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諾貝爾生平大事年表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誕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1837年4歲,父親破產,隻身前往芬蘭謀生。

  1841年8歲,就讀於斯德哥爾摩市聖雅克布高級衛道士小學,同年,父親轉道去了俄國聖彼得堡。

  1842年9歲,全家遷居聖彼得堡。

  1843年10歲,聘請家庭教師。父親為俄國軍隊製造地雷和水雷。弟弟埃米爾出生。

  1848年15歲,中止學業,進入父親的工廠擔任助手。

  1850年17歲,隻身赴歐美旅行、學習。

  1852年19歲,深愛的少女去世,懷著悲痛的心情回到聖彼得堡。

  1853年20歲,克裏米亞戰爭爆發。“諾貝爾父子機械鑄造廠”生產的軍用品初步顯示出威力,父親獲得俄帝國金質獎章。

  1854年21歲,在齊寧教授的鼓勵下,進行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發明。

  1856年23歲,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俄國戰敗。俄國政府取消全部訂單,工廠陷於破產。

  1857年24歲,首次取得氣體計量表的發明專利。

  1859年26歲,父母和弟弟埃米爾回到瑞典。發明液體計量儀和改進型壓力計,並且獲得專利權。

  1860年27歲,一邊轉手工廠中的工作,一邊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

  1863年30歲,離開聖彼得堡,回到瑞典,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諾貝爾專利炸藥”,與父親在斯德哥爾摩辦廠。

  1864年31歲,開始製造硝化甘油炸藥。9月3日,試驗車間發生爆炸,弟弟埃米爾等五人當場喪命。父親從此臥病不起。

  1865年32歲,發明雷管。3月,在溫特維肯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6月,組建德國諾貝爾公司。冬天,在克魯伯建廠。

  1866年33歲,在美國設立公司。克魯伯工廠發生爆炸事故,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

  1867年34歲,發明了性能安全的達那炸藥。

  1868年35歲,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諾貝爾父子萊特斯蒂特金質獎章,表彰他們所作出的“對人類具有實用價值的重大發現”。

  1870年37歲,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軍隊使用了達那炸藥。

  1871年38歲,法國戰敗,遂獲準在法國製造達那炸藥。英國達那炸藥有限公司成立。

  1872年39歲,9月3日,父親伊曼紐爾去世,終年71歲。

  1873年40歲,在巴黎馬拉科夫大街購置住宅。

  1875年42歲,發明了一種既安全、爆破力又強的炸藥——“爆炸膠”。

  1876年43歲春,聘用貝莎(190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為私人秘書。夏秋,邂逅維也納姑娘索菲亞。

  1879年46歲,“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立。移居巴黎郊外的塞夫朗-利夫裏,繼續從事炸藥的發明研究。

  1887年54歲,經過8年時間,終於發明了一種新型炸藥,取名為“混合無煙火藥”。

  1888年55歲,4月,次兄路德維希死於心髒病。

  1889年56歲,母親卡羅琳娜在斯德哥爾摩去世,終年86歲。

  1891年58歲,離開巴黎,移居意大利西部海岸的聖雷莫。

  1893年60歲,聘用年僅23歲的拉格納·索爾曼擔任其私人助手。

  1894年61歲,回到故鄉瑞典,並在瑞典設立實驗室。心髒病惡化。

  1895年62歲,在巴黎立下遺囑。

  1896年63歲,8月,長兄羅伯特去世。12月10日淩晨2時,在意大利聖雷莫溘然去世。

  1897年1月,遺囑公布於世。

  1900年6月,瑞典王國政府頒布法令,宣告諾貝爾基金會成立。

  1901年12月10日,依照諾貝爾的遺囑,在斯德哥爾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