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然後全力以赴——假如具有這種觀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爾遜
應該堅信:隻要認真地努力向前,肯定會有好結果。應當保持心情舒暢,滿懷信心,大步向前。
生物學家童第周17歲那年考入寧波師範學校的預科班,兩年後,他又考入一所教會中學。這所中學對數理化、英語的要求很嚴格,而這幾門功課童第周的基礎都很差,有的課甚至根本沒學過。
當時有人譏笑他說:我保證你不出3個月就得回家種地。
果不其然,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的平均成績是45分,按學校規定,平均成績連續兩次不及格的人必須退學或降級。他有點泄氣,想放棄了。
他的班主任找到了想打退堂鼓的童第周說:“孩子,隻要你有信心,願意付出,就能戰無不勝。”
童第周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重新鼓足了勇氣。自此,童第周每天天不亮就悄悄爬起來在路燈下朗讀英語;晚上,熄燈的鈴聲響了,別人睡下後,他又悄悄地來到校園的路燈下,複習當天的課程。監學被他頑強的毅力打動了,破例允許他在學校熄燈鈴打過以後在路燈下學習。就這樣,童第周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學習上的突飛猛進。第二學期的考試成績公布了:他的總平均分超過了70分,幾何還考了個百分。
童第周經過刻苦勤奮的學習,在28歲那一年終於以複旦大學生物係高材生的優異成績留學比利時。
童第周的幸運就在於他有一個支持他,懂得鼓舞他,給予他自信的班主任,在童第周想要放棄時,告訴他“隻要你有信心,願意付出,就能戰無不勝”。班主任的話給予童第周自信與希望,這是童第周得以成功的基礎和關鍵。
同樣,每個孩子都可能在麵臨挑戰時心生恐懼而止步不前,有些孩子因內心不安甚至做出過激的舉動,有破罐子破摔的可能。這時有一些性格比較急躁的父母就可能會對孩子失望,希望以嚴格的批評、教訓促使孩子努力上進,卻不知,父母的言行往往讓孩子更加恐懼,甚至在批評中更加自卑。這樣一來,隻能使孩子喪失自信,在不安中越走越偏,遇到事情總會退縮逃避。
麵對這種情況,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溫和以待,以平和鼓勵的姿態,告訴孩子:一個人想獲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間的道理沒有任何規矩可言,沒有成套的既定的說法。也許某種已有的說法是對的,但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一定要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你也許目前是弱小的,對某些事情內心感到很恐懼,很不安,沒有信心。你會聽到別人對你的評論和批評,但你必須告訴自己,你自己對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一切從自己出發,這樣你才能不斷地摸索出一條適合你自己的道路。
從具體操作上來講,你應該讓你的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不止是念書,讓他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觀察自己內心的成長,做一個內心自信、勇敢的人,消除自卑與逃避心理。與任何人的交往都是孩子成長必需的部分,要加大孩子每天有事情發生的頻率。必須牢記,重要的是讓孩子動手做,隻有做才能帶來深刻的印象,增強記憶,如果隻是在頭腦裏打轉,就永遠跳不出自我意識的圈子。
科學合理地麵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才能培養孩子自信的心態。要讓孩子不斷麵對自己應接受的挑戰,相信自己並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