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覆滅的裂口是在北非的失敗和盟軍對意大利的控製。西北非瀕臨地中海和大西洋,扼直布羅陀海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美英盟軍決定在這裏實施代號為“火炬”的登陸戰役,徹底殲滅這裏的德意軍隊北非登陸戰從1942年初開始。1943年2月,盟軍取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接著,盟軍擊退了德軍在突尼斯的最後一次反擊,由西向東對德意軍隊展開攻勢,最終全殲德意軍隊。繼之,美英聯軍開始了西西裏島登陸戰,並取得勝利,德意軍隊損失嚴重,餘部撤往意大利本土。美英盟軍的一係列勝利,加劇了墨索裏尼政府的全麵危機。1943年7月,意大利國王宣布墨索裏尼下台,由巴多格裏奧取而代之。10月意大利新政府對德宣戰,英美蘇承認意大利為共同作戰的一方,並在這裏開辟了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新戰線。194年6月4日,盟軍進人羅馬,意大利戰場以盟軍的勝利麵告結束。
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便向英國提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1942年,當得知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蘇、美、英三國達成了開辟第二戰場的協議,但因諸種原因被拖延下來。194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扭轉了整個大戰的局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處於總解決的前夜。在 1943 年底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經過激烈爭論,終於決定於194年5月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代號為“霸王”計劃。1944年6月6日,在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諾曼底登陸戰拉開序幕。幾千架英美運輸機從英國 20 多個機場起飛,飛抵法國的諾曼底,空降著陸。當天,盟軍空軍出動約150架次,登陸達13萬人。7月24日盟軍完成登陸計劃,共有13個美國師、個英國師等約10萬人登陸,龐大的軍用物資被送上岸,而在這裏抵抗的德軍卻隻有 13 個師。諾曼底登陸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使德軍處於東西兩麵夾擊的境地,大大加速了納粹德國的覆滅。8月,登陸盟軍向德軍發起進攻,勢如破竹,西線德軍潰不成軍。盟軍乘勝追擊,直逼巴黎,法國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首都。194 年 9月,西方盟國軍隊取道比利時和荷蘭,逼近德國邊境,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德軍就損失了120萬兵力。希特勒不肯認輸,決定打通阿登山區,實施一次大規模的反攻。為此展開大規模的征兵活動,連 16 歲的孩於都在征召之列。為了這次軍事攻勢,希特勒還從東線抽調兵力,兵分三路對阿登地區進行反撲,結果遭受到更大的犧牲和失敗隨著德軍戰場上的接連失敗,德國國內的不滿情緒日益劇增。當時,試圖推翻希特勒反動統治的密謀活動多有發生,甚至出現了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其中,有一批德國高級軍事官員、外交家和前工會領導人經常聚集在毛奇伯爵的莊園裏,策劃著發動一場推翻現政權的政變。施陶芬貝格等人認為,政變成功的前提是暗殺希特勒。但戰爭後期,希特勒幾乎從公共場合銷聲匿跡,他一直躲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的狼穴—元首的大本營內,隻有核心顧問集團以內的人才能接近他,施陶芬貝格便是這個密謀集團中惟一有資格參加元首召集的會議的人,於是,他便接受了刺殺希特勒的使命。施陶芬貝格成功地把一個裝有定時炸彈的公文包放在希特勒身邊後離開。炸彈按時爆炸,但他事後獲悉,希特勒一夥幸免於難,他們隻是被迫鑽進一個防空地下室繼續開會。
謀殺和政變計劃失敗後,施陶芬貝格等人被槍決,有的則被判處絞刑。侵略戰爭連連失敗,國內政變陰謀的頻頻發生,使希特勒變得更加多疑和乖決。他借此大開殺戒,株連無辜,計有450人為此丟掉了性命,大批德國高級軍官和管理人員死於非命,德軍的戰鬥力因而遭到更為嚴重的削弱 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裏米亞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打敗德國、戰後分區占領德國以及建立聯合國等問題。會後,蘇、美、英盟軍相互配合,從東西兩線開始夾擊德軍,向德國發起總攻勢。蘇軍出動5個方麵軍共150個師的兵力,在120公裏的戰線上,分北、中、南三路向德國本土發起強大攻勢。從1945年I月到4月上旬,各路紅軍先後進行了5次大戰役,殲滅德軍20個師,向西推進50-1公裏,解放了波蘭、匈牙利,經過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進人德國本土。由朱可夫將軍指揮的中路紅軍,粉碎了德軍的拚命抵抗,把軍隊推進至奧得河和尼斯河,占領維也納,包圍柏林。與此同時,西線盟軍從1945年2月起,在歐洲西北部寬達470英裏的戰線上,分三路大軍向德國本土發動總攻。盟軍的作戰計劃分為三步:首先,在西線發動全麵進攻,殲滅萊茵河以西的德軍;接著,強渡萊茵河,攻占魯爾;最後,發動進攻,向易北河方向推進,在這裏與蘇軍會師。在雙方的力量對比方麵,盟軍占壓倒優勢。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連連潰敗。至 2 月底前,萊茵河西岸的德軍被全部殲滅,第一步作戰目標已經實現。3月初,美軍順利渡過萊茵河,突破保護德國的天險。希特勒為此惱羞成怒,撤換了前線總指揮,但也無濟於事。到 3 月底,各路盟軍共 90 個師全部渡過萊茵河,對魯爾德軍形成合圍之勢。被圍德軍拒不投降,結果全部被殲。德軍西線防線基本瓦解,第二步戰略目標完成。接著,盟軍開始向德國腹地推進。經過兩個星期的迅速進軍,4 月中旬,一支盟軍進抵易北河,攻占萊比錫04月25日,美軍與蘇軍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地勝利會師。這是一個十分動人的場麵,兩國士兵間雖然語言不通,但卻熱情握手,歡呼雀躍,共慶勝利,表達戰鬥情誼。這次東西盟軍會師意義重大,它把德軍切成南北兩半,截斷了柏林與德國南部的聯係,為實現對德國的分割包圍奠定了基礎,也便利了蘇軍攻占柏林的軍事行動。
根據雅爾塔會議製訂的協議,柏林為蘇占區,由蘇軍負責攻打。柏林是第三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德國法西斯統治的老巢,柏林戰役對於徹底打敗德國法西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意義十分重大。從當時的戰爭形勢來看,德國法西斯已處於全麵崩潰的邊緣,歐洲戰場勝利在即,這一切都為蘇軍攻占柏林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希特勒及其同黨絕不甘心失敗,他們企圖頑抗到底,垂死掙紮。希特勒在全德國開始新的征兵活動,將十六七歲,甚至年齡更小的少年強征入伍。他的計劃是,拚死阻擋蘇軍攻占柏林,拖延戰爭,爭取與美英靖和,從而將大部分兵力集中於蘇德戰場。為了盡快結束戰爭,蘇軍統帥部決定迅速發動柏林戰役。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雖然蘇軍占優勢,但由於德軍拚死抵抗,因而柏林戰役同樣打得異常艱苦。希特勒的命令是死守柏林,目的是等待美英軍隊到達這裏,讓美英與蘇聯因占領柏林發生衝突,他便可坐收漁人之利。希特勒為此下達了兩項緊急命令:征召16歲以上、65歲以下的居民入伍,動員一切力量,修築工事,在柏林城內外構築了一道道防禦圈,層層把守,使柏林固若金湯;實行焦土政策,破壞帝國境內的軍事,通訊設施和工業設備,似乎要把整個德國變為他的殉葬品。
柏林戰役從1945年4月中旬開始到5月初結束,以4月25日為界,分為兩個階段。截止 4 月 25 日,蘇軍經過激烈戰鬥,打敗德軍,殲滅了柏林外圍的德軍防禦集團。在蘇軍兵臨城下之際,德軍亂作一團,希特勒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帝國的第2號入物戈林、蓋世太保和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紛紛叛離希特勒。兩入竟然還背著希特勒同美英聯係,企圖奪取帝國元首地位。希特勒得知後,氣昏了頭。他大罵他們是“混蛋”、“賣國賊”。從4月26日起,蘇軍向柏林市內發起猛攻,雙方為攻占市區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而激戰,甚至展開白刃戰。27日蘇軍突人市中心,將德軍分割成孤立的三塊。28日蘇軍逼近國會大廈和總理府。德軍戰敗的消息陸續傳來,希特勒感到了末日即將到來的恐懼和無奈。在最後的幾天裏,希特勒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軀殼,目光呆滯、麵色蒼白、四肢顫抖。他不停地抱怨道:“武裝部隊拋棄了我,我的將軍們毫不中用。我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一切都完了。……”接著又傳來梢息說,墨索裏尼被遊擊隊槍決,頭被掛在米蘭一家汽車庫房的頂上示眾。希特勒預感到了他自己的可恥下場。
他口述了政治遺囑,任命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為帝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繼承人,戈培爾為總理繼承人。29日,希特勒與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在一片陰鬱的氣氛中舉行了結婚儀式。此日下午,愛娃·布勞恩服毒身亡,希特勒用槍擊中太陽穴自殺,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兩人的屍體被人用軍毯裹起來澆上汽油焚燒後,埋在總理府後花園的一個炮坑中。5 月 I 日,蘇軍將勝利的紅旗插上帝國國會大廈的屋頂。5月2日,守衛柏林的德軍殘部投降,柏林戰役至此勝利結束。與此同時,德國其他地區也被蘇軍和美英盟軍所攻占。5月8日,在柏林的蘇軍總司令部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蘇聯和美英法盟軍代表接受了德國三軍代表的投降書。5月23日,鄧尼茨及其“小朝廷”成員在丹麥邊境被盟軍逮捕,第三帝國徹底覆亡。從此,德國結束了它最黑暗的時期,德國曆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主要參考書目
1「英]詹姆斯·布賴斯:《神聖羅馬帝國》,孫秉瑩等譯,商務印書館198年版。
2「德〕維納·洛赫:《德國史》,北京大學曆史係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譯,三聯書店1976年版。
3「德〕弗蘭茨·梅林:(中世紀末期以來的德國史》,張才堯譯,三聯書店1980年版。
4「美]科佩爾·S·平森:《德國近現代史》,範德」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5「德]迪特爾·拉夫:《德意誌史》,中文版,波恩 InterNanones 出版,1987年勻6〔德]卡爾·艾利希·博恩等:(德意誌史》,第3卷,張載揚等譯,商務印書館191 年版。
丁建弘、陸世澄主編:《德國通史簡編》,人民出版社191 年版。
8[德]馬克斯布勞巴赫等:《德意誌史》第2卷,陸世澄等譯,商務印書館198年版。
9[德]赫伯特·格隆德曼等:《德意誌史》第上卷,張載揚等譯,商務印書館19年版10〔德]艾米爾·路德維希:《德國人》,楊成緒等譯,三聯書店1991年版。
〔德〕埃裏希·卡勒爾:《德意誌人》,黃正柏等譯,商務印書館199年版 12〔德〕阿·米爾:《德意誌皇帝列傳》,李世隆等譯,東方出版社 1995年版。
13〔英於艾倫·帕麥爾:《稗斯麥傳》,高年生等譯,商務印書館 1982年版。
14「德」艾密爾·魯特維克:(埠斯麥》,韓潔等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年版。
巧〔德〕威廉馮·施特恩堡主編:《從稗斯麥到科爾》,許右軍等譯,當代世界出版社197年版。
16 仁。爭奪歐洲編權的鬥爭,14-198[英」AJY 泰勒:《881 年》,沈蘇儒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17〔。赫沃斯托夫編:《外交史》第2卷,高長榮等譯,三聯書店1979年版。
18「美於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國的興亡》,董樂山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
19〔德]彼得·波羅夫斯基:《阿道失·希特勒》,薑誌軍譯,群眾出版社1983 年版 20 王家福主編:《法西斯人物列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21 朱庭光主編:《外國曆史名人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
朱庭光主編:《外國曆史大事集》,重慶出版社1985年版。
23 彭樹智主編:《世界十大女皇》,三秦出版社198年版彭樹智主編:《世界十大皇帝》,吳友法:《希特勒奪權備戰之路》,解放軍出版社1198年年版。
§§後記
本書寫作分工如下: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及附錄,由西北大學陳振昌撰寫和整理;第七章由陝西教育學院相豔撰寫。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研究生劉恰同學協助搜集整理了全書的圖片資料,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勞。
“帝國是五千年來世界舞台的恒久特征。”(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如何從帝國角度闡述德意誌曆史是一種新的嚐試。我們希望此書能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作者
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