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先舒,字稚黃,一名騤,字馳黃。幼穎異,六歲能辨四聲,年十八著《白榆堂詩集》。時雲間陳子龍為紹興司李,一見奇之,特枉車騎過訪。先舒感知己,渡江謁陳於官署,執弟子禮。聞山陰劉中丞宗周講學蕺山,因負笈從遊,得聞濂洛關閩宗風。及明季喪亂,徜徉物外,與柴紹炳、陸圻諸名士以詩文相倡和,號西泠十子。中年失音,杜門息影者十稔,其疾忽愈,然盛夏擁絮臥草褥至二十八重,同邑林鹿庵為作《草薦先生傳》。居常錄先儒所言,有裨躬行者為一冊,題曰《箴心慎鈔》。又以三慎名堂,曰慎出位之思,逾矩之欲,不節之喜怒哀樂,屬遂安毛際可為記。撰述甚富,行世者有《思古堂集》、《匡林潠書》、《螺峰說錄》、《毛馳黃集》、《小匡文鈔》、《聖學真語》、《格物問答》、《東苑文鈔》、《東苑詩鈔》、《蕊雲集》、《晚唱》、《詩辨坻韻白》、《鸞情集》,選《填詞名解》諸書,又著《韻學通指》。卒年六十九。
論曰:方國初人文盛時,浙中有三毛先生,謂馳黃、西河、鶴舫也。鶴舫早獲雋,西河雖老大淹蹇,然後以鴻博薦官詞林。獨先生孱病不得竟所學,惟杜門著書,以吐胸中之奇新。定方太史渭仁嚐序之曰:凡古今升降之由,人事物類之變,與夫經史之源流,學術之同異,詩文之得失,四聲六韻之通變,莫不窮極指歸,發而為言,要皆卓乎有見,信而可征雲雲。讀此已見先生學問之大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