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壯圖的複奏很快就呈遞給了乾隆。乾隆一看複奏,大為不悅。
乾隆當然是個了不起的皇帝,在位期間不可能隻是沉湎於做詩、旅遊、玩收藏、搞文字獄。他天性聰明,自視甚高,更喜歡別人把自己抬得很高。
由於個人對文學的興趣愛好,創作了那麽多詩,刻印出版後靠牆碼起來,也要頂上天花板了。乾隆一向認為自己是個“懂行”的“文治”高手,除了想方設法“炒作”自己的詩歌和一係列文化工作成果,也挖空心思渲染他的“蓋世武功”。
他不想在曆史上隻給人留下個業餘文學愛好者形象,那樣顯得太文弱秀氣了,別讓人將自個兒看成又一個李後主。那不成!得把“武功”也同樣顯示出來。隻是千萬別誤認為乾隆是從峨嵋山下來的武林高手,他要炫耀的“武功”,是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皇帝的軍事政績。
尤其年事漸高、日見老邁之時,乾隆更熱衷於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文治”“武功”兼備的皇帝,他愈發愛聽人對自己的歌功頌德,也不怕被人吹噓得頭暈,馬屁拍得發高燒,隻嫌人吹得不夠,拍得不到位。
他漸漸開始不失時機在許多場合公開發表“談話”,有時是在接見赴“千叟宴”的老頭,看似和老人們一起親切地絮絮叨叨,順便又說到自己一生幹了哪些事。有時是和軍隊領導幹部一起座談,提到某年某月平大小金川、平回部的戰事。有時是跟身邊的大臣要員談心,或者慰問離、退休幹部以及某次朝會上,他會再三再四地強調說自己是個“十全老人”,並且樂嗬嗬地說自己是文治武功古今第一人。
尹壯圖竟然在他“十全老人”麵前稱滿清朝臣中全都是貪官汙吏,說天下怨聲載道,百姓水深火熱,將他的百年偉業一筆抹消,他又豈能願意?
對於皇上的這種心理,和珅是最為清楚的。他見到尹壯圖的複奏後,心裏懸著的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皇上,尹壯圖此舉實在有些荒唐,倘若他隻稱直隸、山東、河南、江浙、廣西、貴州有些貪汙官員還情有可原。可他竟然說各省風氣都是如此,難道咱們大清官員個個都是貪官?這樣豈不是把皇上五十五年的豐功偉績一筆勾銷了?”和珅的話十分刻毒,句句都說在了乾隆的痛處。
“對這‘議罪銀’製度,朕本也有些擔心。吏治腐敗,督撫貪汙,朕的心裏也有一本明賬。可是要照尹壯圖這麽說,實在有些過分了。”
“尹大人不是請旨派大臣同往各省察望嗎?皇上自然可以應他,倘若尹壯圖所言屬實,奴才甘願受罰!不過,尹大人在奏折中提出要官員秘密查訪實在是不成體統。這樣不僅打擾各方官府,隻怕也會攪得各地百姓不得安寧。”
對秘密查訪,和珅十分反感。當初國泰一案就因為錢灃的秘密查訪,致使自己一片辛苦付之東流,如今更不能讓尹壯圖得逞。
“嗯,言之有理。派誰去比較合適?你看戶部有什麽適合的人選沒?”
“戶部?”見皇上詢問他查案的人選,和珅高興不已,連忙推薦自己的心腹慶成。
“好,就依你的意思吧!”乾隆同意了。
於是,尹壯圖與慶成一起去各省調查府庫。皇上要求他們每到一處必須五百裏快馬通知各地,不使地方驚慌,而且二人必須尊重地方上的官員,不得以欽差的身份壓人。尹壯圖要聽從慶成的安排,助慶成行事。
尹英圖得知後,哭著前往哥哥府上為哥哥送行。慶成在京城官員中可謂聲名狼藉,不過是和珅的一條走狗而已。派慶成前往調查虧空,隻怕哥哥凶多吉少。尹壯圖也知道自己處境不妙,又是對弟弟一番囑咐,這才離別家人上路了。
尹壯圖哪裏知道,他早已經落入了和珅布好的圈套之中。慶成不過是這圈套中的一個小角色而已,真正站在背後與他抗衡的是和珅。
就在尹壯圖還未出發之前,和珅就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保證萬無一失。他不僅派人通知沿途各省作好安排,要求那些府庫虧空的府縣在尹壯圖到來之前想辦法暫且蒙混過去,還在慶成臨行前專門召見了慶成,細細地囑咐了一番。
“慶成,這一去其他的關節我都幫你打點好了,其餘的事情可都要靠你了!一路上一定要嚴格控製尹壯圖的行動,不讓他與地方官接觸,以免橫生事端。”和珅語重心長地望著慶成說道。
“事情包在我身上!”慶成大聲地說道。如今的和珅可是朝中的第一寵臣,隻要得到他的認可,日後定可以飛黃騰達。
“好!這場好戲就靠你了!”和珅終於放下心來。一切可謂是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