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馬化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投機者”

  馬化騰簡介:

出生時間1971年;

籍貫廣東潮陽;

畢業院校深圳大學;

專業計算機;

學曆本科。

1989年就讀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潤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

1998年創辦騰訊;

2000年騰訊贏利;

2001年將Q Gen品牌授權給廣州東利行經營;

2003年已擁有100多家專賣店;

2004年騰訊在香港成功上市。

馬化騰其人:

“QQ幫主”不濫情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有一個人人皆知的網絡第一大幫——QQ幫,奇怪的是,如此知名的第一幫派,它的幫主卻鮮為人知。QQ影響了3億中國人,但3億人裏知道馬化騰的,實在是寥寥無幾。馬化騰,就是那深藏不露的QQ幫主。

他的名字可以與新浪的王誌東和汪延、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以及網絡的後起之秀阿裏巴巴的馬雲相媲美。2004年末的CCTV中國經濟風雲人物榜上,馬化騰與另一位網絡巨子陳天橋,赫然在列,長長的一列入選名單中,沒有了昔日叱吒風雲的網絡英雄。中國網絡時代的文化語境,已經改寫了。

從小對天文和地理情有獨鍾,有著過人的想像力的馬化騰,卻從來沒有放縱過自己的想像力,他說他對天文和地理的愛好,隻是出於一種好奇。好奇心驅使著他走向了新新事物——網絡,好奇心讓他迷上了QQ,好奇心也讓他成為了新一代的數字英雄。國字臉龐,寬邊眼鏡,馬化騰從來就不掩飾自己的年輕,年輕或許幼稚,但卻擁有豐富的想像力。馬化騰是一個靦腆、害羞、不善言辭的人,他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思考,他的安靜讓他的想像力有著與眾不同的節製。

馬化騰曾好奇過股市,並親自搏擊於股海,且有不錯戰績,但他很快就抽身而出;他也曾沉迷於一個瘋狂的年代,網絡大行其市的時候,無數的數字天才們抱著輕鬆得來的錢無拘無束地大肆揮霍,他們將自己再定位為“投錢家”,在一些看似暴利的行業間愜意地輾轉徘徊,絲毫不顧及撒出去的錢是否在水麵上擊起了一朵浪花。

那個時候,馬化騰正春風得意,他的騰訊業已贏利,並且他的美國之行,也讓他收益不菲。

然而,馬化騰並沒有放任年輕人特有的衝動,他冷靜地意識到,一種不斷優化的商業模式和持久的經營理念,才可能使公司走得長遠。

馬化騰極其專注,在掌舵騰訊的幾年裏,他將其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騰訊上,將他從資本市場上辛苦籌來的所有錢,全部花在了QQ產品、服務和運營模式的優化上,這種專注讓他贏得了市場、投資者、合作者甚至競爭者的尊重。在經營QQ的幾年裏,沒有人懷疑過馬化騰天才的想像力,更沒有人懷疑過馬化騰驚人的冷靜和節製,冷靜、節製融合想像力,成就了他非凡的成績。然而,人無完人,想像力會讓思想脫韁,節製會釀造過分保守,冷靜於一個年少得誌的年輕人來說,未免也太過苛刻。馬化騰也有失算的時候。

他曾在一個不合時宜的時候,取消QQ號碼的免費申請功能,這讓當時還是小字輩的UC和網易泡泡有了可乘之機,否則這兩款即時通信軟件早就被QQ挑於馬下。在網絡遊戲瘋長的年代,他一時心血來潮出兵網遊,推出《凱旋》,事後《凱旋》這款網絡遊戲也徹底失敗。這款網絡遊戲的失敗之處在於,它根本同QQ風馬牛不相及,丟掉了QQ客戶端這個大本營,馬化騰雖有心成事,卻也是無力回天。

也許失敗更能讓人警醒,有過教訓的馬化騰總結出了自己的經營哲學。在頭腦發熱時,他會連續追問自己三個不得不回答的問題: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如果你不做,用戶會損失什麽嗎?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

有過成功,有過失敗,有過創業的艱辛,有過財富的擁有,所有該走的路走過之後,馬化騰也就真正成熟了。

馬化騰其事: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擁有3億幫眾的幫派。他們的電腦右下角都藏著一隻胖胖的小企鵝,他們用“嘀、嘀”聲表示問候,表示微笑,在鍵盤敲打之間,便完成了“千裏共嬋娟”的交友過程。這個幫派的幫主叫馬化騰,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一個33歲的年輕人,擁有10001的QQ號。

2004年年底,他被美國《時代周刊》(《Time》)和有線新聞網(CNN)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之一,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捧走“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獎杯。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他和QQ這隻小企鵝改變了3億多人的生活方式。

成功的不隻是QQ。依仗著3.5億的用戶基礎,騰訊在中國互聯網上呼風喚雨:切入門戶,一年內就直逼三大門戶網站;切到在線小遊戲,幾個月蓋過老牌的聯眾;做了個客戶端搜索,已經悄然排到了國內第四。

盡管QQ被認為是一個平均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的時髦玩意。但QQ幫裏,有一個最忠誠的老齡用戶,他經常用手寫板來寫字,上QQ聊天。他還經常進騰訊的BBS去跟人討論、爭執,將他看到、聽到的一些負麵東西傳遞給馬化騰。他就是馬化騰的父親——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或許正是由於父親的鼎力支持,使馬化騰也不完全承認QQ在年齡上的局限性:“七八十歲也有上QQ的呢。”

馬化騰是個O型血的天蠍座男人,熱愛天文,據傳還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黑客。人們看見他躺在一堆QQ公仔中露出的孩童般笑容,就給他下了斷語——“玩也出生產力”,僅管這有落入神話英雄的俗套之嫌。雖然私下裏騰訊公司員工覺得他是很孩子氣的人,他也曾揚言想帶著狗去上班,但馬化騰仍然覺得,做個以網絡謀生的商人,並不比做傳統實業的企業家更具浪漫色彩。“所謂的玩,是想知道這個東西為什麽好,用戶為什麽會喜歡他,是用一種研究的心態去嚐試”。從一開始接觸網絡,馬化騰就是這樣的實用主義者。

超級網迷

1984年就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的馬化騰,在上大學之前,曾經非常喜歡天文和地理,家中到處都是有關天文和地理的雜誌。但讀大學之後,他忽然發現,這些樂趣離現實太遠了,於是,他開始從編寫軟件和研究計算機網絡中尋找樂趣。他發現自己麵對網絡原來是如此興奮,並且網絡使他結交了更多的朋友,這些朋友甚至現在還是他重要的合作者。

在深圳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計算機水準已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克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盤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已有許多網迷在慧多網上就早早體會到網絡的樂趣了。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裏搞了4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聲名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隻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

通過網絡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隻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隻要去做,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馬化騰回憶說。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公司,開始做軟件工程師,並且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除了工作,這個不愛說話的年輕人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網,馬化騰說:“隻有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許多軟件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件甚至成了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卻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能被更多的人應用,能賣出錢來。”

實用軟件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件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贏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當時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件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最關鍵的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元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那一年,網絡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麽不可以抓住?”馬化騰說:“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麽,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絡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裏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絡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麵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

偶然的一次機會改變了馬化騰的一生。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麵,他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立即就注冊了一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英文界麵的ICQ,在中文用戶中想推廣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於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說幹就幹,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張誌東合作,在深圳注冊了深圳的騰訊計算機係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一個中文ICQ軟件,從此踏上了創業征途。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隻是公司的副產品。

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隻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隻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賣掉QQ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熱烈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托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隻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隻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裏麵,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裏麵運行”,馬化騰回想當年頗有些感慨。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隻好告吹。

軟件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隻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

馬化騰後來說:

“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那個時候,許多人對於這間成立僅一年的小公司為什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融到220萬美元的資金一直非常驚訝,但馬化騰卻認為理應如此。騰訊完全是有備而戰,融資之前就對國內成功的風險投資個案加以研究,加之ICQ項目市場巨大,懂網絡的投資者對其青睞有加毫不奇怪。

1998年以來,新浪、搜狐以及其他同行的融資故事激勵了馬化騰。1999年4月,他決定去找錢。而在找錢之前他和夥伴們有一個重要的舉措:完善公司的股東結構。他們想吸納一個真正懂得資本運作的人來幫助公司構建藍圖,並借此形成能夠吸引投資的公司管理層。在他們看來把懂技術開發、公司管理和融資運作的人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地團隊是融資的基礎。香港一個資深投資商成為他們的目標,該投資商與香港盈科數碼的縱深聯係,使騰訊的3個年輕人相信會有大的機會產生,他們建議其加入騰訊並毫不猶豫地給了他相當比例的公司原始股。

馬化騰的長處在於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完善它。完善股東結構之後,馬化騰確信隻有好的商業模式才會賣到好價錢,就不斷改進自己的商業計劃書使其更加規範。據說,騰訊的商業計劃書一共推出了6個版本。而他們最後融資的數目與其商業計劃書中所需要的錢恰恰吻合。

不斷有風險投資商上門,在如何獲取合適的投資額又維護公司原有價值及股東利益問題上,馬化騰有自己的原則,我們明白自己的價值,絕不會把公司低價解決。

馬化騰說:當時國內有許多上市公司很想買騰訊,以便為自己塗抹高科技概念,但我知道他們絕不會關心騰訊的發展,隻是為了圈錢而已。因此一個小公司更要有自己的原則。最後騰訊選擇了IDG和盈科數碼兩家投資商,二者各投110萬美元並各占20%的股份,騰訊的年輕人保留了60%的股份。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裏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馬化騰意識到,隻有一種不斷優化的商業模式和持久的經營理念,才可能使公司走得長遠。

2001年時,國內新浪、搜狐、網易等網絡公司已經做成規模,通過上市獲得了新的資本支持,並且這些網站通過推出收費業務加快了贏利。可是騰訊並不具備擴充資本和推行收費業務的條件,因為騰訊畢竟是一家隻有18人組成的公司,又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當QQ注冊用戶已經達到2億時,公司出現了資金緊張的問題,市場也曾一時盛傳QQ將收費或者停止服務的消息。

天無絕人之路,中國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改變了騰訊的生存狀態。馬化騰想到通過與運營商“二八分賬”的協議實現業務增長(運營商20%,騰訊80%),這就是移動QQ的誕生。2002年,移動QQ占到騰訊公司整體業務收入的70%,騰訊又推出了非常QQ男女、彩鈴、圖片等服務形式,用戶反映很好。

用心專一

2000年6月,騰訊開始贏利,並且在隨後的兩年多裏保持了業績的穩定增長,現在年收入已經過億元。在互聯網這片江湖上,馬化騰的“封喉之劍”就是小企鵝QQ。“他是一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業內夥伴提到這位年輕的老板,都會用“專注”這個詞。在“三五月”熱點便會輪流轉的網絡界,騰訊5年都在做而且隻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惟一專注從事網絡即時通訊的公司。

比如現在街頭隨處可見的QQ族產品開發,馬化騰坦言:“最初騰訊也想自己做,但是經過反複考慮,還是決定將這些產品從主體業務中分離出去,以授權形式外包出去。這樣雖然要損失掉一部分利潤,但是可以讓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QQ係統的完善上。而且,我們對玩具行業不熟悉,這種方式可以使我們規避跨行業的風險。”

2001年底,騰訊授權廣州東利行公司生產、經營QQ族產品,很快東利行Q-GEN專賣店在全國已經超過了100家,並以很快的速度擴張開來。雖然騰訊直接利潤有些損失,但Q-GEN為騰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益——遍布各大中城市的Q-GEN為騰訊省下了大量的廣告費用。

當然也有許多娛樂公司、出版社找上門來談合作,計劃都很宏大,也很吸引人,但馬化騰覺得超越了騰訊的能力範圍,都拒絕掉了。“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已經成為現在騰訊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騰訊成功了,馬化騰出名了。如今,騰訊QQ已經擁有超過1.6億人的用戶群和730萬付費會員,同時擁有1310萬的注冊短信用戶,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即時通訊運營商。

然而,隨著免費即時通訊的不斷開發,即時通訊工具如微軟的MSN、網易的泡泡、UC、ICQ、Yahoo Messenger、Microsoft。NET Messenger、AOL的Instant Messenger等等,層出不窮,他們紛紛向QQ的壟斷地位發起進攻。麵對競爭,馬化騰並不擔心,因為即時通訊市場非常特殊,並不是簡單地賣一個軟件產品就可以了事的。

產品、服務、運營三者任何一方麵缺位,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騰訊在國內運營了幾年,這方麵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而其他的新產品從構築運營、服務體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談到這裏,這位年輕的CEO舉重若輕地說:“在戰略上我們歡迎競爭,但在戰術上我們非常重視競爭對手。我們會作很多具體的分析,比較各自的優劣短長,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事實上,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騰訊早已采取了相應的策略。前不久,騰訊公司在北京舉行了一個活動,慶祝他們剛剛推出一年的QQ遊戲突破100萬用戶。而QQ遊戲的推出正是騰訊挖掘用戶在即時通訊以外的娛樂需求以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一個重點。

馬化騰對未來有著自己清晰的設想。他預計2005年騰訊將繼續加強網絡遊戲業務,並殺入網上拍賣業務市場,從而使騰訊的整體收入有所提高。在網絡遊戲業務上,騰訊計劃今後每月至少推出一款小型在線遊戲;每3個月推出一款中型規模遊戲;每9個月推出一款全方位的多角色遊戲,而這些遊戲軟件,騰訊將自行開發。

有專家分析認為,網絡遊戲市場與過去的即時通訊市場不能相提並論。目前騰訊已不具備客戶渠道的壟斷性優勢,目前騰訊的網遊產品也不具備獨特優勢及差異化。也有人認為,遊戲還是和QQ聯係在一起優勢會大些。麵對這些問題,馬化騰笑了,他說:“每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領域,我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新的領域是不是我們所擅長的;第二,如果我們不做,用戶會蒙受什麽樣的損失;第三,如果做了,我們在這個新的領域中具有怎樣的競爭優勢。”

經過長時間準備,馬化騰得出了成熟的答案。這位以“聊天”起家的年輕CEO表示,他不會放棄自己鍾愛的QQ軟件,但也要向更大的市場進軍。

群狼環視

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主板上市,這使得騰訊再次獲得了穩定的資本支持。馬化騰又開始有了新的夢想:“下一步我們就是繼續以較低的成本開展新業務,並且在新業務和新功能方麵通過即時通訊增加客戶黏性,而不是分散精力,這是我們和其他國外工具競爭的籌碼。對於騰訊而言,3億注冊用戶是發展業務的基礎,我們甚至可以發展電子商務,在客戶端推出C2C多種功能。”

福禍從來兩相依。上市對騰訊是個天大的喜訊,卻也將騰訊卷入了無邊的煩惱中,來自各個層麵的競爭者,開始一齊向騰訊湧來。2004年1月18日,微軟正式透露了其第一個中文公開測試版MSN

Messenger7. 0中文測試版的下載情況:從去年12月3日開始上線下載的45天時間裏,共下載150萬。這是軟件巨頭——微軟決定將MSN在中國作為一個獨立品牌單飛以來,第一次公布此類數據。在此之前,雅虎推出了雅虎通,TOM與全球著名的即時通訊公司Skype上線了TOM-Skype。三大門戶網站也無一置身局外:網易推出了“網易泡泡”、搜狐擺出了“搜Q”,新浪斥資近兩億元收購了“朗瑪UC”。再加上即時通訊聯盟的IMU、阿裏巴巴的“貿易通”、ICQ重入中國和最重頭的騰訊QQ,即時通訊市場已經是群雄分立了。

“就目前情況看,到最後頭破血流可能隻算是受輕傷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2005年,即時通訊的一場亂局不可避免。“門戶網虎視眈眈,新軍前赴後繼”,雅虎中國總裁周鴻禕這樣描述國內即時通訊市場的現狀。

能吸引這些巨頭進入的,毫無疑問就是由中國數量巨大的網民和手機用戶支撐起來的市場。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5年1月19日公布的數據,截至2004年底,中國上網用戶數達9400萬。“在過去兩年的時間內即時通訊中國的用戶增長率達到240%,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市場”,微軟MSN新興市場區域總經理莎朗·貝莉這樣評價中國即時通訊市場。

但這隻是一個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已有人從中取得了真金白銀,這個人就是馬化騰。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主板上市,以其創始人馬化騰為代表的12位高管因上市而成為巨富,“騰訊財富效應”刺激著曾在這市場外圍徘徊的神經。

目前,在用戶最常用的即時通訊軟件中,騰訊QQ以70%的使用率遙遙領先,其他即時通訊軟件與騰訊QQ相比,在用戶規模上仍然有著極大的差距,位居第二位的MSN則隻有11%。

而在騰訊掀起的即時通訊財富巨浪後,各大門戶再也無法穩坐釣魚台:雅虎中國郵箱擴容,雅虎通也順勢而出,在郵箱擴容的背後,隱藏著爭奪即時通訊市場的遠大計劃;網易把網易泡泡的用戶群定位在辦公用戶和中小企業商業用戶上,網易已有的1.7億注冊用戶是網易的先天優勢;在新浪巨資收購了朗瑪UC之後,汪延也開始對自己在用戶資源方麵的優勢充滿自信:“新浪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以及龐大的忠實用戶群,而朗瑪UC則具有創新的內容服務和領先的技術基礎。”

騰訊已然身在群狼重重覬覦之中,處境並不樂觀。

新的挑戰

雅虎中國通信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毛新認為:“目前市場的變化對於騰訊應該會有威脅。騰訊的成功主要得益於進入市場比較早。騰訊比較單調,不具備其他資源。未來幾年,整個市場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各公司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而騰訊的優勢將逐漸弱化。”

馬化騰顯然是感受到了這種威脅,他正積極尋求更為豐富和差異化的增值服務,以增加用戶黏性,守住自己的位置。騰訊目前的發展重點是遊戲、音樂、群、用戶定製等,2005年內還可能推廣新的通訊錄、博客服務、視頻音頻服務等。同時,騰訊方麵還強調,QQ。com也已經是個成熟的內容網站,現在訪問量已經排名第四,它會和QQ客戶端形成一縱一橫互相支持的業務模式。

但是光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年輕、靦腆但足夠精明的馬化騰顯然看得更遠些:將有線的QQ與無線的移動通訊網絡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力保QQ的老大之位。2004年4月,騰訊與廣州華仕科技推出基於對講式手機(PTT)的合作,騰訊QQ與PTT結合推出增值服務,例如在QQ上即可與PTT手機用戶交流通話,PTT用戶亦可給QQ好友留言、網上聊天等。這將是有線係統與無線係統的緊密結合。

隨著眾軍的紛紛殺入,市場人士一度認為,2005年中國即時通訊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並不認為誰可以把QQ幹掉。QQ依然會占領很大的市場份額,但不再會是一家獨大的壟斷性份額。

像微軟這樣的巨頭,技術力量和服務體係毋庸置疑,MSN應該屬於世界範圍內最強勢的即時通訊軟件。它不但可在PC機的主流操作係統Windows上進行,而且在掌上電腦、智能手機上也有相應的客戶端可供使用,與其他辦公軟件的協同更使其在辦公領域中競顯競爭優勢。

市場人士預計,再過一年時間,當各方資源手段被完全使用後,到2005年底,即時通訊市場將有可能出現一個階段性的局麵,到那時有人就會因為體力不支而宣布退出。

身處風口浪尖的馬化騰,也許對海水的鹹味有最敏捷、最深刻的感知。仗劍獨行即時通訊市場數年後的今日,馬化騰也日益覺察到自己遇到了最強的競爭對手:微軟的MSN。對這個超級殺手,有人預言,MSN攜領先的技術與服務、強大的功能、雄厚的資金、創新性的商務模式和本土化戰略進入中國之時,就是QQ悲劇性命運的開始。

因為微軟的精明在於,它將MSN與Windows捆綁,隨著對操作係統的升級,中國人對MSN便很快“家喻戶曉”了。在此之前,盡管騰訊QQ已經占據了國內即時通訊市場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表麵上可以說滴水不漏,但事實證明,MSN已經搶去了它的“半邊天”,成為企業職員們相互通信的首選工具。為什麽?原因很簡單,QQ過於偏重休閑娛樂,而MSN卻適合商務使用。不管如何,這都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時通訊市場的細分已經是大勢所趨。

年紀輕輕的馬化騰,此刻卻有著足夠的冷靜,他並不認為微軟與騰訊的較量會占絲毫的上風,相反對騰訊的未來他更有信心,他說:“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多變的市場,騰訊創造競爭力的方法就是緊密跟蹤市場,超前地思考。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最強的競爭對手當然是微軟的MSN,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騰訊應該並不懼怕來自微軟的競爭。雖然對於騰訊來說,微軟MSN進軍中國應該算是最大的挑戰,但隻要我們避開他們的鋒芒,就會發現微軟其實並不可怕。”

“微軟要正式進軍中國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畢竟各國的市場情況並不完全相同。具體到中國市場上來講,一來我們會從定位上考慮和他們分開來,微軟是個很大的公司,他們主要針對企業用戶,那麽我們就更偏向於娛樂化一些,把我們原本就具備的優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二來中國的市場很大,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餘地,這也使得我們更有信心。”

馬化騰曾說過:“騰訊能夠走到今天,一個是機會好,一個是善於接招。”一個足夠專注和冷靜的人,他的話語有理由讓人相信,騰訊的未來在接招、收招之間將會更好。

對中國營銷的貢獻和影響:

“馬國王”有夢

上市了,有錢了,馬化騰的腳步也明顯加快了,一步一步走、一口一口吃,太慢了,馬化騰想用更快一點的超常規方式,那就是收購。

前不久,馬化騰公布了收購的四個方向:無線增值,主要是2.5G方麵的技術服務,包括MMS、WAP等;互動娛樂,主要是網絡遊戲、Avatar等;網絡內容,包括多媒體、音樂、電子雜誌等;電子商務,不過這個電子商務將和QQ密切關聯,而不是獨立的電子商務網站,馬化騰表示C2C拍賣模式比較適合QQ的社群屬性。

方向清晰,是因為馬化騰對網絡、對營銷的理解,有了更為成熟的突破。

最近幾年來,有更多的人開始使用搜索引擎、網上銀行、在線交易、網上招聘、即時通信、網上視頻、收費郵件、網上短信、網絡遊戲等業務,人們的上網用途和上網目的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有更多人切身感受到,互聯網的確能給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帶來便利。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正在超越單純地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行為,開始真正思考並實踐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多媒體音視頻技術和網絡海量資源去為用戶創造價值,開始關注用戶的感受和體驗,為用戶提供適用、易用的一站式服務,互聯網經濟的回暖正標誌著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與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

而馬化騰恰好迎合了這個正在到來的趨勢,他以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產業的營銷思維開創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時代。在中國營銷曆史上,“病毒”營銷和人群經營思想的出現,僅僅停留在翻譯過來的國外書籍上,而中國的商業實踐並沒有一個有力的支持範本。馬化騰彌補了這個空白,並將這個空白上填補得無比燦爛。

互聯網運營雖然本質上與傳統產業的營銷思想殊途同歸,他們都是為了找到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人群,並在為人群提供價值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回報,但互聯網有著自己人群經營的優秀特質。網絡以它獨有的趣味性吸引了大量追新求異的人群,他們在互聯網上根據不同的喜好,類聚成了一個個不同文化的虛擬社區,他們並不需要如傳統營銷一樣,花費巨額的宣傳費用,才能凝聚目標人群的注意力,他們僅僅隻需要甩出一個“病毒”,目標人群中隻要有一個被“傳染”,“病毒”就立刻會呈幾何級數四散開來,“傳染”所有的目標人群。

馬化騰的QQ,就是一個有著十足傳染力的“病毒”。

擁有了一個有著共同特質的目標人群,僅僅還隻是馬化騰的開始。馬化騰有著更為宏偉的商業夢想,這也是他不同於第一代網絡人的地方。第一代網絡人之所以一個個先後如泡沫般的破滅,是因為他們隻是熱衷於製造注意力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群,卻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人群去實現他們本身的商業價值,增加的人群反而成了他們快速滅亡的負累。而馬化騰則不同,馬化騰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得益於他出眾的“人群經營”思想。

無疑,馬化騰擁有一個年輕有活力的人群。他清楚地知道,這部分人群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他們的背後,有著無數覬覦他們的商家,馬化騰所要做的,就是整合所有商家的產品和服務,形成一個供QQ人群自由消費的平台,而他則在其中坐收“媒介”的漁利。

於是,馬化騰將QQ特許外包,與移動運營商聯袂合作,在QQ客戶端和網站上形成一個綜合的虛擬商業世界,在那個世界裏,休閑、購物、娛樂等應有盡有,他所提供的服務越到位,人群的黏性越強,忠誠度也就越高,馬化騰資源整合的空間越大,獲利空間也就越大了。

盡管競爭仍然存在,但馬化騰心中的方向早已分外明了。他將騰訊未來的整合,分解成了三個層麵的大趨勢:首先在應用層麵,互聯網產業將呈現傳統門戶網站與IM、移動或固定終端、網絡應用增值服務、電信網、廣電網的深度整合趨勢;其次,在商業模式上,互聯網產業將呈現與傳統產業深度整合的趨勢;最後,在社會責任上,互聯網與社會正確文化導向的深度整合趨勢明顯。

馬化騰顯然是想構築一個基於網絡世界之上的現實世界的升級版,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是一個網絡上的“馬站長”,他更想成為中國3億QQ人群的“馬國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