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
——培根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家庭的家居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許多孩子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由此,許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喜歡關在自己小屋裏做事的習慣,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比較強。但是,令人擔心的是,因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許多孩子有封閉的傾向,和父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願與人主動講話,很難向別人吐露真心。
一位母親憂心忡忡地說:“我家孩子在小學時就擁有了自己的房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喜歡一回家就關上房門,而且還把門反鎖上。開始我們認為孩子獨自在房間裏會安心看書,沒想到她的成績一天天下滑。我們一氣之下,幹脆把孩子房門上的鎖給撬掉了。誰知孩子更絕,一回到家,照樣關上門,然後再用凳子把房門堵上。我們家裏買了電腦,我們說什麽也不敢讓孩子上網。但女兒幹脆借了一大堆碟片,關了房門獨自欣賞,任憑我們在門外喊破喉嚨也不開門。我們給了孩子獨處的空間,但卻使孩子和我們越來越疏遠,這孩子到底怎麽了?”
根據南京某醫院心理門診的一項記錄顯示,該門診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內,就已接待了一百多例行為孤僻的孩子,最多的一天竟然有十多位來訪者。
下麵這位家長正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細微的事情,開啟了女兒的心扉,值得家長們借鑒。
“女兒屬於內向、敏感型的孩子,平時‘很悶’,話也很少。我呢,也沒意識到要聽聽她的心裏話。”
“一次,我朋友送給我兩張電影票,是《泰坦尼克號》,我就帶女兒去看了。當電影放到船沉下去,女主人公凍成冰人時,我聽到她在悲悲戚戚地哭。回去的路上,她好像話特別多,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媽媽,為啥她(女主角)凍成冰人了,人家都死了,她卻活了下來?’我告訴她,這是一種愛的力量。就像有一次我發40度的高燒,你爸爸又不在家,我就硬撐著起來幫你燒飯,因為我是你媽媽呀,我怕你餓著,這也是一種愛呀!她聽了我的話,似懂非懂一副很激動的樣子,一下子依偎到我的懷裏。”
“本來,我以為孩子內向,與我們話少很正常,但經過那件事,我才發現她原來話蠻多的,隻是我們沒有引導她,沒有找到她感興趣的話題。後來,她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有意識地讓她講講學校裏的事和學習上的困難等等,或在每晚睡覺前,給她講講故事,討論討論課本裏的內容等。時間一長,女兒每天回來就與我說個不停,碰到原先她根本不會講的事,她也會湊在我的耳旁講給我聽。我真的很開心,女兒好像跟我越來越親,人也活潑多了,連老師也說她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現在想想,還好那次帶她去看了場電影,無意中讓我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要不然,這孩子一直這麽內向、拘謹,將來怎麽闖蕩社會呢?”
怎樣改變孩子不肯主動說話的情況呢?
(1)找準孩子不肯講話的原因,對症下藥
一些心理專家認為,造成孩子不肯主動說話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麵:天生性格孤僻,好獨處,不喜歡與人交往;父母孩子之間存在著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就是通常所說的“代溝”,父母經常看不慣孩子的言行,動不動就橫加幹涉,孩子很反感,因而用沉默表示反抗;學習競爭壓力大,緊張學習之後,需要獨處,自我調整,而不願說過多的話。因此,父母應該仔細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和孩子進行深入溝通。千萬不要用粗魯、蠻橫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主動說出心裏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2)為孩子挑選一些特別有趣的玩具
許多慣性玩具和聲控玩具,可以改變孩子過分內向的性格。這些玩具一般都很好玩兒,孩子會情不自禁地追逐這些玩具,或者被這些玩具弄得捧腹大笑。久而久之,他們的性格就會變得樂觀、開朗和自信。
(3)讓孩子自然地融入公共場合
有意識地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或社交活動,讓孩子能適應陌生的環境。指導孩子在公開場合應該注意什麽禮節,怎樣和他人打招呼,怎樣和他人聊天等。當然,孩子畢竟閱曆比較淺,很難像大人那樣在公開場合舒展自如。相反,孩子們大都害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那樣他們會感到很不自在。因此,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在公開場合感到很輕鬆、很自在。
凡不肯主動說話的孩子,他們的性格都比較內向,平時少言寡語,不會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但是,這些孩子內心又強烈地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關心。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要真正地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和孩子進行心靈的碰撞,觸動孩子的心弦,讓孩子主動把心事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