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嘉祐八年(1063)進士,著作有《夢溪筆談》和《長興集》。
活板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鬆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麵,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
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石油
鄜廷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鬆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
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鬆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鬆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鬆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蓋未知石煙之利也。石炭煙亦大,墨人衣。予戲為《延州詩》雲:“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