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夏末的一天,位於武英殿西麵的鹹安宮官學開學了。
鹹安宮官學是一所供高官子弟就讀的學校,同時嚴格選拔一些優秀的八旗子弟入學,是國家級重點中學。在這個學校任課的教師“學曆”都很高,絕大多數是進士出身的翰林,最差的也是舉人。用句現在的話來說,鹹安宮官學是一所絕無僅有的貴族子弟學校,一般老百姓的孩子不管你拿多少“擇校費”都是進不來的。
開學那天,紫禁城西華門外停滿了“私家車”——一輛輛軟轎,一位位八旗子弟衣著華麗、打扮得人模狗樣,正被保姆、保鏢們帶著往紫禁城走。
突然,值班的太監攔住了兩個人,嘴裏喊道:“哎!哎!你們倆幹什麽的?”
原來,這二人是兄弟倆,哥哥叫和珅,弟弟叫和琳。他們身邊沒有“私家車”,更沒有保姆、保鏢。他們都穿著舊衣服,袍子的邊緣磨損嚴重,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裏麵的棉花,乍一看就像兩個少年版的“犀利哥”。因此,看大門的太監以為他倆是什麽二流子。
“我們去鹹安宮讀書。”哥哥和珅聽了連忙站住,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是什麽野小子呢!”太監聽了,笑了笑說。這話一出,立即惹來旁邊許多孩子的訕笑。他們這才注意到,這兩個邋遢的孩子竟然是他們同學,立即指指點點起來。
和珅見狀並不說話,仍舊緊緊拉著弟弟的手低頭走路,不長的路似乎怎麽也走不到盡頭。終於,他們趕到了鹹安宮,坐在了最角落的位置。
同是八旗子弟,和珅兄弟倆怎麽混得這麽慘,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那可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這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祖上曾給努爾哈赤賣過命,以後的曆代祖先幾乎都是為國捐軀。
和珅爺爺的爺爺叫尼雅哈納,因打仗不要命,被賜予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職務,為他的後代掙到了一個“鐵飯碗”。也就是說從今以後,這家人隻要不死絕,能生兒子,這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位置就是他們家的,直到大清倒台為止。
後來,和珅的父親常保“接班”,繼承了這一職位,又經過個人努力幹到了福建兵馬副督統。
一般說來,老爹是高官,家裏自然差不了,然而和珅家卻是個例外,從小他的生活條件就很一般,這都要歸功於他的父親。
常保是個老實人,而且為人正直,從不搞灰色收入,曾幾次主動上交工作對象送來的紅包,屢次獲得上級表揚。這位副督統幾十年如一日,隻靠工資過日子,而在清代,這種行為的唯一結果就是清貧。
和珅三歲的時候,和珅的弟弟和琳出生了,母親卻在弟弟出生時難產死了。這下子家裏一大兩小三條“光棍”,沒有個女主人照看不行,於是和珅的父親常保又給孩子們找了個後媽。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在福建生病掛了,和珅兄弟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常保活著時,工資雖不多,但足夠養活一家人,比起尋常百姓家來,已經是吃喝不愁了。他這一走,幾乎沒有給和珅留下什麽可以繼承的財產,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據。
另外,父親常保死後,後媽看他們兄弟更是不順眼,毫無溫情可言。這哥倆幾乎每日都在繼母的白眼中過活,生活十分淒苦。
和珅知道,要想改變命運,就隻能靠自己;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隻有讀好書才能找個好工作,徹底改變自己的處境。
要讀書,就必須選擇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老師。和珅向往的學校是位於紫禁城內的鹹安宮官學,經過一年的玩命苦讀,這哥倆終於一起被鹹安宮官學錄取了。
嶄新的一頁,在這個年幼而堅強的孩子麵前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