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被皇帝出賣的大臣

  不計小節的大臣

晁錯是西漢名臣,他因忠被誅,正是不懂得方圓進退造成的。

作為一個“賢良文學”之士,晁錯不僅忠誠事君,心懷社稷,而且有著為實現這種政治措施敢作敢為的精神。從他上書文、景二帝的奏疏中,可以看出他憂心國事、希冀一朝臻於郅治的迫切願望。為了這些,他完全不顧個人私利,不念自身安危。這種具有強烈責任感的胸懷無疑是令人敬佩的。但同時也應看到,晁錯的為政態度和決策方式帶有很大的危險性。他雖然充分預見了削藩政策所能引起的連瑣反應,但對皇帝本人與被“削”者之間關係的複雜性及相關利益者的反應的考慮,則遠遠不夠。誠如其父所擔憂的,他這種不知穩中求進、注意保護自己的做法,勢必要引來殺身大禍。

文帝十五年(前165年),詔令全國推舉賢良、方正、文學之士,晁錯被選中。文帝就“直言極諫”等問題提出征詢,在參加對策的一百多人當中,晁錯回答得最為出色。晁錯在對策中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他指出:文帝即位已經十六年了,可是百姓仍然沒有富起來,盜賊沒有減少,邊境也不安寧,原因就在於皇帝沒有能夠親自聽取群臣的意見。同時晁錯還進言應對諸侯的王予以削奪。對此文帝沒有采納,但很重視,提升晁錯為中大夫,掌諫議顧問。

西漢諸侯王問題由來已久。劉邦在消滅了韓信等異姓諸侯王以後,分封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希望這些同姓諸侯王能夠像群星拱衛太陽一樣捍衛皇室,保持劉氏江山萬古永存。諸侯王擁有很大權力,可以在封國內自行征發兵役徭役、調動軍隊、征收賦稅和任命官員。他們占據了全國大部分領土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形成了弱幹強枝的局麵。

劉邦在世時,各王年齡尚小,羽翼未豐,對中央政府還未構成威脅。到文景之時,尤其是文帝時,由於他自己就是以諸侯王身份被大臣擁立即位的,為籠絡劉氏宗室,又分封了許多諸侯王,此時諸侯王多已長大,其勢力也迅速膨脹起來,開始不服從中央約束,自己製定法令,大肆僭越各種儀式,甚至搞分裂割據和武裝叛亂。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起兵反叛;三年後,淮南王劉長又勾結匈奴和閩越,密謀造反;吳王劉濞因其子被皇太子誤傷致死一事二十多年不來朝貢……這一切都表明諸侯王國對漢朝中央已構成了嚴重威脅。

公元前174年,文帝去世,景帝即位。晁錯又多次向景帝疾呼,請求削藩。他以吳王劉濞為例,對景帝說:“二十多年來,吳王一直不來朝貢,按律早就應當治罪,先帝百般容忍,不忍加罪,並說他年紀大了,不便跋山涉水,還封賜給他幾、杖,希望他改過自新,可是他卻越來越狂傲驕橫,私自開采銅山鑄錢,煮海水製鹽,大肆招誘亡命之徒,陰謀叛亂,如果不及早削奪其封地,將來就沒有辦法對付他了。”

景帝何嚐不知道諸侯王的威脅,也非常願意削奪諸侯王的封地,但又顧慮諸侯王們造反,遲遲不能下定決心,為此,晁錯說:“如果削奪他們的封地,他們會造反,但即使現在不削奪他們的封地,他們將來也一定會造反,不如趁早動手,禍患還小點。現在不削奪其封地,將來造起反來,禍患就大了。”

景帝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支持晁錯強行削藩,但這要冒著極大的風險,不僅諸侯王人心浮動,惶惶不安,而且朝廷中也有不少官員強烈反對。晁錯一心隻為削藩,但卻把自己置於了非常危險的境地。朝中一些主張削藩者也都暗暗地為晁錯捏著一把汗,勸晁錯一定要謹慎從事,免遭不測。就連晁錯白發蒼蒼的老父親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危險,他不遠千裏,特地從穎川趕到長安勸說晁錯:“皇上剛剛即位,就讓你當了禦史大夫,地位已經夠高了,怎麽還不安分守己,多管閑事呢?你好好想想,諸侯王都是皇上的親骨肉,他們怎樣,與你有什麽關係?你天天嚷著要削奪他們的封地,他們哪一個不對你恨之入骨!你就是不為自己著想,也該為我想想吧!”

誰知晁錯在沉默了一會後卻說:“父親,您說的我都懂,但是如果不這樣做,天子的權威就無法樹立,國家也將處於動蕩之中,我這樣做,就是為了尊天子安社稷啊!”

“你這樣做,劉氏江山可能安定了,而我們晁家卻危險了!”老人知道自己也無法勸動兒子,便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我已老了,不願看到大禍臨頭的那一天,你好自為之吧!”說罷,老人不顧兒子的挽留,頭也不回地走了。晁錯望著父親蒼老的背影漸漸遠去,禁不住熱淚盈眶。沒過幾天,就從家鄉傳來了父親回家後服毒自盡的消息。

晁錯把悲痛強壓在了心間,為了國家安寧,他把種種非難、恐嚇及個人的生死全都置之度外,毅然開始實施削藩計劃,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一場影響深遠的削藩運動拉開了帷幕。

屈死東市的冤魂

晁錯所置身的環境情況錯綜複雜,仿佛兩軍拚殺的沙場。在這種境況之下,作為最顯眼的人物,晁錯卻沒有一件可以防身的“盔甲”。不僅如此,這位天真剛直的政治家還到處樹敵,與人因公結怨。這樣一人,不僅自己的政治措施得不到支持,而且還招到了各種明槍暗箭。因此,在政敵袁盎的讒惑之下,年輕的景帝就完全忘記了晁錯舍生忘死究竟是為了什麽,忘記了晁錯與他的師生之誼,而決定以犧牲晁錯的辦法來試圖保全皇位。

晁錯憑著自己的卓越才識,文帝時就頗受賞識。景帝即位以後,立即提升他做了京都長安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內史,對他更加寵信,言聽計從,程度絲毫不亞於丞相和九卿,許多法令也是經他之手製定的,這引起了許多同僚的忌妒和不滿。

晁錯的內史府設在漢高祖的父親太上皇廟圍牆外的一片空地上,中間與太上皇廟還隔著一道矮牆。內史府原來向東開門,出入極不方便。晁錯便命人將那道矮牆鑿開,向南開門。申屠嘉對晁錯一直不滿,得知後,覺得機會終於來了,想借此事好好懲罰晁錯一下,便連夜起草奏章,彈劾晁錯,說他蔑視太上皇,罪當處死。誰知,申的奏章尚未發出,便被人得知並連夜通知了晁錯。晁錯聽到風聲後便即刻進宮,向景帝坦白了擅開太上皇廟圍牆之罪,景帝很爽快地原諒了他。

第二天上朝時,申屠嘉便彈劾晁錯毀壞太上皇廟的圍牆,請求處死晁錯。景帝看完奏章後說:“晁錯因府門不便,另開新門,鑿穿的不是真正的宗廟圍牆,隻是宗廟空地外邊的一道矮牆,並沒有損及宗廟,況且這是朕讓他幹的,不能算犯法。”申屠嘉本以為抓住了晁錯的一個大把柄,一定可以置他於死地,沒想到卻碰了個釘子,窘迫地漲紅了臉,心裏知道被晁錯搶先了一步,雖憤憤不已,卻無處發泄。

散朝後,申屠嘉回到相府,越想越氣不住地大口吐起血來,雖幾經名醫調治,但心病未除,最終不愈而亡。

申屠嘉死後,景帝提任禦史大夫陶青為丞相,升晁錯為禦史大夫。這樣一來,晁錯更加顯貴了。

景帝曾經將晁錯削藩之策交給群臣討論,大臣們都知道皇帝支持晁錯,雖然心裏有不同意見,但當著景帝的麵,又不敢公開與晁錯爭辯。隻有竇太後的堂侄魏其侯竇嬰站出來反對,他指責晁錯別有用心,想挑撥劉氏宗室子弟間的關係,並勸景帝不要理會晁錯的建議,結果被晁錯當眾駁斥得張口結舌,從此對晁錯心懷怨恨。

晁錯與中郎將袁盎的關係也勢如水火。每到一處,隻要晁錯在場,袁盎扭頭便走;袁盎如果在場,晁錯也會立刻抽身返回。雖然同朝為官多年,二人竟從未在一起說過話。袁盎曾任過吳國相,晁錯升任禦史大夫後,就秘密派人調查袁盎,結果發現他曾收受過吳王賄賂。於是晁錯便上奏景帝,請求重治其罪。景帝沒有同意,隻是下詔革去其一切官職,貶為庶人。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晁錯開始將自己的計劃付諸實施。諸侯王平日裏大都驕縱跋扈,要想抓住他們的把柄實在是太容易了。楚王劉戊在薄太後大喪期內仍與宮女尋歡作樂,雖被免除死罪,卻被趁機削奪了東海郡;膠西王劉印收受賄賂,賣官鬻爵,被削去六個縣;趙王劉遂因為過失被削去了常山郡。隨後,晁錯又請景帝下令削奪實力最強的吳王劉濞的會稽、豫章兩郡,他也知道,此舉事關削藩大局,如果成功,再削其他諸侯王就會易如反掌,否則必將戰亂四起,難以收拾。

朝廷中討論削奪吳王封地的消息傳到吳國後,劉濞迅速派人聯絡了膠西、楚、趙及膠東、淄川、濟南等國,約定聯合叛亂。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劉濞征集了20萬人首先在廣陵發難。他以“清君側”為借口,向全國發出布告,聲稱漢朝中央出了奸臣,無功於天下,卻侵奪諸侯封地,離間劉氏骨肉,排斥先朝功臣,惑亂天下,皇帝因體弱多病不能明察,故諸侯起兵清君側,以安定天下。另外六國迅速響應,一起反叛。

叛軍攻勢很猛。吳軍渡過淮水後與楚軍會合,並力攻梁,企圖解除西進的後顧之憂;膠西、膠東、濟南、淄川四國合力攻齊;趙國屯兵境內,伺機與匈奴勾結南下,叛軍勢力遍及關東,一時間天下震動。各地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一封接一封地送往長安。年輕的景帝被嚇得驚慌失措,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可大臣們誰也不作聲,最後全都把目光集中到晁錯一人身上。晁錯十分從容地分析了形勢,指出吳楚叛軍雖然一時勢大,但名不正,言不順,內部矛盾重重,各懷鬼胎,難成大事,當前的關鍵是要止住吳楚進攻。他建議景帝親征滎陽,激勵士氣,自己留守關內,然而此時的景帝已經被叛軍嚇壞了,不僅根本聽不進晁錯的建議,還對他提出親征一事產生了懷疑。

叛亂發生以後,晁錯還提出要進一步治袁盎的罪。他對屬下說:“袁盎受過劉濞賄賂,多次保庇他,說他不會造反,現在劉濞卻帶頭造反了,應該追究他知情不舉之罪。”屬下聽了後卻說:“現在這樣做也沒有什麽用處,況且袁盎作為國家大臣,似乎不可能參與吳楚的陰謀。”

此事被袁盎知道了,他驚恐萬分,於是連夜求見對晁錯也心懷不滿的竇嬰,對他講了一通吳王之所以謀反的原因,並表示自己有辦法平定叛亂,請求竇嬰幫助他麵見景帝。

這天晚上,晁錯正在宮中與景帝商量調兵之事。二人正計議間,忽然竇嬰入宮,說袁盎有平叛良策,請求景帝召見袁盎。景帝答應了,不一會兒袁盎來到宮中,景帝抬眼問:“你曾擔任過吳國相,一定了解吳國的情況。現在吳楚叛亂,你可洧良策解決嗎?”

袁盎抬起頭來左右看了看,一言不發。景帝以為他有重要機密稟告,便命隨從全部退下,又催促袁盎快講。袁盎又抬起頭看了晁錯幾眼,吞吞吐吐地說:“臣所要說的計策,除了陛下,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景帝隻好示意晁錯也暫且退下,晁錯氣得七竅生煙,隻好憤憤地退了下去。

這時屋內隻剩下袁盎和景帝兩個人了,袁盎才緩緩說道:“陛下您難道不知道,吳楚等國發布的文告上明確的說,當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為王,以拱衛中央,但如今賊臣晁錯卻屢屢尋找借口,一點一點地削奪他們的封地,他們才被迫起兵的;他們的目的實際上是要聯合起來誅殺晁錯,請求恢複封地。如今之計,隻有斬殺晁錯,並派使節把這一消息通知諸王國,叛亂就可兵不血刃地被平定!請陛下三思。”

景帝聽了,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沉默了好長時間,才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朕決不會因為愛惜一個人而得罪諸侯,讓百姓再受刀兵之災。”

10多天後,丞相陶青等上書彈劾晁錯,指責他建議皇帝親征,自己留守,有失臣禮,大逆不道,應當處以腰斬之刑,並株連全家。景帝為了一時苟安,批準了這一奏章,接著,派中尉去召晁錯,詭稱一起乘車去巡視市集。就這樣,晁錯穿著朝服被腰斬於東市。

應該說,晁錯的悲劇,昏庸的漢景帝應負主要責任。但是,如果晁錯為人低調一點,懂得方圓進退,這樣的悲劇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