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難解的身世之謎

  (少年時代的蔣緯國。)

  外界傳說蔣緯國是戴季陶的兒子,蔣緯國問過戴季陶,戴拿出一張自己的照片,又拿出一張蔣介石的照片,問蔣緯國到底像誰,沒有作正麵回答。蔣介石也未置可否。

  在蔣家第二代中,蔣緯國是一位被議論得多、頗為“尷尬”的人物。無論他的身世或經曆,都有太多解不開的“結”。

  (蔣介石長子蔣經國、次子燕緯國合影。)

  誰是蔣緯國真正的父親?他究竟姓戴還是姓蔣?在蔣緯國一生認稱的幾近半打的“媽媽”中,有沒有他的生身母親?蔣介石與蔣緯國“父子”之間,蔣經國與蔣緯國“兄弟”之間,究竟有沒有血緣關係?長期以來,這些問題充滿了神秘色彩,隱晦不明,撲朔迷離,困擾著關注於蔣氏家族史的“有心人”,同樣,也困擾著“不識廬山真麵目”的當事人蔣緯國。

  蔣緯國1916年出生於日本,關於他的身世,以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主要有兩種:

  其一,言蔣緯國就是蔣介石的“血親”之子。相傳,國民黨“反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蔣介石與陳其美、戴季陶等人東渡日本避禍。在此期間,蔣介石與一日本女子相好同居,生有二子,一名安國,一名緯國;一習文,一習武。安國過繼給戴季陶,交戴元配紐有恒女士撫養,緯國則由蔣介石領回國,交蔣的側室姚冶誠女士領養。故經國、安國、緯國三人乃是一父所生,實為同父異母的兄弟。

  其二,言蔣緯國生父不明,既可能是蔣介石,也可能是戴季陶。傳說,蔣介石與戴季陶在日本期間,共租一屋而居,房東為他們介紹了一位下女。3年下來,日本女子產下一男嬰,但誰是這孩子的父親,3人都搞不清。因為當時蔣介石已經有了蔣經國,就主動把男嬰讓給戴季陶做兒子。戴季陶在嬰兒一歲多的時候把他抱回上海,但重禮教的戴家並不接受這個私生子,不得已,戴季陶隻得把嬰兒交給蔣介石撫養,取名緯國,由姚氏抱回蘇州,視同己出。

  仔細推敲,這兩種傳聞均有明顯漏洞,無法自圓其說。然而,對於外間的紛紛議論,無論是蔣介石或是戴季陶,一直保持緘默,從未出麵澄清。蔣緯國第一次正麵觸及這一問題是在1940年,當時他剛從德國留學歸來返回重慶。一天,蔣緯國在蔣介石的書房裏看到一本美國作家約翰·根舍所寫的《亞洲內幕》(InsideASia),其中有一段提到“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少尉是國民黨一位元老戴先生所生,後因為某種原因過繼給蔣介石”。蔣緯國好奇心大起,他沒敢去問蔣介石,就去找戴季陶“證實”。戴季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張蔣介石的照片,又拿出一麵鏡子,讓蔣緯國拿著鏡子自己照自己側麵,接著問他:“是像這邊,還是像那邊?”意思是,究竟是像相片中的人,還是像鏡後的人。

  這個沒頭沒腦的解釋令蔣緯國啼笑皆非。直到1949年蔣家王朝在中國大陸覆亡前夕,戴季陶自殺身亡,蔣緯國也再未能從他那裏證實自己的身世。

  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關於蔣緯國身世的種種傳聞一直未曾斷續。大約在1956年至1957年之交時,有人發現蔣介石與蔣經國的血型同為0型,而蔣緯國則不同型。又因蔣經國說過:“0型血的血液,是英雄血”的話,遂致有人據此傳開蔣緯國非蔣家親骨肉的說法。當然,也有人反駁說:“一個人血型,遺傳自父親或母親的血型,均占百分之五十的幾率,不能因父子不同血型而證明出什麽,因為他可以與母親同血型的。”然而,盡管在醫學上的解釋如此,可是“蔣緯國與蔣介石不同血型,而與戴安國同血型”的紛紛議論,給蔣緯國帶來的困擾,是可以想象到的。據說,蔣緯國曾半真半假地自謔道:“我如果不姓‘蔣’而姓‘戴’,就什麽煩惱也沒有了!”

  在1959年至1960年之時,又有人傳出:蔣緯國之所以自己說出“我如果不姓‘蔣’而姓‘戴’……”的話,是出自那時某一黨國元老對他所作的指點,其作用,頗相似於三國時代諸葛亮對劉表兒子劉琦所作的指點。果然,在蔣緯國自己說“不是蔣家的骨血”之後,流言逐漸平息,他的困擾與煩惱也日漸減輕。其後,在1961年順利晉升中將,複任裝甲兵司令,1962年又調任陸軍指參大學校長。然而,到了1964年,由於裝甲兵發生了“湖口兵變”事件,與裝甲兵淵源極深的蔣緯國難脫瓜葛,受到極大的牽連,中將官階一幹就是14年。等蔣介石病逝的翌年,瀕臨中將退役限齡(60歲)的前夕,才由蔣經國提拔晉升為上將,調任三軍大學校長。如此曲折的升遷之途,在蔣家係統人事安排的慣例上,是頗令人費解的。故而,當時台灣國民黨政界有人就直截了當地認為:除非蔣緯國非蔣家骨血,否則蔣緯國之境遇諒不致如此尷尬!

  到了1975年蔣介石撒手歸西的那段時日裏,“蔣緯國姓戴不姓蔣”之論仿佛已是公開的秘密,有人直接從蔣經國親撰之《守父靈一月記》一書尋找答案,認為書中蔣經國提及兒子、女婿、媳婦、子孫之處頗多,但對蔣緯國卻隻字不提,故而蔣經國此書一出,給人的印象,似乎蔣家隻有一位“孝子”而蔣緯國卻被蔣家“遺忘”了。正由於這個“遺忘”的存在,令人聯想到蔣緯國究竟是不是蔣介石的“兒子”?如果是,為何蔣家隻有蔣經國一位“孝子”如果不是,蔣緯國又是誰的“兒子”?

  到了1986年前後,蔣緯國的身世之謎再一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起因是一本蔣緯國自陳家世、聲言他“姓戴不姓蔣”的書——《蔣緯國報到》。雖然關於蔣緯國非蔣家骨血的說法流傳已有多年,但是由蔣緯國本人親口道出,自是石破天驚之舉,一時朝野震動!

  在一本《蔣緯國報到》的書中,稱蔣緯國是戴季陶與日本一位女性所生,因懼內也置於蔣介石名下。戴季陶不置可否,但其生母是日本護士重鬆金子已證實。

  (1930年,閻馮戰役時蔣介石與蔣經國合影於商丘車站。)

  《蔣緯國報到》一書,是海內外享有盛譽的香港女作家孫淡寧(筆名農婦)出麵策劃的。1984年,孫淡寧通過長輩的介紹,專程到台灣與蔣緯國洽商編寫《蔣緯國回憶錄》事宜,經蔣緯國首肯,孫淡寧即以訪談錄音的形式,將蔣緯國口述“一生事略”記錄整理,前後曆時兩年,於1986年基本成書。全書共分前後兩大部分,前一部分是蔣緯國自述他為什麽會研究戰略,第二部分則全在“大談戰略”。

  嚴格說來,《蔣緯國報到》一書,並不符合口述回憶錄的體例,內中談戰略之處太多,它隻能說是一部“蔣緯國戰略史”。此書最敏感的內容,是蔣緯國在書的前兩章中首次披露了自己的身世的幾段文字。由於孫淡寧對於蔣緯國的血緣背景了解甚少,這最重要的問題被她幾乎是“一筆帶過”,既沒深究,亦未詳敘。然而,因為筆觸蔣家內幕,僅此已足撼世!書中寫道:“根據蔣緯國的說法:他是黨國元老、前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的兒子,真與他有血緣關係的兄長,是前中信局駐歐代表戴安國(已逝)。而蔣介石是他的‘義父’,蔣經國則是他的‘義兄’。”

  孫淡寧引述蔣緯國的話說:戴安國乃是戴季陶於民國前一年(1911年)東渡日本後,與一位東瀛女子同居所生。後來辛亥後亡命日本,才與安國母子會麵。民國五年(1916年)年初,戴季陶攜眷返回上海定居。同年10月,蔣緯國出世,即寄養於戴家,交由戴氏元配紐有恒女士撫養。民國八年(1919年),蔣介石難違母命,為了替亡弟蔣瑞青立嗣,不得已將蔣經國過繼給蔣瑞青,以免亡弟絕嗣。由於蔣經國是蔣介石的獨子,其“兼桃立嗣”,令蔣介石有絕後之虞,故向戴季陶要求領養蔣緯國,以承襲蔣氏血脈。經戴季陶首肯,蔣介石才將蔣緯國攜回浙江奉化原籍,交由侍妾姚冶誠撫養。所以,當蔣緯國論及與戴安國關係時,他說:“我與安國,情同手足,血濃於水。”蔣緯國這番話,證明了蔣緯國與戴安國的兄弟關係,他們同是戴季陶的兒子,而到了1920年,蔣緯國的妹妹世芳亦出世,時值軍閥混亂時期,戴季陶與蔣介石因為無暇撫養世芳,隻好將世芳交由前上海商場殷實商人顏博誠夫婦養育,故易名為“顏世芳”。

  據說,全書原稿經蔣緯國本人審閱之後,認為“沒有問題”,才授權孫淡寧出版。孫淡寧找了台北的遠流出版社,談好出版條件,她本人就去了美國。出版社為了慎重起見,在正式付印之前,將五校後的“大樣”送請蔣緯國親自審定。孰料,就在此時,竟又傳出此書“決定不出版了”的消息。真正原因是什麽?出版社和蔣緯國雙方都三緘其口。

  參與《蔣緯國報到》一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均為一時之選,封麵設計郭英聲、版麵設計李毓禮,都是台灣文化界名人。包括香港作者孫淡寧與政界及新聞媒介的關係亦十分密切。因而當遠流出版社從孫淡寧那裏取得《蔣緯國報到》的出版權之後,消息很快外泄。首先是《聯合報》憑借私人關係搞出來一份大樣,準備在副刊上予以連載,接著一向以《聯合報》為競爭對手的《中國時報》也設法弄走一份大樣。其後,台北市政府主管出版業務的“一支人馬”及“隸屬調查局”的“另一支人馬”,也都憑借職權,從遠流出版社各索取走一份大樣。據傳,有大樣的影印件被《聯合報》的老板、國民黨中常委王惕吾,密呈最高當局審閱,“文工會”的主任宋楚瑜也得到了一份影印件。

  當《蔣緯國報到》的大樣紛紛流出後,“一股巨大的壓力”立刻襲來。遠流出版社首其當衝,被限令不得再外泄大樣,否則“依法”從事。據信,壓力來自四方麵:

  (一)蔣緯國的親信部屬。由於這批人以蔣緯國馬首是瞻,蔣緯國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利益,《蔣緯國報到》一旦出版,可能就是蔣緯國解甲歸田之日,蔣緯國可以不在乎,他們在乎!

  (二)國民黨的情治係統。這種“醜化”蔣介石的著作,顯然會“混淆視聽”,“擾亂民心士氣”。

  出世,時值軍閥混亂時期,戴季陶與蔣介石因為無暇撫養世芳,隻好將世芳交由前上海商場殷實商人顏博誠夫婦養育,故易名為“顏世芳”。

  據說,全書原稿經蔣緯國本人審閱之後,認為“沒有問題”,才授權孫淡寧出版。孫淡寧找了台北的遠流出版社,談好出版條件,她本人就去了美國。出版社為了慎重起見,在正式付印之前,將五校後的“大樣”送請蔣緯國親自審定。孰料,就在此時,竟又傳出此書“決定不出版了”的消息。真正原因是什麽?出版社和蔣緯國雙方都三緘其口。

  參與《蔣緯國報到》一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均為一時之選,封麵設計郭英聲、版麵設計李毓禮,都是台灣文化界名人。包括香港作者孫淡寧與政界及新聞媒介的關係亦十分密切。因而當遠流出版社從孫淡寧那裏取得《蔣緯國報到》的出版權之後,消息很快外泄。首先是《聯合報》憑借私人關係搞出來一份大樣,準備在副刊上予以連載,接著一向以《聯合報》為競爭對手的《中國時報》也設法弄走一份大樣。其後,台北市政府主管出版業務的“一支人馬”及“隸屬調查局”的“另一支人馬”,也都憑借職權,從遠流出版社各索取走一份大樣。據傳,有大樣的影印件被《聯合報》的老板、國民黨中常委王惕吾,密呈最高當局審閱,“文工會”的主任宋楚瑜也得到了一份影印件。

  當《蔣緯國報到》的大樣紛紛流出後,“一股巨大的壓力”立刻襲來。遠流出版社首其當衝,被限令不得再外泄大樣,否則“依法”從事。據信,壓力來自四方麵:

  (一)蔣緯國的親信部屬。由於這批人以蔣緯國馬首是瞻,蔣緯國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利益,《蔣緯國報到》一旦出版,可能就是蔣緯國解甲歸田之日,蔣緯國可以不在乎,他們在乎!

  (二)國民黨的情治係統。這種“醜化”蔣介石的著作,顯然會“混淆視聽”,“擾亂民心士氣”。

  (三)蔣經國的指示。據說,蔣經國得知此事後,頗為不悅,曾麵斥蔣緯國不智之舉!

  (四)宋美齡的勸說。據悉,此事也驚動了在美國的宋美齡,經過一番“家庭懇談”,蔣緯國最後決定不予出版該書。

  至此,孫淡寧費盡心血的《蔣緯國報到》一書的出版事宜終告擱淺。然而,書不出版,大樣卻可以無限製影印,好客的蔣緯國陸續影印了許多份,分贈知己好友、親信部屬。“蔣緯國姓戴不姓蔣”,已是圈內公開的秘密。

  不久,香港出版的《蔣緯國傳》(《廣角鏡》台港問題叢書之一,李達編著)一書,又詳盡披露了蔣緯國生父戴季陶與其生母津淵美智子婚姻糾葛的實情。書中言:蔣緯國確是戴季陶的兒子,他與戴安國都是一母所生。他們的生母是一位日本藝妓,名叫津淵美智子。

  辛亥革命前夕,蔣介石、陳其美、戴季陶等人相繼東渡日本留學,即在津淵美智子屋中相結識,成為生死之交的“革命同誌”。在蔣、陳、戴3人當中,戴季陶風流倜儻,又喜作狎邪之遊,周旋於賓朋之間,嚐以風流韻事為生平樂事。當時戴季陶的舉動及神采,令美智子頗為傾心,她追隨戴季陶左右,生有二子,此即安國與緯國。

  1916年,戴季陶攜眷從日本回國到上海,美智子遂有定居中國之意,終因當時中國政局不穩定,且戴、蔣等人風雲奔波,遷徙不定,1920年美智子隻好返回日本。直到北伐戰爭結束,戴季陶、蔣介石成為當時左右時局的風頭人物,戴季陶有了名正言順的正牌夫人紐有恒,美智子與戴季陶之間這段異國之情迫告中斷,但安國與緯國卻因親情所係,與生母之間常有書信往返。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緯國年事已長,雖有奉養美智子之意,然因蔣介石新任正牌夫人宋美齡之故,過於張揚,會令其出醜,遂隻好作罷。1957年2月,蔣緯國再婚。他在胞兄戴安國的陪同下,與新婚夫人邱愛倫前往日本東京聯合教堂舉行結婚典禮,其主婚人就是蔣緯國的生母津淵美智子。1967年,蔣緯國應邀訪日時,念及其生母年事已高,遂秘密接母親來台定居豐原市,直到1977年其生母逝世止,這中間的10年,也是蔣緯國一生惟一享有天倫之樂的10年。

  此書關於蔣緯國身世的描述,有不少以訛傳訛、穿鑿附會之處。書中稱蔣緯國的生母是一位日本藝妓津淵美智子,但據蔣緯國表示,他從未見過他的生母。而了解蔣緯國行止的人也大都曉得,住在台中豐原的不是津淵美智子,而是蔣緯國的養母姚冶誠。那麽,蔣緯國的生母津淵美智子的下落究竟如何,蔣緯國不曾言,外人自然也無從得知,這又是一個謎!

  在台灣,最早把《蔣緯國報到》一書的內容及其被禁出版的經過在新聞媒介上公開曝光的,是黨外雜誌《第一線》周刊,在其創刊號上“放膽”選用了蔣緯國身著軍裝的一幀近照為封麵,特意加以報道。總編輯吳祥輝親撰《蔣緯國報到——蔣緯國自述身世之謎》一文。由於此文係第一篇有係統地介紹蔣緯國與蔣家的“血緣親情”的文章,甫經刊出,立即受到台灣各界的注目。甚至就連蔣緯國在審閱吳祥輝的文章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該文敘述蔣緯國一生經曆的真實性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但他卻認為其中的真實性有待商榷。換句話說,蔣緯國對這篇文章雖頗為讚許,但是他認為有問題的部分,就是他身世之謎的“關鍵”。由於這個“有意”疏忽,故被蔣緯國視為該文瑕疵。據傳,蔣緯國認為百分之三十不實在的部分,並非該文作者“惜墨如金”的“略而不論”,主要是作者為顧及到蔣緯國的“政治處境”,才不願揭破蔣緯國的隱私之處。

  然而,這本雜誌亦遭受到與《蔣緯國報到》一書幾近同樣的命運,發行不久,即被台灣警備總部明令禁止,所存雜誌亦被搜查一空。

  “兄禁弟書”風波中情形最為尷尬的當事人蔣緯國,在事後頗為無奈地歎息:“為了這點小事,都驚動了在美國的阿娘(指宋美齡)出麵處理,看來我這一生婉道身世的心願可能都無法達成了。”

  1988年,蔣家在台灣的第二代統治者蔣經國猝然病逝,蔣緯國手執台灣軍柄,問題的解決出現了新的轉機。1989年1月10日,蔣緯國以《蔣經國總統逝世一年來的感受》在台北發表演講,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自己的身世之謎。他說,蔣介石是他的父親,戴季陶是義父,也是他的“親伯”,就他而言,“做誰的兒子,我都願意”。他還表示,對於自己究竟是蔣介石之子或是戴季陶之子,這個謎,他自己迄今亦無法證實,他倒希望“向大家搜集些資料”,將這段公案澄清。蔣緯國頗為感懷地講,他自己弄不出個所以然來,但並沒有死心,希望以辱能證實。否則“一生不清不楚也不是辦法。

  1996年8月22日至24日台灣《聯合報》摘載台灣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千山獨行——蔣緯國人生之旅》一書中的重要精彩章節,對蔣緯國的身世之謎作了新的回答。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千山獨行——蔣緯國人生之旅》,是蔣緯國接受《聯合報》記者汪士淳采訪近40次的口述傳記。全書分19章,共計20萬字。

  關於蔣緯國的生母,外界一直傳言是一位叫津淵美智子的日本女子,本書披露,其實蔣緯國的母親是一位叫重鬆金子的日本護士,產下蔣緯國沒幾年就過世了。而蔣緯國何以生下來就成為蔣介石的兒子,據了解,主要是因為生父戴季陶的元配紐有恒性情較烈,如果知道丈夫的這段異國戀情,必定鬧翻天。所幸的是這段露水姻緣始終不為紐氏所知。戴季陶與蔣介石說好,由蔣認子。蔣緯國一生下來,就由對中國革命同樣熱心的日本人山田純太郎帶回中國,交由蔣介石、姚冶誠撫養。

  1953年蔣緯國赴美進修。途經日本時,他在東京找到了山本純太郎,終於知道自己的生母葬於何處。山田告訴他,金子死後下葬在東京近郊的青山公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東京遭到大轟炸,原有的墳墓已經被美國飛機炸掉。現在公墓周圍已成市區。蔣緯國很容易地找到了生母埋身之地,然而,墓址猶在,原址已改葬他人。生母生時無緣相見,死後連屍骨都無處可尋,情何以堪!蔣緯國躑躅於蕭瑟的墓園小徑,感傷而遺憾。據說,以後,每當他跨上日本國土,青山公墓是他必然造訪之處。

  蔣緯國的生平如同其神秘莫測的身世一般,同樣是充滿了些劇性,波瀾起伏。蔣緯國以養子身份過繼蔣門,但蔣介石卻一直將他“視若己出”,慈愛有加,交姚冶誠帶大,有時甚至勝過對他的義兄蔣經國的關心與照拂。

  據蔣緯國回憶,他的幼年成長環境相當特殊。從1歲至5歲期間,一直寄養在上海一位朱姓和邱姓的親戚家中,與戴氏家人常有往來。4歲半那年,隨蔣介石回到家鄉奉化溪口,由姚冶誠領養,稱姚氏為“養母”。後人“奉化縣試辦幼稚園”就讀,至此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當時蔣介石長年在外,家中人口僅有王采玉、毛福梅、姚冶誠及蔣經國等人。

  蔣介石初得子並為之命名時,就預期有次子,故取意於許朝宗《宗廟樂儀》“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於名言”,以及孔穎達《禮記正義序》“夫禮者,經天緯地,本之則太乙之和”,把一“經”一“緯”與“國”字相綴作為長子和次子之名,寄望他們是“經文緯武”或“經天緯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英傑。按蔣氏宗譜排行,經國、緯國這一代為“國”字輩,大公子經國乳名為建豐。因而當緯國過繼到蔣門後,蔣介石又給這個“二公子竺取乳名建鎬。以後,蔣介石還從二子名字中各取一字,命“豐鎬房”,作為奉化故裏蔣家發祥一房的“房號”。

  蔣緯國自幼性格外向,天真、活潑,深得其養父、養母的疼憐。蔣介石常說:“經兒聰明,緯兒可愛”,並給予他以無微不至的嗬護。因為蔣經國年長蔣緯國6歲,蔣介石一再叮囑哥哥照顧好弟弟。

  蔣緯國5歲半那年,王太夫人過世,蔣介石攜兩子赴寧波,安排他們進當地小學就讀。這段日子裏,蔣經國、蔣緯國兩兄弟的生活頗為困窘,給蔣緯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後來他曾回憶說:“七歲我跟哥哥到寧波,我們沒什麽錢,也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房子,沒想到有一天竟讓我們發現一棟房子好便宜的在出租,就高興得趕忙租了進去。誰曉得等搬進去住了,才覺得鄰居都拿奇怪的眼光直打量我們。原來,那是一間地方傳說的‘凶宅’,據說是會鬧鬼,長久來都沒人敢去租!”

  1924年,8歲的蔣緯國同蔣經國一起隨父親來到上海,進入萬竹小學讀書,跟蔣介石的三夫人陳潔如生活在一起。因此,陳潔如又成了蔣緯國的“庶母”。

  這期間,還有一件頗值得提一提的趣事。1922年,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炮轟總統府,情形十分險惡,而這時恰值蔣介石在浙江家居。孫中山脫險後,急電蔣介石前來,電文是:“寧波、江北岸、引仙橋,10號:蔣緯國先生。事緊急,盼速來。孫文,巧。”這時蔣緯國年僅6歲,蔣介石竟把他的名字,留作與孫中山通訊時使用的代號——發給蔣緯國,就是發給蔣介石。蔣介石對蔣緯國的鍾愛由此亦可見一斑。

  蔣經國、蔣緯國雖然並非親兄弟,但幼時情誼甚篤,曾長期擔任蔣介石侍衛長的俞濟時頗有感慨地談及過蔣經國、蔣緯國兄弟二人小時候隨其父各地轉戰的情景:

  1925年以前,蔣介石還隻是一位青年將領,兩個兄弟有時就帶在身邊。在外作戰,有時一切食宿都簡陋,蔣介石睡覺時也僅能睡在臨時搭的行軍床上,碰到冬天天冷,沒有暖和的鋪可以睡,蔣介石的行軍床太窄,兄弟二人隻能有一個人跟父親擠在床上,另一個必須睡在冰冷的地上。每到這個時候,蔣經國都會讓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後次數多了,蔣介石過意不去,就協議兩兄弟,輪流睡在床上,有時候,蔣緯國在地上睡了一夜,醒來時嘴唇發紫,蔣經國會上去揉揉他的麵頰,拉著他的手,教他跳跳暖身。然而,這兩兄弟卻有不同的經曆與際遇。

  1925年,9歲的蔣緯國隨“庶母”陳潔如遠赴廣州黃埔軍校,住在蔣介石的官邸。據黃埔一期出身的宋希濂、孫元良等人說:“每到傍晚,軍校課務告一段落後,蔣校長常與陳潔如攜手在校園中散步,有時也會牽著天真活潑的緯國一道出遊。”

  1926年,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此時蔣經國已赴蘇聯留學,蔣介石便把次子蔣緯國帶在自己身邊。

  外國記者對這一位“中國最年輕也是世界最年輕、最英俊的革命領袖蔣介石,帶著童齡兒子出現”,似乎甚感興趣。美國《時代》周刊曾專文介紹:“這一位青年將軍,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革命領袖,也是世界的明日之星……而尤可驚的,是他帶了兒子出征,他的公子蔣緯國,現年十歲,隨侍在他身邊,和父親出入硝煙彈雨之中,一起革命。”一時間,蔣緯國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他的哥哥蔣經國。當時外界許多人,隻曉得蔣介石有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名叫“蔣緯國”,卻不知道他的親生兒子蔣經國的名字。世界各國收集整理蔣介石的資料時,也往往隻把蔣緯國列為他的公子,卻把蔣經國的名字漏下。到了1928年,各國深人匯集“蔣介石資料”,方始加入蔣經國之名,甚至還有些國家的蔣氏文案資料誤將蔣經國列為蔣介石的次子。

  蔣緯國11歲時,蔣介石與潔如宣告仳離,隨即陳潔如離開上海赴美國“進修”。蔣介石把蔣緯國交給姚冶誠,帶到蘇州,拜吳忠信、王唯仁夫婦為“幹爸”、“幹媽”。起先住在吳家,蔡貞坊7號院的房子蓋好後,姚冶誠便帶緯國住進丟。蔣緯國從此進入蘇州東吳大學附屬小學、中學就讀,直到1936年蔣緯國柬裝前往德國留學為止。

  對於“幹媽”王唯仁,蔣緯國一直感情很深。1962年,蔣緯國的續弦邱愛倫為他生下了一個男孩,他在向蔣家官邸報喜的同時,也打電話到吳家向“幹媽”報喜。第二天蔣介石為這男孩取名“孝剛”,蔣緯國又向“幹媽”吳忠信夫人報告:“這個兒子名孝剛。”1963年,王唯仁病逝於台灣,蔣緯國心悸異常,兩次到醫院撫屍痛哭。

  1927年,蔣緯國被送到蘇州托養給吳忠信夫婦不久,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這樣,在蔣緯國的家庭生活中,又多出個“繼母”。

  (1931年在蘇州東吳附中讀書的蔣經緯國。)

  蘇州求學的八九年間,是蔣緯國生活較為安定的一段時日,幼年時代的“顛沛流離”告一段落,正規化的學生歲月開始了。1931年,16歲的蔣緯國中學畢業,立誌從戎,遂去報考軍校。不料因是年暑假間割治扁桃腺,流血過多,遵醫生所囑,暫時不能從軍。蔣介石安慰深感失望的蔣緯國說:“既然決定做一個現代的職業軍人,不妨先打好理工基礎,懂得政治、經濟、社會之後再為伍。”這樣,蔣緯國就進入東吳大學攻讀,先在理學院,後入文學院,學習了整整4年。

  由於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一度失和,蔣經國長期滯留蘇聯,蔣介石對在身邊的蔣緯國給予了深深的父愛。蔣緯國的晚年曾不無回戀地追溯他少年時代與“父親”相處的時光:

  從小,父親就是我最要好的師長、最要好的朋友!他隻要在家就會教我讀書、陪我練字,我們之間無話不談,他從不曾打過我或大聲責罵。是對或錯,他都會清清楚楚地從正麵教導我,我們之間沒有代溝!

  我最記得,每當他在前方打仗打得最危急、最激烈時,或當他遭受國內外各方大壓力時,他總喜歡把我叫到他身邊,以緩解他所承受的壓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