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良孺,複姓公良,名孺,字子正。春秋末年陳國人。生卒年不詳。《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一行“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摧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說明公良孺身材高大,賢能,有勇力,傾家所有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對先生忠心耿耿。危急時刻敢於挺身而出,以死相拚。是孔子另一位忠誠衛士。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為“東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牟平侯”。明蠢靖九年改稱先賢公子。清又改稱先賢公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