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有能力,將會一事無成,因此,能力是成功的資本。但對很多人來說,發現自己擅長能做什麽事,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因為他們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
其實,不必看輕自己,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隻會羨慕別人,或者摹仿別人做的事,很少有人去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鎖定目標,全力以赴,所以不能夠成大事。這種人隻能怪罪自己。
據調查,有28%的人正是因為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職業,才徹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門坎,而邁進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對口職業”,而總是別別扭扭地做著不擅長的事,因此,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成大事了。實際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數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不平凡的——成大事者,夢想成大事,才華獲得賞識,能力獲得肯定,擁有名譽、地位、財富。不過,遺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總是不多。
如果你用心去觀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他們從事哪一種行業、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從很多例子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成就”要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專注和投入,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的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了解到必須全力以赴,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是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境遇是自己開創的,成功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輕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你也許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許真的可以變得“很不平凡”,而成為大家羨慕的成功者。
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腳踏實地是獲取成功的另一法寶。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立誌,有的人想當科學家、發明家或者大文豪,個個看起來誌向遠大,皆為成大事者之夢。年輕人難免都會“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學習的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科學家、發明家。培養一技之長,一步一步去累積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邁向成大事的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於:該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該有的過程一定要經過。人生充滿變數,一個人的成敗與否,不單看他的資質,而是毅力。人應該要有夢想,否則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與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條件必須日積月累地做好準備,你可以立誌做大老板,做大文學家,但絕對不要躺在那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