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5章 孔忠

  孔忠,姓孔,名忠,字子蔑。春秋末年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孔子兄孟皮之子相傳他在其郎舅南宮敬叔的薦引下,與孔子著名弟子毖子賤同時進人仕途,當上鄒縣的長官。孔子很清楚自己弟子的底細,他知道孔蔑用心浮躁,學業不精,時常擔心其行政效果。後來,他帶著幾個弟子專門到鄒縣,一來想檢查下子蔑人仕以來有無政績,二來主要看可以為子蔑提供點什麽幫助。進入衙門稍事休息,就問子蔑道:“自任職以來可有沒有得失”,子此想了一下,回答說:“侄兒任職到今,沒有得著什麽,而有三失:一是王道高深未曾學好,難以付諸實踐,因而學問不精;二是體祿太少,不能分恤親戚,因而親戚日益疏遠;三是公事致多,無暇吊死問疾,因而朋友日少”。(《說苑·政理》)孔子聽他這樣說,心裏非常憂慮加上來鄒縣時的沿途觀感,全然不像單父那樣井井有條,安樂和睦,心裏更為侄兒著急。他稍作考慮,決定從子蔑所謂三失人手,給他補補課。於是對子蔑說:“這三失很容易求得:第一失,隻須用心研讀有關王道的書籍,必然大有收獲;第二失,隻須厲行節儉,戒絕奢華捧祿自然有餘;第三失,隻須辦事提高效率,自然有空閑時間與朋友應酬。總之,隻要踏實行己,自然會大有收獲”。子蔑也因治理鄒縣役有起色而苦惱,聽了叔父一番話,也來了精神。

  忙問什麽是行己之道?孔子耐心地解釋說:“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優”即是說,知道了不去奉行,不如不知道;親近人又不加信任,不如不親近;遇到快樂,不能因樂而驕;禍患將至,不能因思考而焦慮。孔子又進一步開導子蔑,為政要“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之優,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有之。”即應針對自己不能和不完備的方麵虛心學習,作必要的補充。不要拿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去懷疑別人,也不要拿自己的強項淩駕他人之上。終日出言不遺憂,終日行事不遺患。這才是智者的行為。(《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子蔑對師長的專程幫助和教誨深表感謝,保證按師長的教導實力奉行。至於鄒縣究竟治理得如何,史料無載,不得詳知。從上述材料來看,雖然子蔑的直接言語不多,但從孔子對他因材而施予的教誨,可以看出他的大概。可以說,子蔑雖然憑借親戚的幫助很早就進人仕途,但由於學問粗疏,致使他行政乏術,許多基本的政治理論都役有掌握清楚,自然談不上治績。也許經過孔子多方幫助教育,終有所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被封為“議陽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鄆城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