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六章 草根英雄

  雖然龍飛虎沒有滿足人們的傳奇幻想,最終深山裏也沒有走出古代大國手的神秘傳人。但是,中國大西南的群山之中,卻走出來一個真實的圍棋高手。

  山城重慶,自古便是群英薈萃、人傑地靈之處。

  抗戰時期,蔣介石駕臨重慶,將之作為“陪都”。於是,全國精英皆會聚於此,這裏更是成了風雲際會、藏龍臥虎之地。

  20世紀70年代,一個曾經的國民黨中將落魄在嘉陵江邊,風起雲湧的文化大革命整得他膽戰心驚,他隻能在這裏做個臨時工,幹些雜活,他僅存的愛好就是下圍棋,還得是偷偷摸摸的。

  然而圍棋畢竟是兩個人的遊戲,他還缺少一個對手。於是,他便把這個手藝傳給了一個工友,一個叫古巨山的人。

  時間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日圍棋擂台賽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神經,愛好圍棋的古巨山更是激動異常。看到聶衛平每次都是孤身一人挑戰日本眾高手,他決心要讓自己的兒子也學會圍棋,將他成為中日圍棋擂台賽的先鋒。

  20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已經成為國策,獨生子女開始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記,一夜之間,孩子成為每一個家庭的最終寄托。於是,另外一個名詞誕生了——小皇帝。

  雖然古巨山夫婦也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但是,他們顯然沒有把兒子當成小皇帝供養,隻是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圍棋世界的大門。

  古巨山的家在重慶沙坪壩的一個居民樓裏,不滿30平方米的房子,外麵是客廳,裏麵是臥室。

  家門口是一棵大樹,夏天的午後,父子兩個便坐在樹下紋枰對戰。那時,綠色的樹葉常常落在棋盤上,而到了秋天,落在棋盤上的樹葉就漸漸變黃了。兒子名叫古力,當古力學會圍棋沒多久,父親就不是他的對手了。

  不久,古巨山便把兒子送到了重慶棋院學棋。

  重慶多山,多石板路,八歲的古力就這樣每天都走過這長長的石板路,獨自來到重慶棋院學棋。

  他的老師是龔良廷,來自於江湖。

  川渝一帶的江湖,有當年過惕生、劉棣懷留下的種子,大多是野戰派,橫行霸道,廝殺凶狠。

  龔良廷穿越在巴山蜀水,尋找流落於民間的圍棋高手,和他們切磋棋藝,手談對戰。

  古力跟著龔良廷,也學到了一身硬戰的功夫。

  不久,棋院的院長楊一也注意到了這個少年,為了專門培養他,楊一每天給他道《發陽論》上的題目,要求必須做出來。

  《發陽論》出自日本圍棋四大家族的井上家,是其掌門人桑原道節嘔心瀝血之作。

  18世紀,日本圍棋四大家族鉤心鬥角,爭奪激烈。當時的名人是本因坊家掌門人道策,道策弟子眾多,高手如雲,其中最優秀的被稱為“六天王”,分別是道的、道節、策元、道玄、八碩、本碩。

  而這六人中,尤以道節和道的棋力最強,被稱為“坊門雙璧”,大師兄道節滿心以為師父將會把自己立為繼承人。不料,道策卻最欣賞道的,他把16歲的道的立為“跡目”,這引起了道節的不滿。

  道策也很清楚道節的尷尬處境,便把他推薦給了自己的弟弟——井上家的掌門人三世道砂。道砂聞聽哥哥要把自己得意的弟子道節給自己,宛如喜從天降,立即就將道節立為自己的“跡目”,這就是四世桑原道節。

  桑原道節後來也坐上了日本名人的位子,並寫下這本《發陽論》,作為井上家的秘籍,隻供極少數有希望成為掌門的弟子研讀,普通的井上家弟子是沒有資格看一眼的。而其他三家更是僅聞有此一書,卻從未見過。

  桑原道節認為,一局棋裏麵隱藏的本質可分為陰、陽兩個方麵,棋的配置、結構可以稱為陰,而裏麵潛伏的手段則稱為陽。顧名思義,“發陽論”,就是幫助棋手去找到隱藏在棋局中接連不斷產生的手段。這些手段,一經被發現並一步步實施,就像陽光中不斷綻放的櫻花一樣絢麗和驚豔,所以,這本書又叫《不斷櫻》。

  《發陽論》裏麵的題目,全都晦澀難懂,變化複雜,即使專業棋手,想搞清裏麵繁複的變化,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何況古力僅僅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所以,楊一的要求是做不出沒關係,有的是時間,慢慢做,直到做出來為止。

  一天,古巨山去棋院給兒子交學費,龔良廷說:“最近家裏有什麽事情啊?”古巨山很奇怪:“沒什麽事情啊,怎麽了?”龔良廷說:“古力這幾天都沒有來啊。”古巨山愣了:“不會吧,他天天都來啊。”

  晚上,兒子回到家,古巨山就問:“你最近每天都去哪兒了?”兒子說去學棋了啊。古巨山說:“去把尺子拿過來!”

  古力傻了,立即竹筒倒豆子坦白起來:“這幾天每天都去玩電子遊戲機了。”古巨山說:“你哪來那麽多錢啊?”兒子回答得挺幹脆:“沒錢就站在旁邊看別人玩。”

  古巨山怒不可遏:“咱們家省吃儉用供你學棋,就是為了讓你去玩遊戲機嗎?學習了這麽長時間,咱們一家人容易嗎?去!去把尺子拿過來!”

  古力哭了,一邊哭,一邊乖乖拿過來尺子。然後自動脫下褲子,撅起P股趴在凳子上。

  古巨山一邊打著兒子的P股,一邊說:“你還學棋不學了?不想學就趁早說一聲,咱們都省心!”

  在同一時間,北京的一個普普通通家庭裏,也有一個小男孩在刻苦地學習著圍棋,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孔傑。

  孔傑的父母都是小工廠裏麵的職工。在中國,職工這個詞就代表著貧窮和窘迫,而小工廠就更不用說了。20世紀80年代,他的父母每月隻能拿百十塊錢工資,所以,為了孔傑學棋,他的母親不惜去給人家做家務。

  直到1994年,劉小光將孔傑和胡耀宇收歸門下,孔傑的學棋生活才真正有了穩定的保障。

  20世紀90年代初,古力參加了重慶“棋王賽”,由於連戰連勝,他的對手也越來越強,最終遇上了重慶圍棋界的著名“棋王”萬常斌。

  一個九歲的孩子居然能在高手如雲的棋王賽上屢克強敵,這本身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對戰重慶棋王,更是讓圍棋迷們興奮不已。對弈那一天,棋迷們擠滿了小小的比賽房間,等待著看一場精彩的火爆大戲。

  萬常斌是一個相當自負的人,對於這個小孩子,他根本就沒放在心上,為了表示他的豪邁,他甚至在中午還和朋友們豪飲一場,帶著微微的醉意,直奔賽場。

  而古力和父親早早在那裏等著。

  萬常斌一上來就連發強手,他心想,這麽個小孩子能有多大力量。不料,古力的大刀也是迎頭砍出,毫不手軟。兩個人沒怎麽布局就糾纏在一起,刀來劍往,迸出一串串火星。殺至中盤過後,萬常斌的一塊棋居然被古力幹掉了。

  其他棋手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密不透風,後麵的看不見形勢的變化,幹脆搬個桌子站上去。

  重慶夏天的悶熱是出了名的,更何況遇見了不利的局麵,萬常斌肚子裏的酒一刹那都變成了冷汗。他“刷”的一下把上衣脫掉,一頭紮進棋盤裏,再也不說一句話。

  萬常斌畢竟是“棋王”,功夫全麵,他不僅中盤的攻擊力強,後半盤的收束功夫也相當紮實。他冷靜地分析了局麵,雖然形勢不利,但落後並不是很多。

  於是,他施展官子的手段,一點一點往回扣,到收盤的時候,居然生生地把敗勢給扳了回來。

  古巨山呆了半晌,這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個老萬確實不愧是重慶的棋王,一身的功夫真是不同凡響。他給老萬打了個招呼,說:“回頭我兒子還要找你練兩盤啊。”

  萬常斌以為是客套話,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兩天以後,古巨山領著兒子,蹣跚地走在山路上,他們已經走過了好幾條街區,一直在打聽萬常斌的家。

  那個時候沒有呼機,更沒有手機,由於關係不熟,隻能靠嘴一家家地詢問,靠兩條腿一條街、一條街地走,最後幹脆是一邊走一邊喊。

  萬常斌的家在八樓,當他聽到喊聲的時候,古巨山父子還在很遠的地方。

  老萬把他倆領進家裏,便開始了紋枰對弈。

  從那時起,古巨山就常常帶著兒子來拜訪這個重慶棋王。

  夏天過了,冬天過了,山坡上的山茶花開了又謝了,這父子倆的腳步卻依然堅定。

  古力超越萬常斌用了一年時間,這個速度讓老萬有些吃驚,雖然這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這一天還是來得太快了。自己鍛煉幾十年的技藝啊,就這樣被一個十歲的孩子給擊碎了。

  北京,中國棋院。

  已經是傍晚了,夕陽西下,一個中年人和他的兒子並肩坐在草地上,兩個人一邊聊,一邊揪起身邊的草,互相纏繞著玩。

  那是古巨山父子,為了這一趟學棋的旅行,古巨山把自己的股票都賣掉了,但是錢依然很緊張。他倆住在棋院對麵的一個小旅社裏麵,白天去棋院裏上課,晚上無處可去,就在草地上聊天。

  來到北京,父親領著兒子隻是到天安門廣場轉了一圈,其他旅遊景點是一個也不敢去的,但是,父子倆依然覺得很新鮮、很開心。平時在家,父親上班,兒子學棋,很少有在一起說話的時間。如今在異鄉,他倆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所以,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夢。

  在中國棋院培訓完畢不久,古力就獲得了全國少兒圍棋賽的第一名,然後,參加了世界少兒圍棋賽,再次獲得第一。

  又過了一年,古力終於進入了國少隊,成為中國棋院的一名棋手。古巨山終於卸下了擔子。下麵的路,就要靠兒子自己的努力了。

  再次來到北京,古巨山和妻子把兒子送進了棋院,盤桓了幾天之後,夫妻兩個就坐上了返回重慶的火車。

  火車緩緩駛出北京站,走了不長時間,就經過中國棋院的房子,古巨山和妻子趴在窗戶上,依依不舍地望著外麵。

  忽然,他倆看到一個孩子遠遠地站在棋院的外麵,正往他倆的方向看過來,那正是古力。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秒鍾,古巨山還是看得很清楚,兒子一邊揮著手,一邊抹著眼淚。

  兒子要長大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