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社會脫離了茹毛飲血的蠻荒年代,進入啟肇文明的粗胚階段後就開始有了傳記,傳記基本上可以定名為“兩個翻本”:一是國家的“正史”,其實裏麵很大的篇幅是皇帝們的個人傳記的翻本;二是散落民間的“野史”,其實就是貧苦老百姓傳記的翻本。雖然曆代禦史林擷英選萃,為我們留下了與曆史同樣龐雜恢宏的浩如煙海的經典史冊,然而,曆史長河,波瀾壯闊,驚濤駭浪,風雲際會,泥沙俱下,堂而皇之的正史裝得下滿朝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又怎麽容得了遍地的文化騷客、奇人異士?
而中國的文人騷客,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或是因為被貶官受挫以後,隻有把自己的滿腔抱負傾注於筆端,從而寫下幾篇震古爍今的文章,而名垂青史。
“學而優則仕”,在中國古代,文人都是與仕途緊密相連。但是這些文人們或許是初涉官場,不懂人情世故,或許是“春風得意,看盡了長安花”,又或許是躊躇滿誌,誌在四方,但往往事與願違,正直的性格使他們在官途中難於行走,他們之中有的感到厭倦了,自願辭官,向自然走去;有的則是貶為司馬,隻好寄情於山水。於是乎,一篇篇千古名篇緩緩寫下;於是乎“久在樊籠,複得返自然”,“無可奈何花落去”……都被人競相稱頌。但他們並未真正遠離官場,他們其中有的人振振有詞,希望呐喊一下,於是乎有了“位卑未敢忘憂國”,更有“處江湖之遠”依舊“憂其君”者,他們雖然處處被置於閑處,卻處處不安分,不甘寂寞,希望君王能夠聽到,他們的目的是單純的,他們希望能以武將政治家留於世,他們希望是帶上吳鉤,收複關山五十州。而可惜的是,他們耿直、堅貞的性格終使他們閑了下來。終究文人中的多數都以單純文章傳世,而很少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歲月流逝,衝不走他們留下的足跡;鬥轉星移,帶不走曾經恢宏的巨著。本書編者精心收錄了自秦漢以來曆代文人騷客的傳記,以補正史不足,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