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1章 巫馬施

  巫馬施(前521一?〕,姓巫馬,名施,字子旗,又作子期,亦稱巫馬旗。春秋末年魯國人,也有人說是春秋末年陳國人。生於公元前521年,卒年不詳,小孔子33歲。相傳師從孔子期間,曾隨子路在陳國宛丘砍柴,見陳國富人處師氏驅華車百乘在那裏遊樂。子路對巫馬施說:“得此富,終身無複見夫子,子為之乎”,巫馬施扔下打柴的鐮刀歎息說:吾嚐聞之夫子:勇士不忘喪其元(頭),誌士仁人不忘在溝壑。子不知予與?試予與?意者其誌與?即是說巫馬施曾聽孔子教誨:勇士不傳惜其頭顱,誌士仁人也不在意自己身處困境。子路如此問他,是不了解他呢?還是試探他?或者本來就是子路本人的誌向?子路聽了巫馬施的反問,心感非常慚愧,背起柴禾獨自一人先回了住地(《韓詩外傳》卷二)。這段形象的文字,說明了巫馬施是一個祟尚道義,不客榮華富貴的人。他專心向孔子學習治國方略,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孔門弟子的行政風格。(淮南子》記載:巫馬施曾改變容貌,身衣便服去觀察子賤治理單父的情況。看見一漁翁抓到一條魚,很快又放回水中。巫馬施走卜前去問漁翁說:凡打魚的人,總想有收獲。如今您抓到了魚卻父放回水中,這是何道理?漁翁對他說:毖子立法不準任何人撈取小魚。我剛才所得就是一條小魚,因此就放了它。巫馬施回去向孔子作了匯報,並說:毖子的德政達到了最高境界。單父的百姓遵守法令已經成了自覺的行為,就像隨時有產刑在身邊一樣又問孔子,毖子治理單父為何能達如此境界。孔子說:我曾告誡過他有關治國的道理,即以扭行刑則令行禁止,唯天下至誠則能化。這就是必子得以成功的奧妙。從此可以看出,巫馬施對行政確有深刻的認識。《呂氏春秋·察賢》篇還記載了巫馬施在單父這個地方具體的行政實載,顯示出他獨特的行政風格:宓子殘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巫馬施以星出,以星人,日夜不居,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施問其故子毖子。宓子曰:“我之為任人,子之為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放逸”。說明巫馬施的工作作風與宓子賤“身不下堂而單父治”不同,而是“以星出,以星人,日律不居,以身親之。”即是披星蔗月。身體力行。以勤勉盡力,以身作則的苦行作風燕得了百姓的愛載,同樣達到了很好的行政效果。雖然有人認為這種治理還未達到最高境界,但足以說明巫馬施的行政能力和獨特有效的工作作風。在當時,巫馬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陳司敗曾經間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回答知禮。陳司致轉而拜揖巫馬施說。吾聞君子不黨(袒護),君子亦覺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孟子姓姬,諱稱同姓,放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孰不知禮!按照劄製同姓不婚。魯君與吳女都是姬姓,二人相婚自然非禮。魯君為掩人耳目,給吳女取名孟子。孔子卻說魯君知禮,陳司敗就譏諷孔子在祖護魯君。巫馬施很快轉告了孔子。孔子說:“我很幸運,有什麽過錯,別人必定指出來。隻是按照禮製的規定,臣子不能說君王和父母的過錯,因此才諱稱魯君知禮。”陳司敗將關係孔子身譽的事情轉告巫馬施,說明巫馬施當時在孔門和社會上確有不低的地位。自末漢明帝永平十五年起,巫馬施一直受到人們祭祀。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被封為。都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為”東阿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