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薩特
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這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際交往中的摩擦。
這是一個人講述的她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也許已經把它忘記了。然而,這件事,卻對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發生了影響。
那年,我9歲。
一日,我坐在靠近門邊的桌前寫大楷。門鈴響了,爸爸去開門,發現是鄰居。兩人就站在大門外交談。
那天風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響,我拿著墨汁淋漓的筆去關門。我猛地把門一推,大門由於碰到障礙物反彈回來,與此同時,我聽到父親盡力壓抑而仍然壓不下去的喊聲。
門外的父親,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團,就連頭發,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豎了起來,而他的五根手指,則怪異地扭曲著。一看到我伸出門外一探究竟的臉,父親即刻暴怒地揚起了手,想打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還沒有扇到我臉上來,便頹然放下。我的臉頰,僅僅感受到了一陣掌風而已。
鄰居以責怪的口氣對我說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親的手剛才扶在門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門用力地關上……”
啊,原來我幾乎把爸爸的手指夾斷了!
偷偷瞅一眼父親,他鐵青著臉搓手指,沒有看我。
十指連心,父親此刻劇烈的痛楚,我當然知道,但是,當時的我,畢竟隻是一個9歲的孩子,我所關心、所害怕的,是父親到底會不會再揚起手來打我。
父親不會。
當天晚上,父親的五根手指腫得很粗,母親在廚房裏為他塗抹藥油。我無意中聽到父親對母親說道:
“我當時實在痛得很,原想狠狠打她一個耳光,但是,轉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夾縫處的,錯誤在我,憑什麽打她!”
父親這幾句話,給了一個孩子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犯了錯誤,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不可遷怒他人,不可推卸責任。
人有自我防禦的本能,往往不自覺地盡量推卸責任,但人也有理性,可以客觀地分析問題,做到憑良心辦事。犯了錯誤,勇於自己承擔責任,不遷怒別人,這是人性的一大優點,也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故事中父親敢於承擔自己錯誤的行為值得每個人學習,對孩子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
勇於承認錯誤是每個人責任心的表現,而培養孩子勇於認錯的心態,更要從小做起,每一個父母都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在犯錯時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攬應負的責任並努力改過,這樣孩子才會認可這種做法,把勇於認錯當作是應該做的事情。同時,當孩子犯錯並主動承認錯誤時,家長要鼓勵孩子承擔責任的行為,要以平和的口氣讓孩子改錯,而不要亂發脾氣,指責孩子的錯誤。否則,孩子下次犯錯後為了逃避責罰,就不會輕易認錯,更不會形成勇於認錯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