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光鼐離京不久,殿試就照例舉行了。這次殿試由紀曉嵐、和珅擔任讀卷官。王以銜雖然參加了殿試,但是老師蒙冤,哥哥被趕走,他早已經心灰意冷。盡管發揮有些失常,但王以銜仍舊答得十分精彩,紀曉嵐一見便喜歡上了他,最後推薦到乾隆那裏,被點為狀元。
這麽一來,和珅有些坐不住了,皇上把王以銜錄取為狀元,是不是說明他對自己檢舉揭發竇光鼐頗有不滿?倘若自己不加解釋,隻怕會被皇上誤會。所以,他來到圓明園,請求覲見。
“你怎麽又來了?”乾隆一見和珅,漫不經心地問道。
“皇上,奴才為竇光鼐一事而來。皇上見狀元為王以銜,定會以為奴才檢舉揭發竇大人是誣蔑,奴才哪裏有那樣的心思啊,不過是秉公辦事而已!”和珅連忙跪在地上解釋道。
“你忠心可表,朕無意責怪你,快起來吧!”乾隆嘉許地說道。
“謝皇上!”和珅見乾隆怒氣已消,連忙磕頭謝恩。
“和珅啊,既然你來了,朕有幾句話想和你說說。我作為大清帝國的第六代領導人,已經趴在龍椅上足足六十年了。此前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我也能跟我的爺爺康熙一樣在皇位上趴足了六十年的話,那麽,我就會離休,將皇位傳給兒子……現在,六十年的大限就已經到了,該是退位的時候了。”乾隆緩緩地說道。對於這件事,他已經暗自想了許久許久,今天終於將這番話說出了口。
“皇上!”聽了這番話,和珅掉下淚來,“奴才已經跟了您幾十年了,就讓奴才侍候您老萬年龍歸大海,再侍奉下一代君主豈不更好?”
“朕既然已經許諾過了,總不能吃的石灰——放的白屁(說話不算數之意)吧?更何況,朕雖退位,可還是太上皇嘛。”乾隆見和珅痛哭流涕的樣子,心裏舒服了許多。雖然自己執意退位,但看見大臣們希望自己繼續執政仍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
“奴才不敢,隻是奴才總覺得心裏不是滋味……”和珅哽咽著答道。
“好了,退下去吧!過些日子,朕自會昭告天下。”
離開圓明園,和珅的心裏翻江倒海。他怎麽都沒想到,乾隆突然之間就要提前退休了。他轉念又想,也許這隻是賣弄個玄機,趁機考驗一下諸位大臣及皇子的忠心?
幾日來,和珅的腦子裏一直都充斥著乾隆退休的事情。乾隆退休,又由誰來接班?這位新皇上能否接納自己?又該如何在新皇上與舊皇上之間周旋?可是,想來想去,他最終也沒能給自己一個答案。
戰爭年代,要獲得權位,最好的辦法是造反,自己當皇帝。和平年代就不能這麽幹了,造反的成本太大,而且十分不容易成功,但一步登天、青雲直上是每一個人都夢想的事。於是諸位大臣們退而求其次,尋找將來皇位的繼承者。因為皇帝總有一天是要死掉的,如果在他死掉之前成為繼承人的心腹,將來必能被委以重任。
但這一行也有風險,因為考慮到皇帝的特殊身份和興趣愛好,以及我國長期以來男女不平等的狀況,在很多情況下,皇帝的兒子數量皆多不可數。而如果你遇到一個精力旺盛的皇帝(比如乾隆),那就麻煩了。
所以說擁立繼承人可實在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可以比作一場賭博,萬一你押錯了寶,下錯了籌碼,新君並非你所擁立的那位,那就等著倒黴吧。你的主子都完蛋了,你還能有出頭之日嗎?
這天,和珅碰到了福長安,就把皇上打算退休的消息告訴了他。
“那由誰來接班?”在福長安看來,目前最主要的就是由哪位皇子接班的問題。
“你覺得呢?”聽了福長安的疑問,和珅反而問起了他。
“在我看來,八皇子永璿既沒有威望還有些殘疾,皇上定不會選他;十二皇子永璂早就被打入冷宮,自然也不會是他;永璘年紀最小且貪玩生事,也不會是他。想來想去,太子應該就在永瑆、永琰當中了。”福長安逐個分析了一番,最後也沒說出確切的人選。
“哎……”和珅重重地歎了口氣,“若是永瑆還好,用錢就可以把他服侍得好好的。若是永琰就不好辦了……”
永瑆愛財幾乎是人所周知的事情。王府內的銀子就有上百萬,可他就連花一個銅板都要左思右想,遲疑不決。那可真是把銅板都串了肋骨上,拿的時候,一個個都用鉗子往下硬扯,就是扯下來也全是帶了血絲的。
“這事情也難說,永瑆的確愛財,或許在皇上眼中那不是愛財,而是勤儉節約。所以,這兩邊的人物咱們萬不可輕易投靠,還是等等再說。”和珅在這件事情上可是十分謹慎,一招走錯,全盤皆輸啊!
“我還擔心,隻怕這事情是皇上在考驗我們。古往今來,沒有哪個皇上放著皇位不想做,偏偏要做太上皇的。所以,咱們還是得完全站在皇上一邊,一旦皇上提出退休,也一定要請求皇上繼續執政。”和珅說出了自己的主意。
“好,一切都聽你的!”福長安滿意地笑了起來。看來,他沒有跟錯人。和珅對於朝事,總是能看得十分透徹,讓自己避免許多風雨,更可以讓自己迅速升遷。
兩個人又商量了好半天,福長安才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