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51 大戰前的準備

林飛想到這裏就把農業部部長——茶葉王找來,此時茶葉王身居華夏帝國農業部部長的要職,林飛覺得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再叫他的綽號了,於是幫茶葉王取了一個新名字——王豐華,“豐華”寓意“豐收的華夏”,和他農業部部長的身份十分契合。

王豐華來到林飛麵前,謙恭地說道:“陛下找我來有什麽事情要吩咐?”

林飛問道:“華夏帝國的幾個省有多少漁民?你統計過沒有?”

王豐華答道:“曾經統計過,各個省的漁民加起來,大約有十五萬人左右。”

林飛說道:“那好,你現在立刻在農業部的下麵設立漁業司,專門管理這些漁民,他們的漁船應該很破舊了吧?給他們發放漁業補貼,讓他們去修漁船,多多捕魚,明白了嗎?”王豐華答應下來,告辭出去。

林飛又給商務部發去一封電文,讓商務部下發通知,從即日起,凡是經營水產品商店,應納稅總額減少百分之十,林飛這樣做是通過減稅增加商店購買水產品的積極性,讓商店的經營者去多多購買水產品。

林飛把存糧的事情安排完畢,隨後開始準備進一步的擴軍計劃,林飛在進攻宿務島之前曾經製定了一份軍力發展計劃,在那份計劃中,林飛把步兵擴充到三個團,又陸續增加了通訊兵、炮兵等專業兵種。

在林飛進攻宿務島的這二十多天裏,軍力擴充計劃已經執行完畢,此時林飛的軍隊總規模已經達到5000餘人,其中步兵三個團,共計3780人,其餘為各個專業兵種。

林飛知道馬尼拉的守軍有17000多人,因此認為,此時的兵力已經不足以打下馬尼拉,於是他決定,步兵再擴編成六個團,總計7560人,這六個團編為兩個旅,由牛大龍和魏澤龍擔任旅長,牛大龍的弟弟牛大虎則在第一旅擔任副旅長。

林飛又把兩個炮兵連擴編成兩個炮兵營,每個營裝備十五門HP-1型迫擊炮,炮兵營由旅一級的指揮機關親自指揮,在林飛的時代,HP-1型迫擊炮也就是連一級的支援火力,不過此時林飛的炮兵還不夠強大,所以HP-1型迫擊炮也能擔任旅級支援火力。

林飛又把通訊連編入了兩個旅,又把工兵連擴充成了工兵營,歸自己親自指揮,還建立了師屬通訊連,林飛為了加強軍隊的運輸實力,把後勤兵擴編成了兩個營,總計840人,統歸自己指揮。

這些兵種都擴編完畢,擴軍計劃的“壓軸大戲”就開始了,那就是師屬炮兵團。師屬炮兵團裝備HP-2型75毫米口徑榴彈炮,裝備數量十五門,由原來的炮兵指揮官趙猛剛親自擔任團長。

榴彈炮的威力比迫擊炮大得多,係統也複雜得多,需要的後勤保障裝備自然更多,其中比較麻煩的一樣東西就是馬。

林飛此時沒有製造內燃機的能力,無法製造汽車,把榴彈炮裝在行走底盤上做成自行榴彈炮更是想都不敢想,因此隻能用馱馬來牽引榴彈炮,在林飛設計製造出充氣輪胎之後,HP-2型火炮對地麵的壓強大大減小,不容易陷入地麵,因此隻需要一匹馱馬就可以拉動。

雖然牽引火炮隻需要一匹馬,可是牽引炮彈車的馬卻要七八匹,再算上備用的馬,一個炮兵團就需要馱馬兩百多匹,馬一天要吃二十斤草料,兩斤豆子,豆子是必須要吃的,否則馬沒有力氣。

這樣算下來,炮兵團光是馬就要消耗大量物資,這還沒算喂養這些馬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也就是現在華夏帝國強大了,才能承擔得起這麽大的成本,如果是在林飛打地盤初期,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經過一係列軍力擴充之後,林飛的軍隊數量達到了11000人,人數上雖然還少於馬尼拉的西班牙軍隊,不過軍隊貴精而不貴多。

林飛在進行進攻馬尼拉的軍事準備時,輿論方麵的準備也沒有放鬆,林飛在打下棉蘭老島之後就命令炎黃城的印刷廠印製報紙,名字叫《華夏報》,這份報紙是林飛的官方報,上麵的文章都是歌頌華夏帝國和林飛的,讓眾人效忠華夏帝國。

《華夏報》上文章的執筆人是那個寫低俗小說的家夥,後來林飛讓他改寫歌頌華夏傳統文化的內容,他寫得非常好,林飛於是授意他寫一些歌頌華夏帝國的文章,刊登在《華夏報》上,再後來,很多不第秀才被陳福從台灣招募過來,這些人也加入了《華夏報》的寫作隊伍。

這些不第秀才目睹了清廷的腐敗陰暗,一進到華夏帝國就對林飛佩服得五體投地,發自內心地為林飛歌功頌德,漸漸地林飛擁有了一支“筆部隊”,這支部隊以筆為刀,墨為槍,用文章來引導輿論,讓林飛的想法貫徹到華夏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林飛從打下薩馬島就開始進行掃除文盲的行動,由於島上的菲律賓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林飛就讓人教他們漢字,他們在和華人的交流過程中,也懂得了不少漢語,因此學習起漢字來也很快。

林飛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陳福大量招募來讀書人之後,這個過程就更加快了,華夏帝國裏每個七歲以上的兒童都必須進入學校,每個成年人都必須學習漢字,不服從命令者重罰。

在這一係列舉動之後,華夏帝國子民的文盲率從百分之九十九下降到了百分之六十五,《華夏報》自然有不少人購買,林飛讓自己的“筆部隊”在華夏報上廣泛宣傳馬尼拉的華人遭受到的種種不公和虐待,還把曆史上多次華人被屠殺事件拿出來寫,其中自然少不了發生在1603年的大屠殺。

在1603年的大屠殺中,菲律賓人、日本僑民紛紛站到西班牙人的一邊,為虎作倀,最終被屠殺的華人數量超過2萬,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聽說了這次大屠殺,曾經想要派兵討伐,可惜最終沒能成行。

這些曆史事件經過《華夏報》的報道之後,整個華夏帝國同仇敵愾,林飛陛下什麽時候出兵進攻馬尼拉,解放華人成了華夏帝國民眾最關心的話題,街巷、茶館、劇院,隻要有人的地方就都在議論這件事情。

林飛卻穩坐釣魚台,不慌不忙,他要等擴軍計劃完成再對馬尼拉發動攻擊,這次軍隊擴充的規模很大,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不僅如此,他還要等待王耀把敵人防禦工事的情況發過來,以此最終決定攻擊計劃。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世界局勢也在發生著變化,1895年在國際上是比較平靜的一年,西方列強雖然暗中勾心鬥角,麵上卻是一團和氣,他們還不知道,二十多年後他們會經曆一場席卷歐洲的大戰,把世界第一國家的寶座拱手讓給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世界上唯一的熱點地區就是東亞,在這裏,一個新興的懷揣狼子野心的小國正在吞噬著一個古老而龐大的帝國的最後榮光。

4月1日到4月16日,清廷談判代表李鴻章、李經方與日本代表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光宗進行會談,清廷代表落盡下風,日本甚至破譯了清廷方麵的電報密碼,掌握了清廷的所有底牌。

4月17日,清廷與日本在日本馬關春帆樓正式簽訂《馬關條約》,清國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這給華夏民族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苦難,林飛時代的台灣分裂勢力、釣魚島爭端都發源於此。

清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這筆巨款相當於清廷三年的財政收入,日本在得到這筆巨款之後,推行了普及全民的義務教育,這些教育極大地提高了日本的人口素質,為日後日本全麵侵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李鴻章和伊藤博文把國璽印在《馬關條約》文本上的那一刻起,一個民族的騰飛和另一個民族的墜落同時加速,日本從此成為東亞霸主,華夏從此淪為魚肉,任人宰割!

4月18日,台灣士紳丘逢甲、唐景崧聯合台灣數千民眾,電告清廷,“台灣子民願人人戰死而失台,不願拱手而讓台”,次日清廷回電丘逢甲、唐景崧,“割台灣係萬不得已之舉。台灣雖重,比之京師,台灣尤輕。限兩月,交割台灣。”

在華夏民族慘遭日本蹂躪的時間裏,林飛的造艦計劃,各個武器裝備發展計劃和軍隊擴充計劃都在順利進行。

4月15日,經過近一千個工時的建造,龍級巡洋艦首艦——天龍號在造艦工廠一號船台成功滑行下水,入水之後的天龍艦在拖船的拖曳下,進入一號舾裝碼頭,進行最後的艦身設備安裝,兩天之後的4月17日,雲龍艦也完成艦體建造,在二號船台下水,進入二號舾裝碼頭安裝設備。

林飛親自出席了兩艘戰艦的下水儀式,在下水儀式上,林飛鼓勵造艦工廠的工匠們,雖然現在造出了兩艘戰艦,也不能鬆懈,我們需要更多的戰艦,現在立刻趕造龍級巡洋艦的三號艦和四號艦。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