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1795年10月15日)可是個大日子,乾隆皇帝就是在六十年前的今天登基即位的。
一大早,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們,舉行了一次皇代會。在會議上,乾隆高瞻遠矚地指出:“為了大清帝國長治久安,永葆活力,我決定正式讓位。同時我建議,就由我們家的老十五、嘉親王愛新覺羅·永琰擔任大清國的一把手吧。”
大臣們聽了,有的麵帶微笑,有的愁眉苦臉,有的不露聲色。永琰早就得知自己已經被立為儲君,所以看到詔書後仍舊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
“嘉親王寬厚仁慈,勤學認真,在朕看來是皇太子的最好人選。朕這就下旨,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皇太子移居毓慶宮!”
“永琰,你名字中的‘永’字為常用字。朕考慮到君主名諱,避諱起來很是不便,便決定將你名字中的‘永’字改為‘顒’字,你意下如何?”乾隆看了看永琰說道。
“兒臣領旨謝恩!”
“諸位愛卿還有什麽話要說?”乾隆又看了看群臣說道。
“皇上!臣等懇請皇上繼續執政!自皇上執政以來,國勢強盛,天下太平,百姓們舍不得皇上您,臣等也舍不得您啊!”福長安的一批幕僚正等著這一刻,連忙跪下來表自己的忠心。
“諸位愛卿的心意朕領了,但朕作為一國之君,如何還能出爾反爾?”乾隆望著跪下去的大臣們,心裏十分舒坦。
“至於禪位大典,朕打算於冬至日舉行。”乾隆環視了一下大殿中的臣子,吩咐道。
“是!”大臣們聽了,齊刷刷地跪了下來。
乾隆皇帝結束了一代帝王六十年的政治生涯。隨著乾隆帝王生涯的謝幕,滿清第一大寵臣和珅的地位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就連他自己也感受到了周圍那洶湧的暗流……
退了朝,顒琰精神不振地回了府,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裏,任誰叫都不肯出來。
府上的人都已經得知了主子被立為接班人的事情,高興還來不及,都不明白他怎麽會這樣消沉。
這時,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少婦輕輕地走了過來,她就是顒琰的結發妻子喜塔臘氏。喜塔臘氏是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的女兒。她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進宮,成為十五歲的皇子顒琰的妻子。八年後,喜塔臘氏生下了兒子,更為顒琰所珍愛。
喜塔臘氏推開房門,緩緩地走到顒琰身邊,有些不解地問道:“王爺已經被立為接班人,難道不是天大的喜事?怎麽還會如此消沉?”
“你有所不知,我這個接班人不過是個擺設而已,大事小情還得由我家老頭子做主!老頭子二十五歲就是一把手了,而我三十五歲卻仍舊是個傀儡太子!”
“既然您已經被立為接班人,又何必著急?禪讓大典不是就在冬至日舉行嗎?到時候您就是名正言順的一把手,國家大事還不是得交由您來處理?”
“我怎能不急!今天在朝堂之上,福長安等人大張旗鼓地請求老頭子繼續執政,說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不願他退位!難道我這個接班人就那麽差勁?”顒琰想起福長安一黨的嘴臉,心裏就別提有多煩了。
“老爺怎麽犯起了糊塗,跟福長安這等人計較起來?雖然目前朝中滿是和珅、福長安的黨羽,但您對他們的冷淡哪位大臣看不出來?天下早晚都是您的,凡是有些遠見的大臣隻怕都會脫離他們,慢慢的這朝中自然都是您的人啊!”喜塔臘氏在為人處事上要比顒琰冷靜許多。
“道理是如此,隻是……”聽了妻子的話,顒琰的火氣消了不少,但還是非常擔憂。
“聽說皇上要您入主毓慶宮。日後住在皇上身邊,接觸朝臣的機會也就多了,咱們正可以借機慢慢培植親信。如今您勢單力孤,就算大權在手也不能輕舉妄動啊!”喜塔臘氏見丈夫還有些想不開,又繼續勸道。
“哎……”顒琰聽了不再說話,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
從此,皇太子顒琰移居毓慶宮。隻待冬至一到,乾隆舉行禪讓大典,他就可以親自執政,成為清王朝的第七代領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