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進士。死後贈禮部尚書,諡“文”。世稱韓吏部,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和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就創作而言,他主張“文道合一”。在文章和現實的關係上,他提出“不平則鳴”的著名觀點。在文體改革理論方麵,他反對駢體文,提倡在先秦兩漢散文的基礎上確立奇句單行的“古文”的新型文體。

韓愈一生寫了大量的新體散文,內容豐富,眾體兼長。論說文縝密雄健,論敘文鮮明生動,抒情文婉曲深摯,形成了“閎其中而肆其外”的雄奇文風,並具有卓越的語言藝術。有《昌黎先生集》傳世。

獲麟解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糜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太學生何蕃傳

太學生何蕃入太學者廿餘年矣。歲舉進士,學成行尊;自太學諸生推頌不敢與蕃齒,相與言於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狀申於司業、祭酒,司業、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數十餘事,以之升於禮部而以聞於天子。京師諸生以薦蕃名文說者不可選紀,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為禮部,為禮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無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學,歲率一歸,父母止之;其後間一二歲乃一歸,又止之;不歸者五歲矣。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於和州;諸生不能止,乃閉蕃空舍中。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又以蕃之義行言於司業陽先生城,請諭留蕃。於是太學闕祭酒,會陽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歐陽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學,諸生不為非義,葬死者之無歸,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複,斯其所謂仁歟;蕃之力不任其體,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歐陽詹生曰:朱泚之亂,太學諸生舉將從之,來請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館之士不從亂,茲非其勇歟?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於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義充諸心,行諸太學,積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將雨,水氣上,無擇於川澤澗溪之高下,然則澤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於彼者歟?故凡貧賤之士必有待然後能有所立,獨何蕃歟!吾是以言之,無亦使其無傳焉。

圬者王承福傳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镘衣食,餘三十年。舍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後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擇其易為而無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貴富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貴富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於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不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於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餘者,故餘為之傳而自鑒焉。

毛穎傳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為十二神。嚐曰:“吾子孫神明之後,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孫需免,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竊姮娥,騎蟾蜍入月,其後代遂隱不仕雲。居東郭者曰,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浮於章台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

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誌、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市井貨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嚐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宮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嚐怪焉。

後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嚐謂君中書,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因不複召,歸封邑,終於管城。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

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謂魯衛毛聃者也,戰國時有毛公、毛遂;獨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春秋》之成,見絕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