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色遊戲組織與指導的意義
(一)充分發揮角色遊戲的教育作用
角色遊戲的教育因素蘊含在遊戲的角色扮演、玩具使用和情節的發展之中。幼兒參加遊戲並不是為了接受教育,而是為了玩耍。吸引他們的隻是遊戲過程,而不是遊戲中的教育因素。因此,角色遊戲的教育因素不易被幼兒直接感知,角色遊戲也不能自動地發揮教育作用。所以教師正確指導的意義在於充分發揮角色遊戲的教育因素,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另外,角色遊戲的自發性特征,使它極易產生遊戲的負效應。當幼兒獨立自主地反映生活經驗,模仿成人的行為及其關係時,常受認識能力的限製而出現好的、壞的事物一起反映的現象。生活中的一些消極、醜惡、腐朽的東西,如偷盜、賭博、打架、迷信等內容,以及殘暴、霸道、驕傲等不良個性品質也都會在遊戲中出現。所以,教師的正確指導對防止不健康遊戲對幼兒身心的傷害,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提高角色遊戲水平,促進角色遊戲發展
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並不是自發的,它需要成人的正確指導。原蘇聯教育家斯拉維娜做了這樣的實驗:開始她給低齡兒童一些玩具,如小積木塊、小碟子,幼兒立即按物品特征去擺弄它。主試問:“玩什麽?”答:“玩積木,玩這個(指玩具)。”這時沒一個幼兒會產生角色行為。後來主試將娃娃玩具加入,娃娃所給予的角色啟示立即引起遊戲性質的變化。雖然他們仍玩手中積木、碟子玩具,可玩積木的動作不再是對玩具的擺弄,而是給娃娃喂飯,自己則成了“媽媽”。這已是具有一定社會內容的活動,幼兒已產生角色意識,在遊戲中再現著角色(娃娃與媽媽)之間的關係和角色與玩具的特殊關係。角色遊戲中新的內容是通過成人有目的地引入角色玩具而產生的。成人的指導就促進了角色遊戲自身的發展。
總之,角色遊戲雖是幼兒自己創造的活動,它的發展也必須在成人正確指導下才能實現。
二、角色遊戲組織與指導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角色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自由自主的活動。角色遊戲的組織與指導應當尊重和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
角色遊戲是幼兒表現自己對現實生活(包括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社會生活)的認識、理解、體驗和感受的重要手段。通過角色遊戲,幼兒表達著自己對生活的興趣、需要、困惑、理解、願望和期望。因此,教師應當理解幼兒和他(她)的遊戲之間的這種關係,尊重幼兒遊戲的意願和興趣,不要把自己的興趣、計劃強加給幼兒。當幼兒要玩的遊戲不同於成人的“計劃”或想法時,教師應當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想法,並積極幫助幼兒實現他們的想法和願望。
教師在遊戲中,至多隻能充當遊戲“腳本”的“改寫者”角色,而不是遊戲“腳本”的“編寫者”。即便是“改寫”幼兒遊戲的“腳本”,也應當體現對幼兒遊戲興趣和願望的尊重。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和想法強加給幼兒。
(二)接納性原則
在角色遊戲的開展過程中,在幼兒與同伴、材料的互動中,幼兒會產生新的興趣與需要,這種新的興趣與需要未必符合教師預先的設想。教師應當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的前提下,積極理解幼兒的想法,敏感地發現其中的“意義”或“價值”,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幫助幼兒實現他們的想法,使幼兒的角色遊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歡玩的”遊戲,而不是“老師要他們玩的遊戲”。
三、角色遊戲的指導方法
角色遊戲是對幼兒身心發展十分有益的活動。從遊戲條件及環境的準備,到遊戲興趣和願望的激發,到遊戲中各個環節的適度幹預,到遊戲結束時的總結或評論,都在教師指導的範圍之內。
(一)做好開展角色遊戲的環境與條件的準備
為幼兒角色遊戲的開展做充分的準備,就要為幼兒創設和優化適合角色遊戲活動的環境與條件,這是指導角色遊戲的首要任務。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寬角色遊戲的內容來源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遊戲的內容(主題、情節)也就越充實、越新穎。豐富的生活經驗是發展角色遊戲的基礎。
幼兒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教師可在上課、日常生活、勞動、節日娛樂、參觀、郊遊、看圖書、看影視等多種活動中,拓展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生活印象。
在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印象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幼兒認識成人勞動的社會意義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加深對周圍生活的理解。否則,幼兒隻是簡單地模仿成人社會中的生活活動,而不能反映成人社會生產的意義,結果隻能是內容貧乏,趣味索然。原蘇聯幼兒教育工作者柯羅列娃曾做過研究:第一次帶領幼兒參觀火車站時,隻介紹火車、火車站、售票廳等實物。在教師為幼兒準備了遊戲材料,並幫助幼兒分配角色的情況下,幼兒仍不願意做“火車站”的遊戲。第二次參觀火車站時,教師重點向幼兒介紹了火車站上人們的活動和活動的社會意義,參觀後的幼兒立即進行了火車站的遊戲,而且玩了很長時間。幼兒隻有在觀察的基礎上,並較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才能夠體驗成人勞動的樂趣,並很有興致地想象和裝扮。
2.提供遊戲場地、玩具材料,為幼兒開展角色遊戲創設物質條件
遊戲場地、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遊戲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材料對激發幼兒遊戲興趣、願望,發展幼兒想象力有重要作用。
固定的遊戲場地和設備能吸引幼兒進行遊戲,也便於幼兒開展遊戲。所以,教師應在活動室或戶外設置固定的遊戲場地,如在室內設“娃娃家”,並布置有娃娃的床、娃娃、廚房用具、生活日用品等。
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玩具材料,除了提供形象逼真的主題形象玩具如娃娃、炊具之外,還應為幼兒提供一些真實程度較低的半成品材料,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如積木、小木棍、小玻璃瓶、醫藥盒、易拉罐、紙漿玩具等。另外,利用這些簡單的物品,幼兒通過豐富的想象,還可以補充玩具的不足,如半個皮球做鍋,一截竹筒做爐子,小竹圈可作為汽車的方向盤等。
角色遊戲物質條件的創設,並不隻是教師的任務,教師可以發動幼兒參與,來共同布置遊戲場地,製作玩具,準備遊戲材料等。讓幼兒參與創設是教育幼兒,特別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進行創造的重要過程。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保證幼兒角色遊戲的深入開展
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是幼兒深入自主地開展角色遊戲的決定條件。教師要保證幼兒每天上下午都有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過多的集體活動和指定性活動會直接妨礙角色遊戲這種自主遊戲的開展。在幼兒園或家庭中,除了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自主自發地開展角色遊戲外,還要保證每次自由活動時間不得少於30~50分鍾,因為角色遊戲的開展所需時間較長,隻有在較長的時間裏,幼兒才可以發現遊戲夥伴、分配角色、準備材料、計劃遊戲、完成遊戲等。如果遊戲時間過短,幼兒不能在教師指定的時間內完成遊戲,這既會影響遊戲的效果,也會影響幼兒遊戲的興趣。因為在經曆了多次沒有完成的遊戲活動後,幼兒會放棄進入角色遊戲的努力。
(二)對角色遊戲過程進行現場指導
1.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願提出遊戲主題
角色遊戲的主題反映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主題應由幼兒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師硬性規定。
幼兒按意願提出遊戲主題表明了思維活動的發展,不同年齡兒童有著不同的發展水平。3歲多的幼兒有著模仿成人活動的願望,但還不會明確提出玩什麽遊戲,隻停留在動作的模仿上。因此需要教師更多地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激發幼兒遊戲的願望,幫助他們確定主題,並去實現它。當幼兒能按主題進行遊戲之後,應進一步啟發幼兒獨立提出遊戲主題。幼兒獨立提出遊戲主題的過程,便是他們主動性、積極性發揮的過程。幼兒提出的主題,教師要熱情支持,對其中不夠健康的內容,應采取商量、建議或轉移的方法予以改變,切不可簡單地否定,挫傷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2.教會幼兒扮演和分配遊戲角色
幼兒做角色遊戲最關心自己扮演什麽角色,並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動為滿足。但在剛開始做角色遊戲時,幼兒隻是熱衷於模仿某一角色的動作或活動,並不明確自己所擔任的角色,需要教師給予啟發,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在遊戲中的角色身份,從而更好地模仿這一角色。如一個3歲多的幼兒在小椅子上開汽車玩,教師走過去問她:“你在玩什麽?”“你是汽車司機吧?”“你的車開到哪裏去?”“你的車是坐人還是拉貨?”這樣就可以幫助幼兒把興趣從模仿動作轉向扮演角色上。
中班的幼兒角色意識已較強烈,但往往隻考慮個人的願望而不善於分配角色,因此教師應教給幼兒分配角色的方法,如自己報名、推選、輪換等。經過這一過渡,大班幼兒能與同伴共同商量分配角色,懂得角色要輪流擔任,並學會互相謙讓。為了培養幼兒的個性,應有意識地讓幼兒輪流擔任各種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每個幼兒在遊戲中都應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使幼兒在更多方麵獲得鍛煉與發展。
3.在遊戲中善於觀察幼兒表現,進行個別教育
觀察幼兒的遊戲活動,了解幼兒遊戲的意圖、能力以及行為表現等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要根據了解的情況給幼兒以具體的幫助或指導。
幼兒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性格、行為表現等方麵均有差異。角色遊戲是按幼兒的意願進行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隻要善於觀察幼兒的活動,便可以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和表現,通過遊戲來教育、訓練他們。
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以不幹擾幼兒遊戲的進行為原則。要盡量保持幼兒遊戲的自然狀態,避免因為教師觀察而影響幼兒遊戲的真實感。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在遊戲中外部與內心表現,如幼兒的動作、情感、對人的態度等。對幼兒的良好表現,要及時給予支持、讚許與鼓勵,對不正確的應加以糾正。
4.教師可扮演角色,參加遊戲,促進遊戲情節的發展
教師扮演角色,參與角色遊戲,使教師與幼兒的師幼關係變為遊戲中的夥伴關係和遊戲中的角色關係。這時,教師的指導便於幼兒接受,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別有助於遊戲情節的發展。如在“娃娃家”的遊戲中,各角色的活動單調而不協調,教師便扮演“娃娃家”裏的媽媽,叫“爸爸”去“做飯”,“姐姐”去“洗菜”,自己哄“娃娃”睡覺,這樣一來,其他角色也都明確了各自的責任,遊戲內容也就豐富起來了。但是,教師的介入一定要謹慎,以免幹擾或破壞幼兒的遊戲。
教師介入幼兒遊戲有三種形式:第一,平行介入,即教師和幼兒扮演同一類角色,彼此間不進行角色交往,教師通過角色行為給幼兒以示範和影響;第二,合作介入,即教師主動或應邀參加某主題遊戲,通過擔任某一角色和幼兒進行交往,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遊戲;第三,指導性介入,即教師通過扮演某主題遊戲中居支配地位的角色對幼兒遊戲給予重要的關鍵的影響。
5.使幼兒愉快地結束遊戲,並保持繼續遊戲的願望
一個好的角色遊戲,一般有良好的開端,有趣的過程和愉快的結束。遊戲應在高潮未盡時結束,這樣可使幼兒感到愉快,並有繼續做同類遊戲的願望。
結束遊戲的方式很多,可視遊戲的內容和情節發展而靈活掌握,其目的是使幼兒自然地、從容地、愉快地結束遊戲。
遊戲結束時主要應做好兩件事,一是收拾玩具,清掃場地;二是評議遊戲。
收拾玩具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愛護玩具、熱愛勞動、與同伴互助友愛以及做事善始善終等好品質。收拾玩具時教育幼兒先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然後幫助其他的小朋友。教師應善於發現好人好事並及時表揚。
根據遊戲進行的情況和教育要求,有時可以在遊戲結束後,對遊戲進行簡短的評議。因為對遊戲進行評議是幼兒遊戲的需要,是提高遊戲水平的手段,也是教育幼兒的良好途徑。
(三)對角色遊戲進行評議
在遊戲結束後,幼兒常常自發地、興致勃勃地談論他們剛做過的遊戲,回憶遊戲中的種種愉快體驗以及遊戲中出現的問題,有時還會對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甚至爭論不休,提出一些新穎的見解。這時,教師應對幼兒的自發評議給予幫助,創設自由討論的氣氛,與幼兒一起交流體驗,自然地指導和教育幼兒。
以下是常用的評議方式:
1.再現遊戲內容與行為的評議
即教師將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某些重要的角色語言、角色表情和角色行為加以重複。這種評議可以有意識地對遊戲中有教育意義的言行給予強化,對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遊戲的發展以及培養幼兒對遊戲的興趣都有較大的作用。再現遊戲內容的評議方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教師在評議前做到心中有數,有選擇地再現那些對幼兒發展有益的遊戲內容。
2.討論式評議
即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討論、評議遊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交換意見取得共同認識。它可以豐富幼兒感性經驗,促進遊戲發展,提高幼兒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式評價應注意兩個方麵:①選擇能引起全體幼兒發表自己見解的問題進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解決遊戲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遊戲的發展。②討論時應鼓勵幼兒發表意見,引導幼兒展開爭論。教師應巧妙地引導爭論,在爭論中發展思維能力,並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
3.教師講評式評議
這種評議方法以教師講解或發表對遊戲活動的看法、提出意見、做出評價為主。這種評議適用於向幼兒介紹新遊戲、新玩具、講述新知識,或者解決幼兒間的爭執等情況。
另外,所有評議時間不宜過長,以5至10分鍾為宜。
四、各年齡班角色遊戲的指導
(一)小班
1.小班幼兒角色遊戲的特點
第一,小班幼兒的角色遊戲直接依賴主題形象玩具。他們有什麽玩具就玩什麽遊戲,離開玩具,遊戲也就停止。
第二,他們的角色遊戲以不斷擺弄玩具為主,他們喜歡反映熟悉角色中的個別行為,但對角色和規則的理解較差。
第三,小班角色遊戲的主題和角色均帶有不穩定的特點。常表現為看到別人玩什麽,自己就模仿玩什麽。
第四,小班角色遊戲以個人獨立遊戲、並列遊戲為主,他們還不會彼此交往,因而常發生衝突,並表現為大喊大叫,不會解決矛盾。
2.小班角色遊戲的指導要點
第一,創設主題遊戲環境,提供主題形象玩具,激發幼兒玩角色遊戲的興趣,引起幼兒對玩具操作的積極性。
可建立以日常生活主題為主的角色遊戲角,使幼兒能自由地進入遊戲角,為他們獨立遊戲、互相模仿、交往提供較穩定的遊戲環境。選擇主題形象玩具時應注意它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熟悉的,如娃娃、餐具等。每一主題玩具的品種不宜過多,3至4種即可,每種3到4個,並保證每個幼兒有1至2件玩具可操作。
第二,教師以角色身份,作為幼兒遊戲的夥伴和遊戲的發起者與指導者介入幼兒遊戲。
教師可扮演與幼兒平等的遊戲角色,以自己的角色語言和遊戲動作為幼兒示範,啟發引導幼兒的遊戲。這種演示應根據幼兒的需求,由簡單到複雜,從個別動作到綜合動作,逐步深入。教師應以角色身份和幼兒交往,引導幼兒把自己的動作和角色的名稱聯係起來,逐步產生角色意識,進入角色扮演的水平。教師可有目的地創設使幼兒在遊戲中有短時間交往的條件,鼓勵他們互相模仿,肯定他們有意義的遊戲動作和簡單初級的交往行為,強化幼兒集體遊戲的愉快情緒體驗。
第三,應利用再現式評議和教師講評式評議。
評議時要重點再現幼兒對玩具的操作和遊戲動作與角色名稱的關係,這樣可引起幼兒對角色的重視,並逐步理解遊戲動作的目的。講評的重點應結合遊戲內容講評幼兒對同伴、玩具、規則的態度。
(二)中班
1.中班角色遊戲的特點
第一,遊戲主題較小班擴展,仍以日常生活為主,能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廣泛內容,但情節仍較簡單。
第二,幼兒對角色扮演積極性提高,並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職責行動。
第三,出現遊戲前商討計劃、分配角色、商定遊戲情節的行為。遊戲中幼兒的交往增多,交往能力提高,能克服遊戲中的小困難,能和同伴做較穩定的主題遊戲。
第四,幼兒喜歡對遊戲進行評議,評議中爭論較多。
2.中班角色遊戲的指導要點
第一,教師應創設局部的主題遊戲環境,提供主題形象玩具與遊戲材料,增強幼兒獨立性和創造性。
教師可以“忘了什麽”、“缺少什麽”等問題去幫助幼兒創設局部的遊戲環境。如家具中缺少床,餐具中缺少筷子或同類小碗少了許多,以幫助幼兒自己去創建。適當減少主題形象玩具的數量與品種,鼓勵幼兒用結構材料去構建玩具或選用替代玩具,逐步使幼兒從玩玩具過渡到扮演角色。
第二,有計劃地指導角色遊戲的開始部分,使幼兒學習組織遊戲的方法,培養他們先構思後行動的能力。
教師指導遊戲的開始部分,即指導幼兒如何按自己的意願提出主題,協商確定共同主題和實現主題的遊戲任務;如何選擇自己扮演的角色,並進行角色的分配,解決角色分配中的爭端,教師可在全班或小組遊戲中進行分配角色的具體指導,教會幼兒用輪流擔任、增加角色、謙讓、猜拳等方法解決角色爭端;如何構思遊戲的情節;如何共同布置遊戲環境和選取玩具材料等。
第三,教師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遊戲,以提高幼兒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三)大班
1.大班角色遊戲的特點
第一,遊戲的主題廣泛、豐富,能反映幼兒所能理解的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與現象。
第二,遊戲中有明顯的目的性、計劃性、獨立性與集體性。
第三,角色扮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職責及角色之間的關係。
第四,對遊戲規則有足夠的認識。要求與同伴進行有目的、廣泛、友好的交往,能獨立解決遊戲中的問題,克服遊戲中的困難,遊戲的主題較穩定。
第五,會自製玩具,充分運用玩具開展遊戲。
第六,會評價自己與別人的遊戲行為,對評議遊戲表現積極。
2.大班角色遊戲的指導要點
第一,指導幼兒自己創設主題角色遊戲的環境、準備玩具和遊戲材料。
第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建議、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遊戲,對幼兒遊戲進行指導。
對幼兒遊戲技巧的指導主要是在遊戲過程中以個別提示、建議或角色間的交往的方式進行。對遊戲情節與內容的參謀,應從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和提供新的玩具材料等入手。教師介入遊戲時應立足於促進幼兒遊戲集體的形成。
第三,評議遊戲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師對幼兒言行的評價,也是幼兒對自己、對同伴言行的評價。
評議遊戲內容時,不應以遊戲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為主,而應突出遊戲行為的意義,對良好言行給予強化。評議方式以共同討論為主,它可以是全體的,也可以是小組的。這一時期的幼兒對教師的講評非常重視。
“思考題”
1.角色遊戲有哪些特點?
2.角色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有什麽獨特的意義?
3.怎樣指導角色遊戲?
4.簡述小、中、大班幼兒角色遊戲的特點及其指導方法。
§§第六章 表演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