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蔣緯國與邱愛倫在日本第二次結婚後回國,蔣經國在機場迎接。)
1955年,喪妻後的蔣緯國在孤獨中偶然結識了一位中德混血兒邱愛倫小姐。邱愛倫原籍廣東,生於1936年,比蔣緯國小20歲,其母是德國人,父母早年分居。當時她正在台灣讀高中。邱愛倫既有西方女子的美貌,又有東方女性的氣質,人品之佳不在石靜宜之下,蔣緯國一見傾心。經過半年的交往,兩人即在台北訂了婚約。訂婚之後,邱愛倫即赴日本學習音樂。兩年以後,邱愛倫在日本完成學業,他們決定正式舉行婚禮。邱愛倫的父親、國民黨前“中央信托局”副處長邱秉敏提議婚禮在台北舉行,蔣緯國也有此意,但蔣介石卻不讚成。蔣介石認為在台北舉行婚禮,必然張揚鋪張,他提議在日本成婚。無奈,蔣緯國隻得遵從父命,去日本完成大禮,他的同父異母兄弟戴安國陪同前往。
(蔣緯國與兒子合影。)
1957年2月,蔣緯國與邱愛倫在日本東京聯合教堂舉行婚禮,戴安國以兄長身份主持。1957年3月,新婚夫婦返台。
1963年,獨子蔣孝剛出世。中年得子,給蔣緯國無盡的安慰,也給新組建的小家庭增添了歡樂。時年已75歲的蔣介石也為此欣喜異常。
(戀愛中的蔣緯國、邱愛倫。)
然而蔣緯國和邱愛倫的夫妻感情也不過維持了10年。短短的10年間,夫婦兩人的感情由熱烈、平淡到惡化,處於分居狀態。到蔣介石去世、宋美齡赴美居住時,邱愛倫隨同宋前往“服侍”,一去不複返。有人說是蔣緯國長邱愛倫20歲,老夫少妻是婚變的原因所在;有人說邱愛倫的浪漫個性與嚴謹、刻板的宮廷生活的衝突,是兩人分居的原因所在;有人說邱氏的兄長邱廷亮因一政治事件被國防部長蔣經國手下的軍法部門判刑6年,蔣緯國說情不利是未壽雙雙鬧翻的原因所在;也有人說蔣緯國與“華視”的一位女明星“過從甚密”是家庭風波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前3種原因都有。“老少配”在後來生活中往往引出感情危機,特別是邱愛倫看不慣蔣緯國對石靜宜的懷念,蔣緯國又到了需要老伴照顧的年齡,對前妻的懷念有增無減,同邱氏的距離逐漸增加。其次邱愛倫和石靜宜在性格上有相同的地方,很難為蔣介石、蔣經國接納。第三蔣經國已有利用“借款案”整治舊弟妹的先科,“邱廷亮案”無非是故伎重演,借“公”事“公”辦來壓邱愛倫,要新弟妹循規蹈矩。至於第三者插足,那是發生在夫人邱愛倫已去太平洋彼岸之後,隻能算是夫妻關係繼續惡化的因素,而非夫妻不和的初因。邱廷亮獲釋後,蔣、邱兩人的感情有所緩和。
蔣緯國壯年喪妻,二度婚姻失敗,晚年夫人,兒子均不在身邊,淒涼、孤獨地過著獨居的生活。1997年9月,蔣緯國在台北病逝。在蔣緯國病重期間,邱愛倫曾悉心照料,料理完喪事後,邱愛倫再度赴美,時常陪伴宋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