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沒有行動就無法接近你真正的人生目標。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行動的死敵是猶豫不決,即碰到問題,總是不能當機立斷,思前想後,從而失去最佳的機遇。這是經營一生強項必須力戒的一點。
“快!快!快!為了生命加快步伐!”這句話常常出現在英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留言條上警示人們,旁邊往往還附有一幅圖畫,上麵是沒有準時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絞刑架上掙紮。當時還沒有郵政事業,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發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誤要被處以絞刑。
在古老的、生活節奏緩慢的馬車時代,用一個月的時間曆經路途遙遠而危險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現在隻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穿越。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擱也是犯罪。文明社會的一大進步是對時間的準確測量和利用。我們現在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任務是一百年前的人們二十個小時的工作量。
成功有一對相貌平平的雙親——守時與精確。每個人的成功故事都取決於某個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一旦猶豫不決或退縮不前,機遇就會失之交臂,再也不會重新出現。
馬薩諸塞州的州長安德魯在1861年3月3日給林肯的信中寫道:“我們接到你們的宣言後,就馬上開戰,盡我們的所能,全力以赴。我們相信這樣做是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意願,我們完全廢棄了所有的繁文縟節。”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他在上午從華盛頓的軍隊那邊收到電報,而第二個星期天上午九點鍾他就作了這樣的記錄:“所有要求從馬薩諸塞出動的兵力已經駐紮在華盛頓與門羅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衛首都的路上。”
安德魯州長說:“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采取什麽行動,如果這個問題得到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是下一步該幹什麽。”
英國社會改革家喬治·羅斯金說:“從根本上說,人生的整個青年階段,是一個人個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階段。青年階段無時無刻不受到命運的擺布——某個時刻一旦過去,指定的工作就永遠無法完成,或者說如果沒有趁熱打鐵,某種任務也許永遠都無法完工。”
拿破侖非常重視“黃金時間”,他知道,每場戰役都有“關鍵時刻”,把握住這一時刻意味著戰爭的勝利,稍有猶豫就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拿破侖說,之所以能打敗奧地利軍隊是因為奧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鍾的價值。據說,在滑鐵盧企圖擊敗拿破侖的戰役中,那個性命攸關的上午,他自己和格魯希因為晚了五分鍾而慘遭失敗。布呂歇爾按時到達,而格魯希晚了一點。就因為這一小段時間,拿破侖就送到了聖赫勒拿島上,從而使成千上萬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有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幾乎可以成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那就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
化公為私的非洲協會想派旅行家利亞德到非洲去,人們問他什麽時候可以出發。他回答說:“明天早上。”當有人問約翰·傑維斯(即後來著名的溫莎公爵),他的船什麽時候可以加入戰鬥,他回答說:“現在。”科林·坎貝爾被任命為駐印軍隊的總指揮,在被問及什麽時候可以派部隊出發時,他毫不遲疑地說:“明天。”
與其費盡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千方百計地拖到明天,還不如用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務拖得越後就越難以完成,做事的態度就越是勉強。在心情愉快或熱情高漲時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遲幾天或幾個星期後,就會變成苦不堪言的負擔。在收到信件時沒有馬上回複,以後再揀起來回信就不那麽容易了。許多大公司都有這樣的製度:所有信件都必須當天回複。
當機立斷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無趣。拖延則通常意味著逃避,其結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種一樣,如果沒有在適當的季節行動,以後就沒有合適的時機了。無論夏天有多長,也無法使春天被耽擱的事情得以完成。某顆星的運轉即使僅僅晚了一秒,它也會使整個宇宙陷入混亂,後果不可收拾。
“沒有任何時刻像現在這樣重要,”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及奇沃斯說,“不僅如此,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著作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昂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願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會消磨,都會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或者會在懶散消沉中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