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遊戲空間的創設
(一)室內遊戲區域
教室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室的布置要滿足幼兒學習、遊戲的需要。教室的區域布置為幼兒遊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常設的遊戲活動區域有角色遊戲區、建構遊戲區、表演遊戲區、益智活動區。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區域,如美工區、閱讀區、電腦區等等。下麵對一些遊戲區域的布置作簡要說明。
1.角色遊戲區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遊戲,教師應在教室內為幼兒創設各種日常的生活環境,如“娃娃家”、“醫院”、“飯店”等,使幼兒能開展角色遊戲。不同年齡段幼兒角色遊戲的主題可能是相同的,但遊戲的情節和內容是有年齡層次的。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要逐步擴展角色遊戲的主題,圍繞不同主題設置多個角色遊戲區,如“商店”、“銀行”等等。
受幼兒興趣和活動特點的影響,角色遊戲區的麵積應大一些,另外,要體現半封閉性的特點,可以和表演遊戲區、建構遊戲區相鄰。
2.建構遊戲區
建構遊戲區是幼兒開展結構遊戲的場所。有的幼兒園也用更具體的名稱命名,如積木區、建築區。教師在建構遊戲區內投放不同型號的積木、各種插塑玩具及用於搭建的各種輔助材料。
可以用矮櫃、架子隔出建構遊戲區,使幼兒能專心活動。建構遊戲區麵積要大一些,不宜放置桌椅,地麵上可以鋪一張地毯或泡沫板塊,便於幼兒坐在地上搭建,同時也能消除噪聲。建構遊戲區最好倚牆角而設,不要設在門口和過道上,以免來往的幼兒碰倒搭建作品。
3.益智遊戲區
益智遊戲區是開發幼兒智力、啟迪幼兒智慧的場地。區域內投放拚圖、七巧板、棋類等智力玩具,使幼兒動手又動腦。
益智遊戲區屬於安靜的區域,所以要遠離吵鬧區域,使幼兒能專心活動。益智遊戲區要有專用的開放式玩具櫃、專用的桌椅。益智玩具尺寸都不大,幼兒可以在桌麵上玩,也可以在地麵上玩。
4.表演遊戲區
幼兒可以在此扮演角色、做表演遊戲。表演遊戲區內應投放一些布袋木偶、手指木偶、毛絨玩具,各種衣服、飾品等用於幼兒裝扮,也可以給幼兒搭建簡易的小舞台,更能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在教室設置遊戲區域時,教師應考慮以下兩點:
一是適宜的數量和種類。要依據年齡班和班級幼兒人數,各類遊戲教育的功能設置遊戲區。一般而言,30人的班級設置4~6個區域為宜。如在小班設置2~3個“娃娃家”,一個積木區,一個益智區,基本上可以滿足幼兒遊戲的需要。
二是空間的合理布置。要根據各類遊戲活動的特點安排各區域的位置及麵積大小。遊戲區域的空間布置應體現以下幾個特征。
(1)區隔性。指的是遊戲區域的劃分要清楚,這樣便於幼兒選擇活動和教師觀察。區域間要留有通道,方便幼兒走動。在進行區域的分隔時,可用矮櫃,桌子,儲物櫃,能移動的屏風,放開和收攏的帳篷,隨時拉開和關閉的布簾等物分隔。這樣,幼兒可以任意選擇地方,還可以將地方變大或變小,不用時能隨時收起來,使幼兒遊戲行為更主動。還可以利用泡沫地塊、地毯等物,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自然區分。此外,雙層空間也是一種區隔的好方法。
(2)相容性。指的是遊戲區域的分布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活動特性,盡量合理化,使各活動之間相互協調和互不幹擾。把安靜的區域與活動性較強的區域分開,如益智區要遠離角色區;把可進行關聯活動的區域安排在一起,如角色區可以相鄰建構區,幼兒在建構區的活動有時會演變為象征性遊戲,這樣幼兒可以隨時用兩邊的玩具做遊戲。
(3)立體性。指的是區域的布置要形成從下至上,從四周到中間互為補充的一種立體格局。如可以充分利用牆麵空間,在牆麵上粘貼區域標誌,布置幼兒作品。還要利用好地麵空間,幼兒非常喜歡在地麵上坐一坐、牆角邊跪一跪。總之,要努力營造自然活潑的遊戲活動環境,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下麵是一個幼兒園班級區域設置示意圖,以供參考。
圖中教室的遊戲區域布置較好體現了區隔性的特征。如智力遊戲區、建構遊戲區、角色遊戲區有清楚的區域界限,便於幼兒確認與選擇活動。另外,還注意到了相容性的特征,如智力遊戲區與安靜的閱讀區相鄰,遠離吵鬧的區域,使幼兒能將注意力集中於一項活動上,而且玩具架與桌椅相離不遠,便於幼兒取放玩具。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園的活動室麵積各不相同,各班級設置的遊戲區域也不一樣,教師應在明確區域空間布置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靈活布置遊戲區域。
(二)戶外遊戲場地
戶外遊戲場地對幼兒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戶外活動時,幼兒不僅進行著身體的活動,還有認知和社會性交往活動。所以,幼兒園的戶外場地不僅是幼兒進行身體活動的場所,而且應是能引發幼兒多種遊戲活動的場所。好的戶外場地應能滿足幼兒多種遊戲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麵的發展。創設戶外遊戲場地時應考慮以下要求。
1.地質地貌多樣化
戶外場地的特征會影響到幼兒的行為,比如:在一個空曠的水泥地麵上,幼兒進行的是追逐、打鬧的活動;而在草地上的一個小長椅邊上,幼兒玩起了捉迷藏、娃娃家的遊戲。戶外場地的地質可以有沙地、水泥地、草地、塑膠地等,以上地質各有優點,滿足幼兒不同活動的需要,給幼兒的遊戲帶來不同的體驗。地貌也要富於變化,如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地、坡地、階梯、窄道;有需要保持平衡的、需要跨越的、需要變化速度的,在這樣的場地上活動,幼兒就能逐漸學會如何控製自己的身體動作,幼兒的各種大肌肉動作就會自然而均衡地發展起來。
2.設備、材料多樣,注重搭配
戶外場地上應有大中型運動器械。大中型運動器械一般都是固定安置的。有單一功能的器材,如單個的滑梯、攀登架、蹺蹺板等;有多功能組合型器材,多功能組合型器材在滿足幼兒運動需要的同時,又融入想象和創造及同伴間的合作。幼兒在上來下去、鑽進爬出的時候,想象活躍,由此能引發幼兒的各種遊戲主題,如“太空”,“孫悟空騰雲駕霧”等。戶外場地還要有小型輕便器材。如可推拉的帶輪玩具、輪胎、小木箱、軟管等。幼兒移動、隨意組合著這些東西,探索出多種玩法,從而能刺激幼兒豐富的想象,使幼兒獲得多樣化的經驗,滿足幼兒肌肉運動、認知建構、交往合作等發展的需要。
要重視對器材的靈活搭配。把不同的器械和設備通過各種方法聯結起來,就能引發幼兒更為豐富的遊戲活動。如把單一功能器材靠近放置,這樣會使一些幼兒聚集在一起,在做運動練習的同時,進行合作與想象。
3.合理的區域分布
戶外場地相對可以劃分為運動器械區、沙水區、種植區和自然區等。各區域既相對獨立,又通過道路相互連接,方便幼兒自由活動和集體活動。
(1)運動器械區。幼兒在此蕩秋千、坐滑梯,進行著攀、跑、爬、鑽等活動,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鍛煉,提高了身體動作的靈活性、敏捷性,增強身體的力量、耐力、速度,同時鍛煉了幼兒的膽識。運動器械宜擺放在塑膠或軟性材料的地麵上。
(2)沙水區。沙水是幼兒接近自然的最好遊戲材料,在戶外遊戲場地中應給幼兒設置淺沙池、涉水池,給幼兒提供玩沙、玩水的條件。玩沙、玩水的工具可以是各種自然物,還要為幼兒提供鏟、鋤、篩子、小桶、漏鬥、大小容器、沉浮物品等。各類遊戲行為及其發展的價值都會在沙水區體現。玩沙區可以靠近玩水區,便於幼兒把兩個區域的活動結合起來。
(3)自然區。戶外場地要有包括樹木和各種植物的自然區或綠地。幼兒可以在這些地方觀察植物,學習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使幼兒安靜下來,得到休息。還可以給幼兒開辟一個種植園地、小飼養角,供幼兒觀察動物、種植植物。
4.保持環境的自然性
戶外活動最吸引幼兒的地方就是能接觸、探索大自然中生趣盎然的事物。戶外場地的設計要重視對小山坡、土坪、大樹、草地的利用,注意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因為自然的環境最有益於幼兒的發展,如一個沙池、一塊泥地、一片小樹林、一段樹樁,都是幼兒喜歡的,並能使其獲得多樣的遊戲體驗。
二、遊戲材料的提供
任何東西隻要被幼兒用來遊戲,便成了遊戲材料,因此,遊戲材料是多種多樣的。按不同種類遊戲可分為:角色遊戲材料、結構遊戲材料、表演遊戲材料、體育遊戲材料、智力遊戲材料、音樂遊戲材料等。按遊戲材料的成型情況可分為: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按遊戲材料的來源可分為:教師、家長、幼兒等收集的材料及幼兒園購置的材料。教師為幼兒提供遊戲材料時要考慮以下要求。
(一)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遊戲材料
遊戲材料往往是和各種遊戲的具體內容聯係在一起的,教師投放的材料也蘊含著教育的意圖。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遊戲內容考慮投放材料的品種、性質、數量等。首先,教師先要為幼兒配備開展各類遊戲活動的基本材料。如開展表演遊戲的基本材料可以有:頭飾、木偶、服飾等。再如開展“醫院”主題的角色遊戲時,基本材料可以有:聽診器、體溫表、藥品、注射器、白大褂、護士帽等。然後,隨著幼兒遊戲活動的進程,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豐富遊戲材料。
(二)投放遊戲材料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在遊戲中表現出的表征、合作、構造、規則等行為水平逐漸提高。因此,遊戲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一般來說,成品材料隨幼兒年齡增長而遞減,半成品材料隨幼兒年齡增長而遞增。如在進行積木區遊戲時,為小班幼兒提供的積木顏色要豐富,形狀少些,但數量要充足。到了大班,就要提供更多形狀的積木和豐富的輔助材料,使幼兒共同構建複雜的大型結構物。
(三)靈活投放遊戲材料
遊戲材料的投放是教師的教育行為,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從遊戲時間上看,遊戲材料可在遊戲前投放,主要是依據對以前幼兒遊戲情況的判斷。遊戲材料還可以在遊戲進行中投放,幼兒在遊戲中常常由於缺少材料而影響遊戲進行,教師就要及時提供材料或啟發幼兒尋找、製作材料,來支持幼兒的遊戲。另外,從發展幼兒主體意識的角度考慮,教師可將材料集中投放,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選擇、搭配材料。
(四)充分發揮遊戲材料的作用
遊戲材料並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新的材料對幼兒更具吸引力。研究表明,新的玩具材料與舊的玩具材料之間應保持一定的比例。保持玩具材料適度的新奇性能引起認知的不平衡,激發幼兒良好的遊戲動機。相反,若一階段或一次活動中所提供給幼兒的玩具和材料都是新的或全是舊的,均不能促使幼兒保持良好的興趣。教師要經常變換遊戲材料的陳列,善於對遊戲材料進行多種搭配,來吸引幼兒進行遊戲。另外,要鼓勵幼兒自由使用遊戲材料,允許幼兒跨區使用材料。這些做法都能充分發揮遊戲材料的作用。
案例:
一盆珠子已經跟著幼兒從托班一直到大班,整整四年了,一直沒被玩膩過。在托班的時候,這盤珠子裏放有兩隻透明的大口瓶,幼兒一會兒抓珠子放進瓶中,一會又把珠子從瓶裏倒出來;後來教師放了小勺和小碗,幼兒會一勺一勺地把珠子舀到碗裏;再後來教師又逐步用筷子取代了小勺。這盤珠子裏麵還放過雙層盒,幼兒要把上麵的珠子從一個小洞滾落到下麵的盒子裏。到大班的時候,一個跳棋棋盤在盆裏出現了“朱家雄等著。遊戲活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頁。”。
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對遊戲材料做了多種搭配。充分挖掘了同一種遊戲材料潛在的遊戲功能,延長了材料使用時間,而且滿足了幼兒多方麵發展的需要。
三、遊戲時間的安排
遊戲時間是構成遊戲物理環境的要素之一。如果隻是為幼兒提供了遊戲材料和空間,但是不能保證充足的遊戲時間,那麽這些活動設施隻是形同虛設。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的遊戲時間必須得到保證。
幼兒園在課程中安排遊戲時間時要考慮以下兩方麵:
(一)不同種類遊戲的時間
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智力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等對幼兒的發展各有其自身價值和功能,安排時要全麵考慮。但並不是要求平均安排這些遊戲時間,還要考慮幼兒的年齡,因為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遊戲類型會發生變化。小班、中班前期應多安排象征遊戲,適當增加簡單的規則遊戲;中班後期、大班可增加結構遊戲、規則遊戲的時間。
室內遊戲與戶外遊戲的時間。室內遊戲與戶外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有不同的影響。戶外遊戲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如跑、爬、跳等能有效促進幼兒大動作、運動技能的發展。室內遊戲對認知發展的作用更強一些。室內遊戲和戶外遊戲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安排時不可偏廢。
自由遊戲的時間。自由遊戲最能體現遊戲的自主性,滿足每個幼兒的不同需要。每天可以安排一定的較為集中的自由遊戲時間,一般不少於30分鍾。此外,一日生活的過渡時間,如去、離幼兒園時,飯後自由活動時,都應是幼兒自由遊戲的時間。
(二)遊戲時段的安排
遊戲時段的恰當安排也很重要。有的遊戲需要較長的時間段,如表演遊戲、角色遊戲,兒童需要尋找夥伴、選擇角色、計劃遊戲的情節,如果時間過短,兒童不能盡興,遊戲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不同年齡幼兒需要的遊戲時間段也有所不同,大班遊戲時間需長一些,小班遊戲時間可短一些。
為了使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開展遊戲,教師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遊戲時間要“專項專用”,不能被其他活動所占用,保證較長的、較為集中的遊戲時間。
二是善於利用各種時間讓幼兒進行遊戲。如幼兒早上剛到幼兒園時,可讓幼兒進遊戲區進行活動;教育活動的前後時間,可以組織幼兒做簡便的智力遊戲、音樂遊戲等;如幼兒洗完手等待吃飯的時間裏,教師和幼兒可做“詞語接龍”的遊戲。
三是保持作息製度的靈活性。如遊戲結束的時間到了,幼兒仍然興致高漲,就可適當延長遊戲時間,滿足幼兒的遊戲願望。在一日活動中,關注幼兒自發的遊戲,給予支持。如手工課上做了玩具汽車,幼兒都拿著在地上推來推去做起了開車的遊戲,教師不應要求幼兒收起來,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而是要順應幼兒的需要,鼓勵其繼續遊戲。
四、創設遊戲環境的注意事項
(一)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創設遊戲環境
遊戲環境的創設要以幼兒為本,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而非出於成人想要的效果,或是為了應付檢查,或是出於接待的需要。設計出好的幼兒遊戲環境關鍵是要從兒童的角度去考慮。
(二)因地製宜,創設遊戲環境
遊戲環境的創設應從本地、本園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和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自身特點,不宜盲目模仿或追求高檔、精美。如有的幼兒園園舍雖小,但是卻給幼兒創設出很好的戶外遊戲場地;活動室雖然不大,卻是多功能的。有的幼兒園利用物美價廉的東西作為遊戲材料,同樣滿足了幼兒遊戲的需要。
(三)充分發揮遊戲環境的整體效用
幼兒園應綜合考慮遊戲環境的各個要素,使遊戲環境發揮最大的效用。要善於開發利用空間為幼兒遊戲創造條件。如有的幼兒園利用寢室、走廊、陽台、小閣樓、盥洗室的空間開展遊戲;有的幼兒園對公共區域進行開發和利用;有的幼兒園采取平行班遊戲區域相互利用的辦法;有的幼兒園設置專門的遊戲室,用以彌補室內遊戲空間的不足;有的幼兒園戶外場地比較小,就利用周邊的場地資源,教師帶領幼兒散步、拔草、撿落葉,做小型遊戲;有的幼兒園戶內戶外環境相互利用,如在戶外開展角色遊戲。這些做法都拓展了幼兒遊戲的時間和空間。
(四)重視遊戲精神環境的創設
精神環境是影響、製約幼兒遊戲水平的重要因素。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遊戲的愉快感和成功感,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精神環境,即自主、寬鬆、和諧的氛圍。首先,教師要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的遊戲意願,允許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材料,理解幼兒的要求和表現,使幼兒主動愉快地投入到遊戲之中,自然、真實地表現自己。其次,教師應明確自己在遊戲中的身份,在幼兒的遊戲中,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參與幼兒的遊戲,可以使幼兒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夥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愉快、沒有壓抑感。指導幼兒的遊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遊戲,而不是支配幼兒或幹預幼兒的決定,更不能代替幼兒去作決定。在指導遊戲過程中,教師要多接納、多肯定、多關注、多信任、多給幼兒自由和自主,這樣才能使幼兒在遊戲中玩得輕鬆、愉快,玩得有價值。
“思考題”
1.簡述遊戲環境的含義及構成要素。
2.良好遊戲環境的特征是什麽?
3.幼兒園班級常設哪些遊戲區?如何布置遊戲區?
4.創設戶外場地的要求是什麽?
5.如何保證幼兒的遊戲時間?
6.創設遊戲環境的注意事項是什麽?
7.在見習期間考察幼兒園的遊戲環境狀況,並作出分析。
§§第五章 角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