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一言興邦的範文程

  獨謁軍門,投效後金

範文程作為一名深受中國傳統封建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作為一名漢人,沒有去參加明王朝科舉反而投效剛剛興起、規模不大的後金政權,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但事實卻證明他所選擇的是一個新興的力量。在當時沒有人知道關外的後金政權會成為日後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清王朝,對新興勢力的崛起並不是每一個人眼光都能看出它的未來。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公開與明朝決裂,其鬥爭鋒芒直接指向朱明王朝。是年四月,努爾哈赤召集部下,以“七大恨”為口實向明朝發起進攻,兵占撫順、東州、馬根丹三城及台堡500餘處,所到之處縱兵擄掠。在撫順之役中,努爾哈赤遣兵4000人拆撫順城,將所得人畜30萬散給眾軍,並將其降民編為一千戶。是役,明軍大潰,朝野震驚不已。

這一年,範文程年僅21歲。當努爾哈赤攻陷撫順之際,血氣方剛的範文程“仗劍謁軍門”,自願投效後金政權。努爾哈赤見範文程身材健碩、氣宇不凡,心中大喜,隨即詢問其家世,範文程如實說出。聽完範文程的陳述,努爾哈赤又問及天下軍國大事,範文程對答如流,深得讚許。努爾哈赤當即收留範文程,並告誡手下人:“此名臣子孫也,其善遇之。”範文程從此追隨努爾哈赤左右,參加了攻打遼陽、三岔、西平、廣寧諸戰役。

乍看起來,範文程毅然歸清似乎不可理喻。仔細推敲,卻是時勢使然,合乎情理。範文程生在東北,長在東北,對努爾哈赤的崛起有親身感受。範文程才智過人,熟讀經史,對明衰清興的態勢不可能毫無察覺,史籍說他“熟於當世之務”,即可佐證。新興的後金所顯示的銳氣與勇武,無不撩撥著範文程敏感的心弦,暗合著他建功立業的夙願。與此同時,對明朝政治前途的惘然心態也籠罩著範文程。他不會忘記,曾祖父範鐿剛直不阿,因與奸臣嚴嵩相忤,憤然辭去兵部尚書一職。父親終身未仕,顯然是對明朝中後期政壇昏暗、宦官專權的一種無言的抗爭。當然,範文程歸清並不是沒有矛盾,作為接受儒學熏染的士子,科舉及第在引誘著他,華夷之別橫梗在他的心中;並不是沒有顧忌,作為名門之後,歸順後金可能招致漢人的辱罵並因之玷汙家門。但是,在生與死、理智與情感的較量中,在曆史潮流與個人名節的抗爭中,範文程審時度勢,做出了主動歸清的抉擇。這是命運的抉擇,也是理性的抉擇。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一代英傑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將次年改稱天聰元年。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四月,皇太極建立文館,範文程入值其中。他追隨皇太極征戰四方,入薊門,克遵化,招服潘家口等五城。在大安戰役和遵化保衛戰中,範文程勇敢殺敵,論功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在刀光劍影中,年輕的範文程得到了戰火淬礪,鑄就了剛毅沉穩、勇往直前的性格,使他能夠日後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裏從容指點江山、運籌大計。

千載良朵,躬佐開國

縱觀範文程一生的功名事業,最具曆史意義的,當推他積極勸導清廷帝王抓住千載難逢的時機,揮師入關,定鼎北京。

範文程抓住了李自成進北京後政局失控的時機,用漢民族改朝換代的傳統,將後金政權以燒殺掠劫為目的的興兵之舉,上升到入主中原的戰略目標。

順治元年三月,李自成兵占北京,崇禎自縊,明朝滅亡。但是,這一重要消息並未馬上傳到關外。四月初,清廷決定派遣攝政王多爾袞率軍伐明。多爾袞本人對這次出征的戰略意圖並不清楚,清廷上下甚至對清兵是否入關也眾說紛紜。在此舉棋不定之際,多爾袞首先想到了正在蓋州湯泉養病的範文程,他立召範文程火速趕到沈陽,商議進兵大計。

四月初四,範文程上書多爾袞,竭力敦促清兵揮麾入關。他在書中慷慨陳辭,認為明朝國勢已是江河日下,明朝氣數已盡。中原百姓正在水深火熱之中,期盼新的君主降臨,以求太平盛世。如果此時猶豫未決,清兵徘徊於關外,那麽中原之土地、人民必將為他人所有。這種形勢,正所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建功立業、大展宏圖的絕妙時機,“竊唯承丕業以垂休萬祀者此時,失機會而貽悔將來者亦此時”。範文程特別強調,以往清兵入關伐明,主要是為了掠奪,燒殺擄劫,然後撤回關外老巢。這次軍事行動肩負重大使命,旨在問鼎中原、一統天下。如果一如從前,則將失信於天下,彼以為我無大誌,縱來歸附,未必撫恤,因懷攜貳。所以,上至將帥,下至兵卒,必須“申嚴紀律,秋毫勿犯,複宣諭以昔日不守內地之由,及今進取中原之意”。為此,範文程約法三章,“官仍其職,民複其業,錄厥賢能,恤厥無告”,使清軍樹立起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形象。

範文程的決策性大計很快得到了多爾袞和清廷的首肯。四月初九,多爾袞率領大軍直撲山海關,範文程抱病隨行。四月十三日,清軍前鋒渡過遼河,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投書乞降,並告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的消息。範文程告誡多爾袞,當務之急必須借助吳三桂的力量打敗李自成,否則定鼎北京無望。同時重申“兵以義動”,指出:“好生者天之德也,兵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國家欲統一區夏,非安定百姓不可。”範文程一席肺腑之言,使多爾袞連聲叫好,他傳令部下,務必申嚴紀律,妄殺者當罪。

四月二十二日,多爾袞與吳三桂在山海關聯手大敗李自成軍,然後馬不停蹄,向北京方向掩殺而去。在進軍途中,範文程草擬文告,聲稱“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所誅者唯闖賊。師律素嚴,必不汝害”。清廷也借重範文程的聲望,所有文檄皆署範文程官階姓名,四處張貼,以收民心。

清軍進入北京之後,百廢待興。“畿甸甫平,撻伐四出,文武甲兵,事無巨細,鹹公綜理之,案牘填委,晝夜立闕下,並觀兼聽,剖決如流”,充分顯示出範文程全麵的治國才幹和清廷對他的器用。為了迅速穩定局勢,範文程襄助多爾袞頒布了一係列得力措施:禮葬明崇禎皇帝,發喪三日;嚴禁清兵搶劫,對市棍地痞將所掠宮中財物列市叫賣予以取締,禁止平民百姓以“搜捕逆賊”為名相互訐告;明官員照舊錄用;廢除明朝三餉加派,田賦悉照萬曆年間則例征收等等。範文程恪盡職守,夙興夜寐,精明幹練,為清廷安邦定國立下了卓越功勞。

力行漢化,滿漢合流

在中國曆史上,有許多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政權。但這些相對落後的民族在以動力征服擁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漢民族時,也被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所征服,最終與漢民族融為一體。飽讀詩書的範文程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所以,為了鞏固清王朝對全國的有效統治,緩和民族矛盾,使人口和文化均占劣勢的滿族能夠長久的占據統治地位,範文程力主滿漢合流,實行漢化。在他建議下,清廷不僅大量招降前明舊吏,還沿用中國自古的傳統開科取士,取得了漢族地主階級和廣大知識分子對滿族政權的好感。滿漢合流在當時確是一個合乎時務的明智策略。

如何對待在人口和文化上擁有絕對優勢的漢民族,是清廷麵臨的棘手但卻無法回避的重大政治問題。當時,廷議甚多,莫衷一是。身為漢人的範文程力主滿漢合流,實行漢化政策,從教育到政體各方麵全麵學習、吸納漢文化的優長,顯示出一位開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招降明朝官員是範文程滿漢合流策略的重要方麵。早在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進行的大淩河戰役中,範文程就在招降明將方麵嶄露頭角。天聰七八年間,皇太極委派範文程處理明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受降事宜。崇德七年,明薊遼總督洪承疇在鬆山戰敗被俘,範文程奉命勸降,獲得成功。

清兵攻占北京之後,範文程建議清庭照舊錄用明朝各衙門官吏,使他們在京內同、六部、都察院等衙門部以原官同滿官一體辦事。這一舉措既可以在新舊交替的戰爭環境中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又可以籠絡、安撫一大批故明官員,使其效忠清廷。當時,故明尚書倪元璐的家屬上書範文程,要求扶喪南歸。範文程“立遣騎持令箭送至張灣,於是殉難諸臣之喪,多次第南歸”。範文程以禮相待的寬柔行為,贏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普遍好感。

在如何選拔國家官員的問題上,範文程上書清廷,提出了四項標準,即“不論滿漢,不拘資格,不計親疏,取正直才守之人”,得到清廷讚同。範文程特別重視開科取士,爭取漢族知識分子對清王朝的支持。在清軍進發北京途中,範文程就提出了“恤其士夫,拯厥黎庶”的主張。順治二年十月,全國大局已定。範文程又上書清廷,指出“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請求複開科舉,擴大清廷政權基礎。清廷采納了範文程的建議,命他多次充任會試主考官。當時,清朝新建即開科取士,受到了漢民族廣大知識分子的歡迎。

人們都稱,滿漢合流的政策實乃合乎時務的明智之舉。意味深長的是,範文程戲稱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現身說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滿漢合流的生動形象。

政壇宿將,持盈以中

在中國曆史上,諸多的開國功臣要麽因為君王猜忌慘遭殺戮,要麽為避鋒芒,歸隱田居,即便受到重用的,大多數也僅在開國君主在位期間。像範文程這樣曆任四朝,屢經權力傾軋而能自保的政壇宿將卻不多見。我們仔細觀察他的人生經曆便不難發現:首先,作為一個漢人,範文程了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傳統,他知道無論何時,都無法進入滿清的統治階層。麵對內部你死我活的權力傾軋,誰輸誰贏都與他的利益無關,於是以一種淡漠的態度冷眼旁觀。這種守本分、避免與主子正麵衝突,保持不即不離的政治策略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躲過政治風波,成為曆任四朝的不倒翁。

在清初政壇上,與外部血肉橫飛的軍事征戰相伴隨的是內部你死我活的權力傾軋,兩者都同樣讓人驚心動魄!範文程以一個漢族投靠者躋身於其間,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斷送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然而,秉賦素強、沈毅多大略的範文程,卻平安地曆經了四代清王朝,並青雲直上,官至宰輔,顯示出他在險象環生的權力鬥爭中機敏過人的政治智慧和穩健老辣的從政經驗。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極猝然離世後,立刻引發了一場爭奪帝位的殘酷鬥爭。王公大臣們分裂為擁立多爾袞和擁立豪格的兩大陣營。妥協、平衡的結果是:以皇太極6歲的皇子福臨繼位,以親王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宮廷爭鬥暫告平息。在這場宮幃內部的權力廝殺中,46歲的範文程明智地采取冷眼旁觀的回避態度。他深深明白,無論是幼主福臨還是攝政王多爾袞、正藍旗旗主貝勒豪格取勝,都必須借重自己的政治才幹。福臨繼位以後,確如他所料,絲毫沒有動搖他在決策層的中堅地位。

當然,矛盾有時也難以回避。在進軍山海關以及定鼎北京的過程中,聲望日隆的範文程與貪戀權柄的多爾袞在政治謀略和軍事進止上難免會產生一點摩擦。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八月,給事中許作梅等人彈劾多爾袞的寵臣馮銓,多爾袞惱羞成怒,一氣之下革除了許作梅等人的官職。範文程雖然對許作梅等人深表同情,對多爾袞過分依賴馮銓等閹黨多有不滿,卻避免與多爾袞發生正麵衝突。直至多爾袞去世後兩年,範文程才向親政的福臨進《睿王時劾馮銓罷官諸臣疏》,要求為許作梅等人平反。福臨接受了他的奏議,諭吏部重新起用許作梅等人。

盡管範文程有意避開多爾袞的鋒芒,但仍然不能化解多爾袞對範文程的羈係之心。順治三年二月,多爾袞以範文程身體多病、不宜過勞為由,開始削奪範文程的權力。同年八月,甘肅巡撫黃圖安呈請終養,範文程請求鄭親王濟爾哈朗予以批準。多爾袞聞訊大怒,認為範文程應該先來請示自己,遂將其下法司論罪。此後,範文程仍襄助多爾袞處理軍國大事,卻處處小心翼翼,時常稱病家居。順治五年,多爾袞革去濟爾哈朗親王爵位,幽斃肅親王豪格。在此前後,多爾袞命範文程與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刪改太祖實錄。範文程深知此事關乎身家性命,便托詞養病,以避禍端。果然不出範文程所料,多爾袞死後被暴屍示眾,剛林等人因篡改太祖實錄罪被殺。範文程因涉嫌此事被革職留任,但由於他並非多爾袞黨羽,不久便官複原職,得到福臨的寵信,授以議政大臣的顯赫職位。憑借豐富的政治經驗,範文程又一次躲過了政治風波,沒有成為清廷權力祭壇上的犧牲品。

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一月,58歲的範文程稱病乞休,正式告別政壇。曆任四朝的他,精明幹練,成為曆史上有名的政壇宿將。

  §§第二編 探求用權與治事的學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