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辭別故鄉

  (蔣介石祭祖後步出祠堂時的情景。)

  蔣介石下野之後,回到故鄉溪口鎮,大修族譜,宴親朋鄉黨。後自覺在家鄉來日無多,便遍訪親友,祭祀先輩。

  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後,當天即乘坐飛機離開南京,下塌於杭州筧橋航空學校的宿舍。

  浙江省主席陳儀在西湖邊的樓外樓餐館設宴,為蔣介石洗塵接風。陪同的除陳儀外,還有陳誠、湯恩伯等心腹和蔣經國。

  (蔣介石翻閱蔣氏族譜。)

  這次下野,對於蔣介石這樣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來說,心情是非常難受的。正因為如此,樓外樓裏的山珍海味,他吃起來也索然無味。

  第二天,蔣介石在眾人的陪同下,從杭州坐飛機到寧波,然後換乘防彈轎車,往溪口鎮駛來。

  車過武嶺門,進入溪口鎮。轎車沿街而行,最後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門口停了下來。這座大院就是蔣介石的老宅——豐鎬房。

  蔣介石回到溪口的第二天早晨,陪同他來的一些國民黨要員到慈庵內向主人告辭。

  陳誠和湯恩伯前來告辭。陳誠帶著一種悲涼的語調說:“總統,我們這就回去了,萬望總統多加保重。總統對卑職還有什麽吩咐嗎?”

  蔣介石說:“多謝你們一路相送。你們身負重荷,宜早回去處理政務軍務。”他望了湯恩伯一眼說:“眼下局勢雖然如此,但前途未卜,你們也要自身保重。淞滬乃最要緊處,希望好自為之,切勿疏失。”

  接著,又望了陳誠一眼說:“至於台灣,你應該明白,我也就不多說了。”

  說完,蔣介石送他們走出慈庵,一直望著陳、湯兩人身影消失後才回房內。

  蔣介石這次回到溪口,鎮上的人們私下議論紛紛:“聽說總裁指揮國軍打了敗仗,所以才回到老家。”“聽說總統要終老在溪口啦!”

  蔣經國則對鄉親們說:“這次回鄉,是籌備修譜進譜大事來的,望各位鄉親父老兄弟多加關照。”

  蔣經國這年40歲,長得結實矮胖,不像蔣介石那樣高顴骨,瘦骨臉,而像他生母毛氏,臉上還有幾個淺黑的麻子。

  蔣經國說這次回鄉是為了修譜進譜,這話也不完全是假的。蔣介石十分重視修族譜這件事。

  《武嶺蔣氏宗譜》是1918年纂修的,到1948年滿30年時,又該重修了。30年修一次族譜,這是舊社會各姓各族的一個規矩。為了重修族譜,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就讓蔣經國派人從奉化故鄉密將族譜間道攜到贛州,再送至陪都重慶。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親自過問族譜的修纂之事,並派人查考蔣氏先世事跡有疑問的說法。當時任南京政府教育部秘書的沙孟海,被蔣氏父子請去負責重修族譜工作。有意思的是,沙的4個弟弟和弟媳都是長期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或在解放區工作的革命者。當然,蔣氏父子對此情況是不知曉的。

  在修譜過程中,對蔣介石元配毛氏與宋美齡等在宗譜中如何敘記成為修譜人員的一大難題。他們隻好讓蔣介石自己動筆寫。蔣介石親自寫成稿子交給修譜成員。其世牒原文如下:

  周泰,原名瑞元,一名中正,字介石,肇聰次子。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畢業,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大元帥府參謀長、大本營參謀長、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陸海空軍總司令、行政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大總統。清光緒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午時生。光緒三十三年加入同盟會。民國十九年十月受基督教洗劄。配毛氏,民國十年出為慈庵王太夫人義女。民國十六年繼配宋氏美齡,美國韋爾斯萊大學學士,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二日生。予經國、緯國。

  毛氏與蔣離婚,譜中沒明說。兩子是誰所生,亦未敘及。蔣經國生母毛氏沒問題,蔣緯國生母是誰,社會上有不同傳說,修譜人員也不好考查。在修譜期間,蔣緯國問修譜人員,譜中是否寫上了他的母親。他在得知譜中的說法是根據他父親的手稿編列出來時,沉默良久,最後說:“過30年再說罷。”

  《蔣氏宗譜》修成後,交上海中華書局用聚珍仿宋版排印,大型線裝,每部6大冊。

  蔣介石下野回到溪口後,大搞進譜儀式,打開祠堂門祭告祖宗,大擺酒席,宴請族中父老,但蔣已準備放棄大陸,把台灣作為反共基地。所以,進譜宴會,也就變成了告別宴會。

  (蔣介石修纂宗譜。)

  蔣介石這次在溪口,當得知有人考證出蔣氏祖先是北宋金紫大夫蔣浚明時,他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自下野以來,他還從未有過這種笑容。

  蔣介石回到溪口後,表麵上裝得像閑雲野鶴,遊山玩水,逛廟宇,實際上仍緊緊控製著國民黨的軍政財大權。

  1月25日,回到溪口的第4天,蔣介石就召集顧祝同、湯恩伯等高級將領召開小型軍事會議。會上,蔣把長江防線劃為兩大戰區:湖口以西歸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指揮,其兵力25萬人;湖口以東歸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指揮,其兵力45萬人。會後,蔣派專人把作戰方案交白崇禧,令其執行,但對湖口以東的具體作戰計劃則保守秘密。

  1月底,蔣介石在溪口召見行政院秘書長黃少穀,私授其意,決定將中央黨部先行遷至廣州。隨即,中央黨部以“對國民黨現狀加以整頓,圖根本改革”的名義遷到廣州,這表明國民黨總裁蔣介石不與南京政府的代總統李宗仁合作。

  2月1日,蔣介石又親筆下令;將中央銀行庫存的92萬兩黃金和一批白銀、銀元全都轉運台灣。這導致李宗仁手頭空無分文,軍餉無法維持。

  蔣介石還在關注著南京政府同中共的會談,並定下了和談的基調:第一,確保長江以南若幹省份的完整,由國民黨領導;第二,使雙方在未來政府中保持同等的發言地位;第三,關於軍隊的改編,確定雙方比例,“自行整編”。

  蔣介石的這個算盤好是好,可是與中共提出的8項和談條件相差十萬八千裏,中共當然不會答應。

  李宗仁不滿意這種“一國三公”的狀況,派張治中、吳忠信到溪口勸蔣介石出國。蔣介石見到張、吳之後,氣憤地說:“他們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後我是個普通國民,到哪裏都可以自由居住,何況是在我的家鄉!”他這幾句話,使張、吳再也不好說什麽了。

  蔣介石自知在家鄉來日不多,便遍訪親友,祭祀先祖。25日辭別家鄉,再也未回。

  正月二十一日,蔣介石帶著蔣經國和孫子孫女專程到葛竹外婆家掃墓探親。

  晚上,在其表弟王震南的小“洋房”裏住宿一夜,給村裏每戶人家分了一份在寧波大有南貨店定做的“對開”饅頭。

  葛竹村村中有一條葛澳,村兩邊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進村沒有馬路可走,蔣介石是坐轎子去的。蔣這次到葛竹,與其舅父一起相敘時,話語間似有無限依戀之情,多次囑咐他的表弟王良穆說:“良穆,你到溪口來,我在家等你。”

  在離開葛竹,臨別上轎時,蔣又重複了一遍。事後,王良穆說:“表哥這次來,特別客氣,從來沒有這樣叫我到他那裏去。當時我沒有領會他的意思。直到他離開溪口,才知道原來他是想叫我跟他同行啊。”

  告別葛竹後不久,蔣經國來到岩頭外婆家掃墓辭親。

  他在村外拜祭外公外婆後,進村探望了大舅母張定根,在她家吃了中飯。

  張定根送給外甥一隻大公雞,一包長壽麵,若幹雞蛋,並說:“經國,過幾天就是你的40歲生日,這些東西表明舅母一點心意。”

  蔣經國恭恭敬敬地接過舅母送的生日禮品,交給挑祭品同來的長工苗勞茂,對張定根說:“大舅母,我們就要走了,你是否同我們一起去?”

  張定根問:“經國,到哪兒去啊?”

  蔣經國回答:“我們到哪裏,舅母也到哪裏。”

  張定根因放不下自己的家,終於沒有同去,直到1984年病逝在岩頭。

  1949年清明節那天,蔣介石帶了蔣經國夫婦和孫兒孫女,在白岩山魚鱗嶴祭掃蔣母墓。他在墓前躬身下拜,喃喃祈禱半天,老淚橫流。

  拜畢,蔣連聲囑咐兒孫“多磕幾個頭”。然而,蔣經國的俄籍妻子蔣方良卻隻在墓前鞠了一個躬,蔣介石見此大為生氣,怒目而視,斥責“俄國人不懂禮節”。

  接著,蔣介石又讓堂弟蔣周峰和綽號“朱癩頭”的族人挑了祭品,扛了供桌,到桃坑山祭掃父親蔣明火的墳墓。

  (1949年4月,解放軍占領南京,進逼上海,蔣介石乘“泰康”號軍艦赴上海,指揮國民黨守民頑抗。)

  清明節過後,蔣介石又帶著蔣經國到附近的雪竇寺、沙楝頭、柳亭庵等一帶地方遊覽告別。

  雪竇寺是四明山區聞名的古刹,始建於東晉。四明山區群山萬壑,自北向南傾瀉,在雪竇山的前坡,形成一個大壑。有溪水兩道,從山頂曲折而下,流到前麵匯合成一荷花池。池邊一峰橫陳,恰好像鎖住這個大壑口一樣。該寺就建築在兩溪之間,麵對著橫峰妙高台。

  蔣介石對雪竇寺有著一種特殊的好感。那是在1927年8月,蔣第一次下野回到溪口,來到雪竇寺聽太虛法師講經。太虛法師是一位遠近聞名的高僧,精於相術,所言每奇中,但不輕易給人談相,隻有在他高興的時候,略談幾句,稍露即止,不願多說。他見蔣來寺內,就把蔣引到方丈室內,奉承說:“總司令自廣東出師以來,所向披靡,不到一年,就安定了長江流域。”又說:“令堂的陵寢,風水好,是一道龍脈。總司令不久還要發達。”

  蔣聽了,喜得笑逐顏開,轉而回答說:“法師未免過獎了,我實在不敢當。我談不上有什麽功勞。我現在已是在野之身,不久就要出國去了。”太虛一聽,皺眉思忖片刻,便問了蔣的生辰八字,掐指算了一陣,又拿起一本算卦書查了一番,然後走到蔣麵前,雙手合十,畢恭畢敬,麵帶笑容說:

  “恭喜總司令,從此逢凶化吉了。論總司令的八字,今年流年是丁卯,犯天狗星,所以交秋之後衝動,不死也受傷,但正行運,後福無量,決無妨礙,遠則兩年,近則一年,必然東山再起。那時總司令的地位,要比現在高,貴不可言。明年流年戊年,非常順利,東山再起,決沒問題。這是貧僧憑總司冷的八字命運推算出來的,決無虛言,因此貧僧預為祝賀。”

  蔣介石聽了太虛一席話,十分高興,連聲稱謝。隨即派人取來銀兩,賞給太虛。後太虛病逝於上海,蔣派人取回一部分骨灰,到雪竇寺安建靈塔。

  蔣介石這次回溪口遊雪竇寺興致頗高,可惜的是太虛法師早已亡故,隻見到埋骨的石塔。而一份份傳來的前方吃緊的軍情電報,使他無法悠閑地盡情流連於雪竇寺邊的風光。

  奉化三嶺,離奉化縣城不到5公裏,這裏與蔣氏血統有密切的關係。據《武嶺蔣氏宗譜》記載,元代的蔣士傑從三嶺建居武嶺,才繁衍出溪口的蔣姓。所以,蔣對三嶺有一種特殊的感精。

  清明節後幾天,蔣介石帶著蔣經國到達三嶺村,拜了祖宗墓,在墓前拍了全家照,又進祠堂拜了神位,還到摩訶庵小坐喝茶。蔣介石對該村族長頗有禮貌,族長比蔣大一輩,蔣叫他為“阿叔”,族長則直呼蔣的小名“瑞元”。當衛士攔阻圍上來的蔣姓族人時,蔣介石連連搖手說:“不要攔,不要攔,都是自家人。”族長向蔣提出:“摩訶庵已破舊,是否可以修修?”蔣介石滿口答應,後因匆匆逃離溪口而未落實。

  沙楝頭在奉化城南十七八公裏處,附近有名刹青蓮寺。蔣介石一行到該村時,先到青蓮寺拜了如來佛,在寺內吃了午飯。飯後進村拜了蔣氏宗祠,和族人、房長、管賬3人一起合影留念。蔣介石一一問了他們的名字,當其中一人回答叫“蔣興寶”時,蔣幽默地說:“你的名字掉個頭,叫蔣包興就好了。”

  出了沙楝頭村,蔣介石又來到葛嶴村,並下轎步行。路上遇到一老者,蔣上前間他名字,答曰:“姓王。”蔣聽後覺得吉利,十分高興,脫帽點頭。到蔣家祠堂,一姓謝的鄉紳想接近陪同,蔣問他:“你姓什麽?”答曰:“姓謝。”蔣一聽感到不吉利,就板起麵孔,喝道:“走開!”進到祠堂內,蔣同樣脫帽行禮,並找族內長輩敘了話。

  蔣介石還帶著蔣經國來到寧波南郊的柳亭庵,祭掃了柳亭庵邊的蔣姓祖墳,並給柳亭庵當家500元錢,囑其管好墳墓。隨後,去寧波東鄉的小盤山,祭掃了彌陀寺旁的溪口蔣氏始祖“摩訶太公”蔣宗霸的墳,給彌陀寺當家果如和尚5石白米,托其經常供奉香火。此外,他還遊看了寧波的天一閣藏書樓。

  蔣介石如此一一拜別蔣氏祖墳,是他知道一旦解放軍打到江南,他逃離家鄉後,也就再也沒有祭掃祖墳的機會了。拜訪和祭掃過程中,蔣介石盡管有說有笑,但心情是淒涼悲傷的。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國民黨江防部隊大敗而逃。

  4月22日,蔣介石飛到杭州,約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舉行會談。

  (蔣氏宗詞前景。)

  4月23日,蔣介石回到溪口。

  24日中午,蔣介石下令:“把船隻準備好,明天離開溪口。”

  25日離開家鄉之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兩人乘坐剡溪渡船,到達溪南,在新砌的石墈上緩緩步行,遙望對岸祖居,心懷難舍難別之情。隨後從武嶺門坐車啟程。蔣經國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上午,隨父親辭別先祖母墓,再走上飛鳳山頂,極目四望,溪山無語,雖未流淚,但悲痛之情,難以言宣。本想再到豐鎬房探視一次,而心又有所不忍;又想向鄉間父老辭行,心更有所不忍,蓋看了他們,又無法攜其同走,徒增依依之戀耳。終於不告而別。天氣陰沉,益增傷痛……且溪口為祖宗墓廬所在,今一旦拋別,其沉痛心情,更非筆墨所能形容於萬一。

  這段記敘,反映出蔣氏父子逃離溪口時悲傷淒痛的心境。

  同日下午,蔣氏父子一家在侍衛人員的保護下坐車來到寧海縣西廬鄉團村,從這裏下海出走。

  蔣介石登上竹排坐定後,馬上攤開地圖,不時查問地名。他指著東北方向販棲鳳村問撐排的人:“這是長河頭嗎?”答曰:“不是長河頭,是棲鳳。”接著,蔣又指著另一個地方問:“這是什麽地方?”撐排的回答說:“這是加爵科,土名喜鵲窩。”蔣介石聽到這名字吉利,高興地點了點頭。

  竹排約行半公裏,即靠近事先準備好的汽艇。蔣介石、蔣經國等人棄筏登艇,再由汽艇送到太康號兵艦。

  下竹排時,蔣介石賞給每個撐排的甲長一元銀元,但大部分落到了保長的腰包。

  兵艦啟航了。蔣介石站在甲板上,眺望著漸漸消失的故鄉山水,眼睛裏流出的淚珠禁不住滾到那張蒼老的長臉上。

  不用說,逃離故土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從此以後蔣介石再未能回到故鄉。1975年蔣介石在台灣死去,遺體暫厝在台灣,什麽時候能入土為安,現在仍不得而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