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英廉到鹹安宮溜達,和學堂裏的師傅們有意無意地侃起大山來。一位師傅無意中說起了袁枚曾經來鹹安宮的事情。
袁枚生於1716年,是乾隆四年(1739年)的進士。他這人很有個性,隻當了十多年的官就撂挑子不幹了,並在辭官後的五十多年中一直拒絕複任。此人十分喜歡旅行,又喜歡結交朋友,在當時名氣很大,屬於一個牛人。
一天,袁枚前往京城拜訪老朋友,這位朋友正是鹹安宮的一位師傅。兩位老友聊起天來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談著談著就談到了在鹹安宮中就學的高幹子弟。
“老兄,你在這裏混得咋樣?不怎麽舒心吧!”袁枚是個直腸子,想什麽說什麽。他了解高官子弟的習慣秉性,一個個都是花花公子,給這些人當師傅實在不開心,要依著他的個性早就顛了兒了。
“唉,甭提了。這幫小兔崽子家裏都有背景,一個個打扮跟痞子似的,實在難找出什麽人才來。”袁枚的朋友也點頭應道。
“一個個嬌生慣養,早被家裏安排好了出路,誰還傻了吧唧的用功讀書?”袁枚氣憤地說道。
“話也不能說的這麽絕對,我曾教過一個叫和珅的孩子,家裏窮得叮當響,父母死得早,學習卻很玩命。這個孩子不僅成績好,外語還過了八級,《四書》《五經》能夠倒背如流,工詩擅畫,才氣橫溢啊!”朋友禁不住誇讚道。
“果真有這樣的孩子?那我倒要見一見!”袁枚一聽說有這樣的孩子,立即來了興致。
“好,明天我帶你去見見。”
第二天,袁枚就親自去瞧那個所謂的大才子。待見到和珅,他發現這個“才子”不僅長得很帶勁,而且一言一行十分儒雅,立即喜歡上了這小子。
“袁大師曾經來過?這個人牛啊!辭官已經有幾十年了。”英廉禁不住感慨。
“他來這裏都做了什麽?”英廉對袁枚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禁不住打聽起來。
“給一個叫和珅的學生題了詩,簡直把他誇成了一朵花啊!”一位師傅感慨起來。
“和珅?是鹹安宮的學生?袁大師竟然給他題詩?寫了什麽?”英廉聽了很好奇,急忙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袁大師誇讚他的才學,說他‘少小溫詩禮,通侯及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此人在鹹安宮內的確是數一數二的,他不僅為人謙和,學習也十分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竟還有這樣的人才?快給我叫來看看!”英廉聽了很是興奮。
和珅聽到師傅傳喚,連忙前去拜見,剛一進屋就跪下磕了一個,說:“師傅叫學生來,不知有什麽事?”說完仍低著頭跪在那裏。
“起來,起來,快站著說話。”英廉一見和珅心裏更加高興了。這時的和珅已經是十幾歲的小夥子,長得眉清目秀,那真是帥呆了、酷斃了,而且為人十分謙和。
“既然英廉大人要你站起來,你就別跪著了!”一旁的師傅說話了。
師傅的話一出口,和珅心裏一驚。他當然聽說過英廉的大名,那可是當今皇上麵前的紅人。他心裏雖然吃驚,臉上仍舊保持鎮靜,馬上向英廉跪了下去。
“學生給大人請安。”
“快起來吧!不用多禮!”英廉高興地說道。此時他心裏比袁枚還要高興,袁枚不過是發現個人才而已,可他卻發現了孫女婿的最佳人選。
不過,他也不會匆忙下決定,這畢竟是孫女兒的終身大事。他讚許地點了點頭,誇獎了和珅一番便離開了。從此以後,他沒事就去鹹安宮遛彎,他要好好考察一下這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