫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經會做什麽?還不能做什麽?如果她喜歡幫助媽媽做事的話,麵包是否比牛奶更適合她?而在失誤發生以後,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打擊小家夥,我們不要說“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你怎麽這麽笨,什麽都做不了”,這種話會讓孩子感到沮喪。

如何對待泄憤型破壞

佳佳乖乖地在地板上搭火車軌道,今天他突破了自己的紀錄,居然完成了3個隧道和2處立交。佳佳很興奮:“媽媽!媽媽!快來看我的火車軌道!”但是,坐在電腦前的媽媽卻總是不轉過身來看自己。

“媽媽,媽媽!”佳佳又叫了兩聲,媽媽還是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佳佳迅速在屋子裏環視了一圈,看到身後伸手能及的發財樹,一把就抓了過去——他知道這下子媽媽就該著急了,因為她說了很多次絕對不許把樹葉弄掉。

孩子對現實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底線,對於幼兒來說,對他的關注同吃喝一樣重要。因此讓他承受過多的拒絕,讓他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就會采取反抗措施。這時候,孩子哪怕承受責罵,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發脾氣是他們表達失望的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需要保持冷靜。孩子在發脾氣之後最希望得到關愛,因為他們需要確認“我還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所以我們不能以暴製暴。但是,我們還必須讓他們明白:發脾氣不是搞破壞的通行證,所以在他們平靜之後,必須乖乖地去把自己摔出去的玩具揀回來並且收拾好。

孩子所得到的自由空間越小,他發脾氣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在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不妨先考慮一下是否一定要拒絕孩子。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尋求一些折中的解決方式,多給孩子一些安慰,這樣可以阻止孩子怒氣衝衝。

給孩子適當的玩具

玩具專櫃中最貴的玩具,未必是最適合孩子的玩具。給孩子提供的玩具,需要與他們的年齡相匹配,與他們的認知能力相匹配,與他們的興趣愛好相匹配,既能引起他們的幻想,又要滿足他的探究欲望,還要確保玩具的安全性。比如一個喜歡塗塗畫畫的孩子對玩具車內部結構可能並不十分在意,這時給孩子房間裝一麵可以隨意塗抹的塗鴉牆比給他一個新式電動玩具會讓他更開心。

而我們在送他們玩具的時候,還應該教會他們什麽叫愛惜。比如,當2歲的孩子想試一試小木偶能從多高的地方跳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讓他們知道,如果這個玩具摔壞了,是不會有新的在等著他的。

有時候,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以至於他無法在一個玩具上集中精力去探尋這個玩具應該怎麽玩。即便玩壞了,他也覺得沒有關係,反正還有很多後備軍呢。所以,玩具被破壞也就不稀奇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