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
——蘇格拉底
不要等你的孩子失去童真和快樂時,才後悔自己用“馬”換走了孩子的“腳”。
有個人特別羨慕別人騎馬,非常渴望有匹自己的馬。在他看來,騎馬是那麽瀟灑,那麽威風,而用腳走路真是太麻煩,太沒有意思了。
有人告訴他,如果想得到馬,必須用雙腳來換。那人聽了之後,立刻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雙腳。於是他得到了一匹馬。
騎上馬真是太令人興奮了。正如他所想像的那樣,馬在草原上奔馳,仿佛在天空中飛翔。這種感覺讓他沉醉,他慶幸自己的選擇。
但是,人總不可能生活在馬上,騎了一陣子後,他開始覺得疲倦,漸漸變得興趣索然了。於是,他想下馬,可是沒有了腳,他站都站不穩,一切都需要別人幫助。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所麵臨的是一種什麽樣的困境。
這種交易的愚蠢看起來一目了然,道理也十分簡單,但生活中卻仍有不少父母執迷不悟,用孩子天真燦漫的童年去換取一時的虛榮和名氣,用健康去同夢想中的神童交易,用對孩子的苛責去換取他人羨慕的眼光……
孩子就像一本深奧的書。家長如果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就得讀懂這本書。隻有悉心觀察、認真分析、綜合把握、找準特點、因材施教,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預期效果。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家長常常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的未來,把孩子的成功看成是自己成功。因為家長的期望太高,難免要求太嚴,因此孩子進步一寸,家長就喜歡用一尺的標準,對孩子的進步縮小並否定;孩子退後一步,家長則用十倍的失望來放大。其結果是隻看到孩子的進步小,沒有看到孩子在進步;隻看到孩子的錯誤,沒有看到孩子的優點。最終孩子被弄得垂頭喪氣,丟失了興趣,沒有了信心。
家長這一切的確是“為了孩子好”,但就在不自覺之中,家長親手掐去了孩子心目中最珍貴的希望之芽,澆滅了孩子頭腦中最活躍的創造之火。孩子覺察不到家長的好,反而對家長隻是“好無奈”、“好反感”,甚至拒絕、敵視。
孩子們之所以遠離家長,是因為家長眼裏有太多的期望和挑剔;孩子們之所以害怕失敗,是因為他們難以承受失敗之重。孩子們並不清楚家長在“為他好”,即使知道,也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行為,於是他們一旦抓住機會,就會從家長的籠罩中掙脫出來,企圖找回真實的自己,自由的自己。
當然,為了這種真實和自由,孩子可能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可是這種代價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才能慢慢感悟到。家長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減少或避免這種遲到的感悟。
當然,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現,這種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家長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是強製地進行某些所謂“專長訓練”,苛刻地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必須如何如何,讓孩子的“十個手指亂彈琴”,最後導致盲目失調,危害不可低估。
有些家長常常擔心孩子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的那樣,這種擔心天長日久,逐漸變成了毫無休止的埋怨。而這些埋怨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孩子慢慢地變得呆板,失去了好奇和天真。如果孩子不再好奇、天真,產生的後果難以估量。
所以,要培養孩子知足的心態,保持孩子的童真,父母首先要學會知足,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