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姓公冶,名長,字子長。關於其籍貫,通行有兩種說法:一是春秋末年齊國人,一是春秋末年魯國人。因缺乏詳細資料,無法進一步斷定。其生卒年月也不詳。《論語》中提及公冶長隻一次,即《論語·公冶長》之首章:“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繃繼(監獄)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可知公冶長曾蒙冤蹲過監獄,孔子沒有嫌棄他,而是替他開脫,並將女兒嫁給他,足見孔子對公冶長才品的認可。《孔子家語·弟子解》說他“為人能忍恥”。說明他心胸寬廣,不因被誤投監獄而耿耿於懷不能自拔。相傳他通鳥語,並因此而被誤投人獄。皇侃《論語義疏》引《論釋》日:“公冶長從衛反(返)魯,行至二界上,聞鳥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須臾,見一老姐當道而哭。冶長問之,姐日:兒前日出行,於今不反(返),當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長日向聞鳥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姐兒也。姐往看,既得其兒也,已死。姐即告村司。村司問日:從何得知之?姐曰:馬見冶長,道如此。村官日:冶長不殺人,何緣得知之廠因錄冶長付獄。主問冶長:何以殺人尹冶長曰:解鳥語,不殺人。主日:當試之,若必解鳥語,便相效也,若不解,當令償死。駐冶長,在獄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緣獄上相呼嘖嘖唯唯。冶長含笑。吏啟主:冶長笑雀語,是似解鳥語。主教問冶長: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長曰:雀鳴嘖嘖唯唯,白蓮水邊有車翻,撥黍粟,牡半折角,收斂不盡,相往呼啄。獄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複又解豬及燕語,屢驗於是得放。”這種說法,還見於《繹史》、《大成通誌》等文獻。這大概為後人演義之作,並非確有其事。但公冶長深諳鳥類之生活習性這一點,應當是可信的。類似的情況還見於《左傳·僖公二十九年》載介葛虜識牛鳴,《韓非子·解老》記詹何識牛鳴,《周禮·秋官》記載夷隸,貉隸二職掌與牛馬鳥獸言。這些人也非真識獸語,隻是熟知其生活習性罷了。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起,公冶長一直配祭孔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為“莒侯”。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又追封為“高密候”。明嘉靖九年稱先賢公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