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六、瓜分波蘭

  七年戰爭結束以後,經過近10年的恢複和“重建”,國力日漸強大的普魯士重新恢複了擴張主義傳統念念不忘先祖“遺訓”的弗裏德裏希二世,決心通過新的擴張,把分散的領地聯結成一片完整的疆士。為此,他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日益衰弱的波蘭,力圖占有勃蘭登堡與東普魯士之間的波蘭領士,把波羅的海南岸的士地連成一片。

  18世紀的波蘭,是除俄國以外歐洲最大的國家。

  它的疆界從波羅的海抵達黑海,向東延伸 80 英裏,橫跨東歐平原,算得上一個映映大國。曆史上,波蘭曾一度把普魯士變為它的藩屬;也多次出兵莫斯科,威脅俄國的安全;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它曾與丹麥、瑞典長期對抗,是波羅的海周邊國家中的一大強國。但是,由於農奴製度的長期存在,工商業和城市發育不全,波蘭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後;加上民族構成複雜,國內教派林立,以及曆史上遺留下來的“自由選王製”和“自由否決權”兩項貴族特權的長期存在,未能形成中央集權,波蘭的國勢在 17 世紀中期開始走向衰落。進人 18 世紀以後,當柏林和莫斯科已相繼變為高度集中的權力中心時,這個名為波蘭的廣闊地區,由於王權的衰微和地方分離勢力的發展,實際成為一個沒有政治壓力的權力真空。由於貴族不交納捐稅,波蘭國王實際是一個沒有軍隊、沒有法院、沒有官吏,也幾乎沒有收人的政治偶像。數年一度的國王選舉常常成為進行賄賂和施展陰謀的鬥雞場,由此所引發的派別矛盾總是使國家陷於長期的無政府和混亂狀態。這些都為外國勢力的插手和幹涉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從1572年到波蘭被滅亡時的20年間,隻有兩位波蘭本國人擔任國王,派別紛爭使波蘭貴族更願意接受一個外國人擔任國王。此外,中央權力的行使,還因國會實行一票否決製而陷於癱瘓。

  從1652至1764年,波蘭共召開55次國會,其中有48次因一票反對而沒有通過任何議案。所以波蘭由於內在的隱患正處於危亡和解體之中,這種趨勢正好為國力不斷上升的普、俄兩國所利用,對它的領土的凱靚就不可避免了。

  七年戰爭時期,相互交戰的普、俄兩國軍隊已經把波蘭的國土視為“路邊客棧”隨意駐紮,雙方都以波蘭允許對方駐軍表示不能尊重它的中立,但波蘭貴族由於驚人的惰性和目光短淺,未能充分考慮這一問題的危害和實質。事實上,自從北方戰爭(170-1721年)發生以來,波蘭的形勢已岌岌可危。它的大片領土曾被瑞典占領,國王的王冠一度也不翼而飛。在彼得一世(1682-1725 年)的幫助下,波蘭起死回生,但很快又淪為俄國的附庸。波得一世以保護人自居曾采用各種辦法去控製波蘭,實際上是“有步驟地毀壞了波蘭”(恩格斯語)。從安娜到葉利薩維塔,俄國統治者都把波蘭視為抵擋瑞典和普魯士侵犯的屏障,在普、俄對抗的形勢下,波蘭的領土雖保持完整,但主權已逐漸喪失。所以,到七年戰爭為止,波蘭僅作為普、俄衝突的緩衝地帶“完整”存在。不過,在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已投下了被列強瓜分、蠶食的陰影。

  普魯士很早就想肢解波蘭領土,但限於國力,未敢輕舉妄動。七年戰爭後,出於擺脫外交孤立的考慮,弗裏德裏希積極謀求與俄國和解,並密切觀注它在波蘭的動向,為參與分割這個無害的鄰國選擇適當的時機。在俄國,葉卡特琳娜二世(1762-17%年)繼位後,對波蘭的控製進一步加強。為了有一個她可以隨意千涉的波蘭,1764年9月女皇命令5萬軍隊開進華沙,把自己從前的情夫,波蘭貴族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亞托夫斯基(1765-1795 年在位)扶上波蘭王位。從此,波蘭完全成為俄國的政治附庸,俄國吞並波蘭的步驟日益加快。葉卡特琳娜二世宣布自己是波蘭自由的保護人,主張維持波蘭的政治現狀(包括自由選王製),以擴大俄國在波蘭全國的政治影響。為了防止俄國獨吞波蘭,弗裏德裏希二世最先提出瓜分波蘭的主張。早在1764年4月,他就派人與女皇密謀,簽訂了針對波蘭的條約,支持在波蘭維持現狀,以後又對波尼亞托夫斯基上台給予必要的合作。這些都為未來的瓜分波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但促使女皇最終接受瓜分主張的則是來自土耳其的戰爭。

  葉卡特琳娜二世對波蘭事務的幹涉,引起法國和奧地利的嫉視。對法國來說,波蘭、瑞典、土耳其一直是它外交上的“外圍藩籬”過去這道藩籬長期被用來對付神聖羅馬帝國,而現在它希望用它來防範正在崛起的俄國。對奧地利來說,俄國的西擴將打破東歐的權力平衡,此外還將威脅它在波蘭邊境上的特殊利益。於是,在法國和奧地利駐伊斯坦布爾大使的煽動下,土耳其素丹於1768年10月對俄國宣戰,新的俄土戰爭隨即爆發(1768-174年)。土耳其同波蘭一樣,也是葉卡特琳娜外交棋盤上需要吃掉的卒於。因為她想使俄國衝出黑海,並占領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一片組織鬆散的地帶,無論是波蘭的、土耳其的,她都要。事實表明,土耳其對俄宣戰是一個魯莽的行動,它招致了黑海海峽對俄國的開放,並喪失了在黑海北岸的土地。但它幫助了弗裏德裏希二世,使波蘭遭到了犧牲。

  俄土戰爭牽製了葉卡特琳娜對波蘭的往意力,為弗裏德裏希提供了通過外交活動加緊分割波蘭的機會。弗裏德裏希知道,奧地利正在為俄國的擴張打破東歐地區的均勢而擔優,於是他主動與他過去的對手協商,建議俄、奧、普三國瓜分波蘭,以維持東歐均勢並防止可能發生的俄奧戰爭。從 1768 至170年,弗裏德裏希二世同奧地利君主約瑟夫二世(1765-1790年)進行了三次會晤,雙方捐棄前嫌,日趨友好,最後達成瓜分波蘭的默契。此後,弗裏德裏希又派人到彼得堡對女皇遊說,他知道,沒有俄國的參加,瓜分波蘭是無法實現的。葉卡特琳娜二世早有獨吞波蘭的野心,但俄土戰爭使她受到牽製;此外,171 年夏奧地利與土耳其締結防禦同盟的消息,也給她帶來外交上的壓力。為了拉攏奧地利放棄同土耳其的同盟,女皇最終同意了三國瓜分波蘭的主張。起初,彼得堡方麵隻打算把東普魯士西部的埃梅蘭地區劃割給普魯士,弗裏德裏希很不滿意,抱怨“這塊麵包切得太小了”,以致談判有擱淺的危險。

  後來彼蘭南部發生反政府暴亂,奧地利應波蘭國王請求出兵平叛,乘機占領了克拉科夫附近地區。這裏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奧地利出兵波蘭引起普、俄兩國的驚慌,於是,葉卡特琳娜二世被迫向普魯士作出更大的讓步,並同意奧地利一同參與瓜分波蘭的談判。

  對於奧地利來說,波蘭這個無害的天主教國家的削弱和俄國的逼近,都是同樣可慮的。母後瑪麗亞·特萊西婭曾為兒子約瑟夫二世參與這一不義之舉感到良心受到責備;但是,奧地利太弱,不足以阻止瓜分,袖手旁觀反而會使自己同普魯士和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更懸殊。同時,奧地利和普魯士一樣,都要估計到整個波蘭將會成為俄國的戰利品的可能。

  這樣,三國的態度便決定了波蘭的命運。172年8月5日,俄、奧、普三國在彼得堡簽訂了第一次瓜分波蘭條約。依據條約規定,俄國獲得西德維納河、德魯奇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白俄羅斯地區和拉脫維亞的一部分,麵積為9.2萬平方公裏,人口130萬;奧地利占領了維斯瓦河和桑河以南地區,以及加裏西亞的大部分,共8.3萬平方公裏,人口265萬;普魯士占領格但斯克以外的波莫瑞地區、托倫市以外的海爾姆諾和馬耳博克省、瓦爾米亞等波蘭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及一部分大波蘭地區和庫雅維地區,共 3.6 萬平方公裏,人口58萬。同年月13日,普魯士政府把這些新占領的轄區(除瓦爾米亞省外)改建為瑪裏恩維爾德領地,統稱為“新普魯士”。173年1月31日,根據弗裏德裏希二世的旨意。該地區又易名為“西普魯士”,把原來的柯尼斯堡和貢賓年等行政區域改建成“東普魯士省”從瓜分的麵積人口來看,俄國所占份額最大,占被瓜分總麵積的42%以上,但人口稀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比俄國本土先進),葉卡特琳娜二世對她的所得部分並不滿意,因為在瓜分前她已是整個波蘭的主人。奧地利對所分享到的一份反應不同:母後特萊西婭難以按捺心頭的不安,約瑟夫二世則心安理得,欣然接受。普魯士所得份額最小,但弗裏德裏希卻比較滿意,因為它實現了霍亨索倫王朝的宿願,把王國的中西部與東部連成了一片,形成從易北河綿延至立陶宛的完整邊界,加強了對東部地區的控製和各領地之間的經濟文化聯係。其中維斯瓦河河口的取得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且是直通波羅的海的貿易通道。失去這一通道,加速了波蘭的封閉和衰落;占據這一通道卻為普魯士經濟重心的東移和加強它在波羅的海的經濟戰略地位創造了條件。

  弗裏德裏希二世死後。他的後繼者弗裏德裏希·威廉二世(1786-1797年)利用法國革命爆發後的歐洲危機,分別在1793年和1795年,兩次參與瓜分波蘭,與奧俄兩國一道吞並了波蘭殘存的全部領土。列強瓜分波蘭期間,波蘭人民曾舉行大規模起義反抗瓜分,但由於民族力量薄弱,鬥爭先後被鎮壓而失敗。普魯士因三次參與瓜分波蘭,其領土由不足 16 萬平方公裏增至31萬平方公裏;人口也由七年戰爭後恢複期的543萬增加到868萬人,成為德意誌境內最大的邦國。通過肢解波蘭,普魯士統治者終於實現了他們的宿願,把波羅的海沿岸的土地連成為一片。與以往的領土擴張有所不同,瓜分波蘭是他們首次未經戰爭,僅通過幾份協定,在形式上還經過波蘭議會和國王的“批準”,就分割和兼並了一個有光榮曆史傳統的民族的領士。這是波蘭的悲哀,也是普魯士曆史上難以洗刷的汙點。

  §§第二章 德意誌的巨變

  1789年,即在弗裏德裏希二世去世後三年,法國爆發了具有世界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一場超越本國國界的運動,法國革命對德意誌社會的影響比其他任何國家更為迅速和直接。法國革命激發了德意誌的民族意識,並通過革命戰爭和軍事占領動搖了舊的封建秩序,使它的所有部分,不論是通過合作還是反抗,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法國革命為標誌,德意誌進人一個巨變的曆史時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