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五、德國的新形態

  戰勝拿破侖以後,反法聯盟各國的頭麵人物以及除土耳其以外的歐洲各國代表雲集奧地利京城維也納,舉行了一次空前的國際會議。會議從 1814年10月延續到1815年6月,曆時8個多月,其主要目的有三個:1.

  慶賀戰勝拿破侖法國的勝利;2.恢複和鞏固戰後歐洲的封建秩序;3 瓜分從戰敗國手中得來的贓物。參加會議的代表有216人,但起決定作用的是俄、英、奧、普四大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奧地利宰相梅特涅、普魯士首相哈登堡,是會議的軸心人物。他們組成一個四國委員會,會議的一切重要問題都由四國代表在秘密狀態研究進行。法國複辟後的外交大臣塔列朗也獲準出席會議,這為他利用列強的矛盾維護法國利益提供了條件。

  作為一次慶賀會和恢複戰前秩序的要求,會議不存在大的分歧,但是涉及到“分配贓物和獎金”會議立刻陷人漫無邊際的爭吵和衝突之中,以致會議一直拖延到第二年6月。因此有人說:會議不是在進行,而是在原地“跳舞”。這是一句雙關語,一是說會議因矛盾和爭執不能進展;二是說決定會議命運的是少數幾個巨頭,大多數代表除參加開、閉幕式外,一直沉浸在東道國所提供的歌舞飲宴之中。

  會議爭執的焦點是波蘭一薩克森問題。俄國自恃戰勝拿破侖有功,堅持要把俄軍占領的華沙大公國重新組建為一個新的波蘭王國,由沙皇兼任國王,把波蘭間接地變為俄國的一部分。這個擬議中的波蘭王國大部分屬普魯士參與瓜分波蘭所得部分,現在沙俄要兼並,普魯士自然反對。為了安撫普魯士,沙皇亞曆山大建議把曾追隨拿破侖的薩克森王國割讓給普魯士作為補償。普魯士雖對波蘭十分垂涎,但不敢得罪沙皇,勉強接受了這個不算吃虧的安排。但是,奧地利和英國竭力反對沙俄吞並波蘭,也反對普魯士兼並薩克森。它們不願俄國過分強大和向西擴張,而奧地利特別不願普魯士得到薩克森變得更為強大。

  法國外相塔列朗立即看出,在這個基礎上挑起一場決鬥,拆散反法同盟,改善法國處境是再好不過了。塔列朗結合法國的利益,針對會議的矛盾,提出所謂“正統主義原則”,主張在歐洲恢複一切被法國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破壞了的傳統國家和正統君主。這個正統主義原則迎合了大部分與會者恢複舊秩序的要求,同時在客觀上也為保證法國領土完整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是這一原則在實踐上不利於沙俄和普魯士的擴張計劃,因為根據正統主義,沙俄應放棄革命戰爭前不屬於俄國的華沙大公國,普魯士也不應吞並合法存在的薩克森王國。由於這一點,塔列朗深信這一原則必然會得到英奧的支持三國很快達成默契,並在1815年1月3日簽訂秘密協定,規定三國如遇他國進攻,將相互援助,法、奧各出兵巧萬,由英國提供軍火。秘密協定是塔列朗在外交上的一大成就。亞曆山大雖不解內情,但三國之間的合作姿態已使俄國不得不有所顧忌。

  此後,塔列朗又竭力為薩克森王國的獨立地位在會上辯解。他講到:薩克森王已經像“父親”一樣統治其臣民達40年之久,在各方麵都是賢德的。雖然曾盲目地屬從拿破侖犯下過錯,但是,那些以此來羞辱他的人們自己也犯有同樣過錯,而且更為嚴重。因此,大家都應按正統原則恢複自己的尊嚴,而不必單單加害於薩克森王。塔列朗的辯解不僅在為薩克森國王開脫罪責,而且也諷刺亞曆山大和威廉三世在 1807 年同樣怯懦地屈從於拿破侖由於塔列朗據理力爭,加上三國之間明顯的合作立場,亞曆山大被迫作出讓步。根據各方在1815年2月11日達成的妥協,波蘭再次遭到瓜分:其大部分領土組成波蘭王國,由沙皇任國王,成為俄國附屬;普魯士得到波茲南和但澤;奧地利占有加裏西亞;剩餘的克拉科夫及附近一千多平方公裏土地組成獨立共和國,由俄、奧、普三國派駐使節監管。根據普魯士提出的補償要求,薩克森王國被迫割讓 2/5 的土地給普魯士,此外它還獲得萊茵河流域最發達的萊茵省以及原屬瑞典的波麥拉尼亞。作為補償,瑞典獲得丹麥統治下的挪威,而丹麥則從德意誌取得對什列斯維希和霍爾施坦因兩個公國的統治權。

  隨著會議最棘手的波蘭一薩克森問題的解決,列強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製定會議最後總決議方麵。正在這個時候,流放中的拿破侖悄悄離開厄爾巴島,於3月1日在法國南部登陸。由於法國人民對波旁王朝的鄙視和反感,拿破侖在20天內未放一槍抵達巴黎,路易十八倉惶出逃,拿破侖重登帝位。這對維也納會議的代表猶如晴天霹靂,萬分震驚。英、俄、奧、普、撒丁五國以及荷蘭、比利時和德意誌一些小邦立即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以七、八十萬的兵力向法國撲去。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兵敗滑鐵盧。至此,拿破侖戰爭這部英雄史詩最後落下帷幕。6 年後,他於流放地、大西洋上的聖赫勒那島去世。

  拿破侖的“百日”事變,加速了維也納會議的進程。在滑鐵盧戰役前數日(6月9日),會議舉行了末次會議,簽署了一個由121條條款和17條單獨附帶條約構成的《最後總決議案》。總決議案按“正統主義”原則在歐洲恢複了革命前的政治秩序(德意誌例外),並確認了列強關於領土分割的協議。其中俄國除獲得波蘭外,還占有芬蘭和比薩拉比亞;普魯士的領土擴展到薩克森北部、萊茵河西岸和波羅的海南岸;奧地利恢複了對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和威尼斯的統治,並占有薩爾茲堡、蒂羅爾和達爾馬提亞沿岸。英國的利益在海上,它迫使會議同意它占領馬耳他、法屬多巴哥、聖盧西亞(兩者均在西印度群島)、毛裏求斯,以及從荷蘭手中奪得的南非開普殖民地和錫蘭島(斯裏蘭卡),從而控製了通往東方的戰略要地。

  法國根據1814年第一次巴黎和約,保持了1792年的疆界。拿破侖百日事變後,總決議案根據1815年月20日第二次巴黎和約,把法國限定在1790年疆界,賠款7億法朗,交出軍艦,東北部7個要塞由聯軍占領三年會議對德意誌的處理比較特殊,它沒有打算修複被打碎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沒有理睬那些已經被合並的數百個小邦的呼籲,而是保留了經拿破侖減少的邦國的數量和調整的局麵。巴伐利亞、符騰堡和薩克森的國王保住了拿破侖賜給他們的王冠,英國控製下的漢諾威也升格為王國而不再是“選侯”。依據6月8日專門製定的或德意誌邦聯條例》,包括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大邦在內的38個德意誌政治實體,組成鬆散的“德意誌邦聯”。由於各邦之間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地位,德意誌仍然維持著政治分裂的局麵。成立邦聯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德意誌外部和內部的安全,維護德意誌各邦的獨立和不受侵犯。但它並非創立了一個牢固結合的聯邦國家,而是一個結構鬆弛的、近似於國際性聯盟的統一體。它的惟一機構是設在法蘭克福的邦聯議會和奧地利人任主席的常設公使會議。奧地利和普魯士隻以它們以前的帝國領土加人這個邦聯,附屬於奧地利的非德語民族以及普魯士的東、西普魯士和波森均不在邦聯的範圍。另外有三個非德意誌的君主卻算作它的成員,即代表漢諾威的英國國王、代表盧森堡的尼德蘭王室和代表霍爾施坦因的丹麥人。邦聯的領導事務預定由邦聯議會一個人數不多的委員會承擔,在這個委員會中個較大的邦各有一席,其他諸小邦共同擁有 6 席。總共有 70 票的全體大會通過表決決定邦聯的組織機構和對外宣戰與s和,但必須有2/3的多數票才能通過,如果討論修改憲法則必須全體一致同意。6月10日,由各全權代表簽字的(德意誌邦聯條例》被收人前一天簽訂的會議最後總決議案,成為維也納國際體係的構成部分,這樣就為歐洲列強合法地幹預德意誌事務提供了可能。

  德意誌邦聯的建立沒有滿足渴望真正統一的德意誌民族主義者的願望。他們十分氣憤地評論這一幹癟可悲、不成體統、醜陋不堪的組織,開始以自由主義為武器,投身於爭取祖國統一和民族複興的新形式的鬥爭之中,以耶拿大學為先導的學生運動的興起,成為爭取德意誌統一與自由運動的先聲。

  但是,必須承認,依照邦聯條例所構成的德意誌新形態,較之幹法國革命衝擊以前的舊帝國已經有了一些新的、本質性的變化。首先,延續近千年,長期影響德國統一的帝國形態已不複存在,帝國騎士和教會邦國已完全消失,拿破侖時期的教產還俗成果得以肯定,萊茵聯邦的模式部分地為新的邦聯所繼承。此外,由於領土調整,德意誌東西兩邊的邊界得到更好的保護。由於奧地利的統治集中到東南部,普魯士在東北部處於可以防禦的優勢地位,並在西部成為萊茵河的守衛者。萊茵河開始真正成為一種民族象征。最後,由於發達的萊茵地區並入普魯士,就為這個邦國在德意誌的內部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條件,它潛在地展示了德意誌未來的統一前途。當然,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和它在德國確立的新秩序,在整體上是以複舊和倒退為前提的,它受到各國利益的支配和 18 世紀舊原則的影響,從而忽視了過去幾十年來興起的新政治潮流和民眾的意願。

  然而這種新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隨著德意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維也納會議所構築的德意誌形態,必將為新的民族形式所取代。現代化,為德意誌的統一和複興提供了新的動力。

  §§第三章 現代化的開端

  當法國革命和十多年的拿破侖戰爭震憾歐洲的時候,與大陸一水之隔的英倫三島也正在進行著一場不動聲色的“革命”,即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一場廣泛的經濟、技術變革,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由於這場革命,從1780年起,不到三代人的時間裏,已深刻地改變了英格蘭的麵貌。隻在八代人的時間闖人世界,推倒了所有現存的人類社會結構。從那時起,世界己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雖然直至 1815 年,這場革命同法國革命一樣,都在彼此的範圍內孤立地進行,但是它們猶如一座覆蓋了更廣泛地區的火山的孿生噴發口,注定要對整個世界產生爆炸性的影響。法國革命的暴風驟雨已摧垮了古老歐洲的舊社會結構,而工業革命的淚涓細流也已開始浸潤這片古老的土地,使之不可逆轉地進人前所未有的工業時代。經曆了法國革命衝擊的德意誌,開始因其西部鄰國所發生的兩場革命的交叉影響,進人了工業化—現代化起步的新曆史時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