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隨即安排火龍戰車準備攻擊,此時裝甲第一師一共配備了三十輛火龍戰車,這種裝備還在試驗之中,所以沒有大規模裝備,這種裝備對付堡壘工事有奇效,所以華夏軍日後打算大規模裝備。
其實用火龍戰車對對付日軍的防禦,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火龍戰車的有效噴射距離是一百五十米到兩百米,和風速風向有關,日軍的水龍炮攻擊距離是兩百米到三百米,火龍戰車想要攻擊日軍,必須進入水龍炮的射程,這一點,也是雷光開始的時候沒有提出使用火龍戰車的重要原因。
後來雷光見到眾人對火龍戰車十分期待,也就不好多說這個困難了。
為了保證火龍戰車不被日軍水龍炮擊毀,雷光為火龍戰車設計了一套攻擊戰術。
雷光把三十輛火龍戰車分成六組,每組五輛,每一輛的油料噴灑寬度大約在五十米左右,也就是說,五輛火龍戰車足以在日軍防線上打開一道兩百多米的缺口,六組火龍戰車就可以打開一千多米的缺口,足夠後續的侵掠之火火炮戰車長驅直入。
每一個火龍戰車小組,由十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保護,每一輛火龍戰車的兩側後方,都有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它們向胸牆開炮開槍,用子彈和炮彈壓製牆壁後麵的敵人,不讓日軍士兵有使用水龍炮的機會,每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身後還有五名狙擊手,精確狙殺出現在垛口後麵的水龍炮發射組。
這些狙擊手其實沒有裝備狙擊步槍,華夏軍的狙擊步槍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都配備給了狙殺隊,他們使用的都是普通步槍,隻不過槍法極好,被當成狙擊手使用,其實這種大兵團作戰,狙擊手發揮的作用並不大,沒有必要大規模配備狙擊步槍。
在火龍戰車身後數百米的位置,還有若幹輛大馬卡車,當火龍戰車完成火焰噴射燃燒任務,大馬卡車會一馬當先殺出去,把沙袋傾倒進入壕溝,在壕溝中搭建起兩道斜麵,之後再衝出壕溝,在胸牆下麵搭建斜麵。
整個計劃部署的天衣無縫,就看能不能順利地執行了。
為了方便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和狙擊手掩護,雷光選擇在白天對日軍陣地進行攻擊。
六月十七日,風向東,風速兩米每秒,火龍戰車噴射的油料會被風吹回來,不適宜進攻。
六月十八日,風向西,風速三米每秒,正好是火龍戰車噴射油料的絕佳時機。
上午九點,雷光命令火龍戰車發動攻擊。
六個火龍戰車小組分成三個方向,同時對日軍陣地發動攻擊,火龍戰車和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卷起漫天的塵土,快速接近日軍陣地。
日軍陣地上,所有日軍士兵都進入了戰鬥狀態,日軍士兵在胸牆之後十多米的地方挖掘了戰壕,華夏軍開炮的時候,日軍士兵就躲在戰壕裏,此時日軍士兵擔心華夏軍對日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所以先進入戰壕。
眼看著侵掠之火火炮戰車越來越近,陣地上卻沒有落下一枚炮彈,日軍士兵意識到,這次華夏軍不打算使用火力覆蓋陣地,於是帶著水龍炮,來到胸牆後麵。
日軍士兵把炮筒架好,發射藥和炸藥包都裝好,瞄準手舉著簡易測距儀,測算著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距離,發射手攥著拉火管,準備點火……
距離日軍陣地三百米,侵掠之火火炮戰車按照原計劃停下,向日軍陣地射出了彈雨,炮彈和子彈一時間覆蓋了日軍陣地,水龍炮發射組距離垛口太近了,不少日軍士兵都被擊中,倒地身亡,有的水龍炮被引爆,炸死了不少人。
不過跟隨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狙擊手並沒有發揮作用,因為炮彈爆炸濺起的煙塵太大了,子彈打在胸牆上也會騰起煙塵,煙塵籠罩在胸牆上,把狙擊手的視線遮擋得嚴嚴實實,這一點是雷光戰前沒有預料到的。
前線指揮官隨機應變,命令步兵衝上去,撤換下狙擊手。
火龍戰車繼續向日軍陣地衝去,在這段時間裏,日軍有幾個水龍炮發射了炸藥包,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保護隻可能降低水龍炮發射炮彈的概率,不可能徹底杜絕水龍炮發射炮彈的可能。
此時水龍炮的另一個缺點暴露出來,那就是精度太差,這也是這種簡易反裝甲武器的痼疾,如果這種武器的精度高、射程遠,那林飛時代各國就不需要裝備反坦克炮了。
水龍炮想要炸毀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唯一的機會就是集中多門水龍炮,同時攻擊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用數量彌補精度的不足,而在這場戰鬥中,華夏軍用火力掩護,導致能夠發射炸藥包的水龍炮很少,因此炸藥包根本沒有一枚命中火龍戰車。
火龍戰車終於靠近了日軍陣地,在火龍戰車裏麵,隻有兩名乘員,一名駕駛員,一名發射員,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配置,是因為汽油發射裝置和汽油儲藏裝置都相當巨大,有必要把乘員的空間節省出來,分配給這兩個係統。
炮塔裏盡管隻有一名乘員,可是仍然顯得非常狹小,發射員用簡易光學測距儀測算了一下距離,隨後調整炮管指向,向日軍陣地噴射了汽油,此時華夏軍支援火力都停止了攻擊。
火龍戰車用的汽油都是經過精煉的,易於爆炸和燃燒,呈現出淡黃色,不像之前旅順要塞戰役的時候傾倒的石油,顏色發黑。
黃色的油柱噴向日軍陣地,油柱開始的時候是筆直的,飛到後麵,就分散開來,像雨點一樣落下,幾乎每個日軍士兵都被淋濕了,汽油落在地上,在地上匯聚成小溪,緩緩流淌,整個戰場上空彌漫著硝煙和汽油的混合氣味。
日軍士兵對汽油並不陌生,在旅順戰役的時候,齊天大聖飛艇就曾經用過投擲油桶的招數,那時的日軍士兵就知道用鏟子把汽油埋起來,現在這些日軍士兵更是如此,他們見到汽油撒過來立刻動手挖土埋汽油。
這些日軍士兵沒有工兵鏟,於是就用手。水龍炮本身就是個大圓筒,所以有的日軍士兵就把水龍炮當成鏟子用,鏟土埋油,現在是六月份,東北十分溫暖,土地都是軟的,十分容易挖。
火龍戰車原本的計劃是把汽油都噴射完畢,再用機槍射出燃燒彈,可是現在一看,日軍士兵竟然在動手埋汽油,於是乘員們改變了主意,現在就點火。
乘員們用機槍射出了燃燒彈,燃燒彈一碰汽油,立刻把汽油點燃,隻聽見“轟”的一聲巨響,日軍陣地上騰起了一團巨大的火球,一大群日軍士兵在火球中炸飛起來,帶著滿身火焰落下,在火焰之中變成焦肉。
火球熄滅之後,大火便在日軍陣地上燃燒起來,火焰裹挾著濃煙,衝天而起,日軍士兵的身上都有汽油,這些汽油也被點燃,日軍士兵變成了一群群人肉火炬。
人被一點火星沾上都能疼死,更何況是全身起火,火焰燒灼的劇痛讓他們撕心裂肺地尖叫,用盡力氣打滾,沒頭沒腦地亂跑……
日軍陣地上一片大亂,就這樣火龍戰車還不滿足,繼續噴射汽油,汽油一澆到火焰上,火焰就呼的一下子躥起來十幾米高,日軍士兵這回算是見識到什麽是“火上澆油”了。
大火還把水龍炮的炸藥包引燃,不時有劇烈的爆炸在陣地上響起,讓人意外的是,炸藥包的爆炸常常能把混凝土胸牆炸開一個巨大的缺口,華夏軍這邊幾乎都不用搭建斜麵了。
火龍戰車見到大火騰起,就停止了噴油,不過它們並沒有撤退,而是靠近到壕溝前麵,因為搭建斜麵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汽油在這個時間燒完,火龍戰車還要“補刀”。
趁著這個時間,大馬卡車飛箭一樣衝向壕溝,在壕溝邊上猛地甩頭,把車尾對準壕溝,車廂裏麵“嗖嗖嗖”跳出五六個戰士,跳下壕溝,卡車上的留下兩個戰士,把車廂裏的沙袋扔下壕溝,壕溝裏的戰士用這些沙袋堆起斜麵。
堆起斜麵這個過程比較慢,後方的雷光和李明白等高級指揮官看的是心急如焚,如果火焰在這個時候熄滅,日軍大舉反撲,大馬卡車和壕溝裏的戰士都很危險了。
雷光轉頭看看身邊的參謀,沉聲說道:“把我這番話記錄下來——我是雷光,請求陛下,盡管為我們裝備一型能夠快速架橋的裝甲車輛。”
雷光正在說著,突然壕溝裏傳來了一陣密集的槍聲,很快有戰士來報告:“日軍出動了部隊進入壕溝,正在和我們的戰士交火。”
日軍士兵雖然被燒死了不少,可是日軍並沒有潰退,日軍指揮官見到華夏軍靠近壕溝,立刻出動了壕溝敢死隊,想要把華夏軍擋在壕溝之外。
華夏軍如果被擋在壕溝之外,日軍就能夠重新建立防禦,華夏軍可真就是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