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章 一名慈善的富翁

  我不願資助一個半途放棄工作的人,另一方麵,我願幫助有夢想的人們。

  ——諾貝爾

  (一)

  從幼年時期開始,阿爾弗雷德就將幫助他人視為人生的一大樂趣。成年之後,他更是變得樂善好施。

  在阿爾弗雷德看來,沒有實踐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而他的宗教觀念,就是對人類的愛。

  阿爾弗雷德的外表看起來嚴肅冷酷,讓人難以接近,但其實他的內心充滿了慈愛。遇到窮苦之人,或者陷入困境的人,他絕不忍心坐視不管。

  由於阿爾弗雷德的慷慨大方是出了名的,在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來自個人、團體的求助信也像雪花一樣紛紛飄到他的辦公室,讓他應接不暇。

  “如果把困難告訴諾貝爾先生,他什麽都肯幫助你去做。”

  處理這些信件花費了阿爾弗雷德大量的時間,這也令他感到很苦惱:

  “每天起碼有20封求助的信件寄到我的辦公室,總金額平均有兩萬法郎,預計一年需要700多萬法郎。這樣一來,不論是古爾多,或潘達比爾,還是羅斯柴爾德也都會破產的。”

  “可是,托您的福,不知有多少人因為您的幫助而脫離苦海,衷心地感激你的!”有人這樣對他說。

  每當聽到這些話,阿爾弗雷德都會無奈地搖搖頭苦笑。

  不過,他嘴上雖然這樣說,但一旦有人向他求助,阿爾弗雷德總是不忍心拒絕。有時援助金額意外地增多,以致自己常常身無分文,這種情形經常發生。但是,他還是不厭其煩地幫助這些人,他說:

  “每當我寫一封拒絕的信時,我的心裏都覺得很難過。我有多得用不完的錢,可是這些錢對我來說並沒什麽用處。而這些請求我幫助的可憐人,他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得不在貧困和疾患中掙紮。上天讓我功成名就,那麽,幫助他們難道不是上天賦予我的一項職責嗎?何況,別人因為得到我的幫助而脫離困境,這也令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因此,對待每一封信,阿爾弗雷德都十分認真,總是坐下來不厭其煩地研究這一封封來信,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位置考慮他們的困難,然後根據困難程度的大小來提供相應的資金援助。大多數情況下,阿爾弗雷德寄出去的錢都比對方所要求的多得多。

  有時候,阿爾弗雷德還會收到一些年輕人雄心勃勃的創業計劃,這讓他感到由衷地高興。這些年輕人懷著對世界、對人類的美好情感,懷著滿腔的抱負想要開創一番事業,造福人類,而且還有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可是卻由於資金等等原因,讓他們的計劃被迫擱淺,甚至夭折,實在是可惜!

  阿爾弗雷德既為他們慷慨激昂、富有激情的言詞感到振奮和欣慰,又為他們的不幸感到惋惜。他寫信鼓勵這些年輕人,並且會毫不吝惜地捐助一大筆資金。

  對於各種慈善團體和機構,阿爾弗雷德也同樣是無私援助,毫不吝嗇。

  可是,阿爾弗雷德的善心卻不一定完全換來善果,因為這些求助的人當中有一些是騙子,他們想要利用阿爾弗雷德的好心腸來騙取一些好處。於是,他們就編造各種理由和謊言,並不知廉恥地獅子大開口,從阿爾弗雷德那裏騙來錢後,就將這些錢用在享樂和縱欲之上。

  沒有比這種欺騙更能讓這位心懷慈善的老人感到憤怒的了,但是,他依然沒有改變自己樂善好施的品行。

  (二)

  阿爾弗雷德是巴黎的瑞典教會中的一位慷慨大方的捐助人。1889年的一天,他收到了一封瑞典教會牧師寄來的信。在這份信裏,牧師詳細地敘述一個教友陷入窘境的情形。

  阿爾弗雷德看完信後,立即就寫了一封回信:

  在以前,我常常會因為類似的問題受到欺騙。他們都懷著某種個人的目的,毫不知恥地向我撒謊。可是,當我聽到正直而認真工作的人瀕臨絕境時,我絕對會毫不猶豫地給予幫助。你說解決這個人的問題,有600法郎就足夠了,但是,做了不夠充分的援助還不如不做,所以,我決定匯上1000法郎,但願這些錢能夠幫助他解決困境。

  阿爾弗雷德對許多人的幫助還不僅僅限於金錢上,有時還會給予一些忠告,有時則以友誼來支援對方。

  有一天下午,阿爾弗雷德乘車來到巴黎的一條大街的拐彎處停了下來。下車後,他步行走了一段距離,來到一家藥鋪門前,摘下他的禮帽,向裏麵張望著。

  不一會兒,就從藥鋪裏走出一名少女來。

  “咦,這不是諾貝爾先生嗎?”少女驚訝地看到了阿爾弗雷德,阿爾弗雷德正微笑地望著她。

  兩人很快就興高采烈地聊了起來。

  原來,這是一位曾被阿爾弗雷德援助過的瑞典少女。幾個月前,少女在異鄉喪父,她的家人當中,除了她之外,就沒有其他可以工作養家的人了。因此,為了照顧母親和年幼的弟弟,少女努力的在外麵做工賺錢,以貼補家用。

  可是,她的鄰居對她和她的家人都不太友好,也不願意給予她們一些幫助。

  阿爾弗雷德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向少女伸出了援助之手,接濟了一點錢給她,解決了她一時的困難,同時還介紹她到這家藥店中來做店員。

  阿爾弗雷德的善舉深深地感動了少女。感激之餘,少女給阿爾弗雷德寫了一封信:

  諾貝爾先生,謝謝您的關照。托您的福,我已經能夠安心地生活了,請您不必再掛心。如果有機會到列裏維街道來,請一定光臨鄙店坐坐。如果能這樣,我將高興至極。

  讀到這封信,阿爾弗雷德被少女的感激之情所打動,心想:

  這個可憐的孩子,多麽需要人間的溫暖啊。

  於是,他打算親自到列裏維街去看看。

  阿爾弗雷德很能夠體諒別人的心情,到了大街的拐角處,他就讓馬車停下,然後步行到藥店裏,假裝散步時順便來到這裏。他擔心坐馬車直接開到藥店門口,會讓少女知道他是特意來看望她的,反而會令她感到不安。

  臨走時,阿爾弗雷德慈祥地對少女說:

  “看到你能夠在這裏快樂地工作,我就放心了。不過,你要注意健康。以後有機會,我會再來看你的。”

  次日,阿爾弗雷德又收到了少女寄來的一封信:

  我一直都以為沒有機會可以見到您。對您昨天的突然來訪,我萬分意外。因為太高興了,一直想向您說的話反而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雖然我隻是個普通的女孩子,但是,如果有我能夠幫到您的地方,請您告訴我,我願意為您做任何事。

  現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您、我的母親和我的弟弟馬克之外,再也沒有值得我關切的人了。

  此後,阿爾弗雷德大概又去看望少女幾次,因為在另一封信中,她寫到:

  “多謝您友好地來看望我,我想,再沒有人煩擾我了!”

  無疑,這樣的信是十分感人的。

  (三)

  1889年,阿爾弗雷德的母親卡羅琳娜與世長辭了。在悲痛之餘,阿爾弗雷德把母親的遺產中歸他的那部分做了安排:

  “我在斯德哥爾摩講過,我隻想保留母親的畫像以及一些她所喜愛的、尤其能讓我聯想到她的小物品。另外,對於遺產當中屬於我的那部分,我保留處置權。我想從中拿出一部分,建立一座既美觀大方,又不會太顯眼的紀念碑;並且希望將另一部分遺產用來建立一個以母親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基金可望達到10萬克朗。”

  但是,經過一番考慮,阿爾弗雷德還是打消了建立紀念碑的想法,而是將遺產中歸自己繼承的約為28萬克朗的大部分都捐給了瑞典社會和各種慈善機構。

  此外,他還將這筆遺產中的一部分分給了其他的一些親戚。最終,他手中僅僅剩下母親遺產中的2.4萬克朗。

  然而,這筆數額不小的款項在阿爾弗雷德這裏根本不算什麽,這筆錢後來都被他贈予了一些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們。

  阿爾弗雷德不但對外麵有困難的人積極給予幫助,對自己工廠裏的工人更是十分關照。他從不隨意解雇工人,對工人的生活也關愛有加。

  奧地利諾貝爾工廠的員工後代們說,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時,該廠的工資與勞動條件相當優越,很多年輕人為了能夠在諾貝爾的工廠工作,都將自己的名字登記在招工的候補名冊上,依次序等候招工。

  而且,工廠當時還實行這樣的一種製度;

  凡是在工廠裏工作了一定期限後,每個月都可以領到大約30奧幣左右的獎金。

  當時,報紙就曾經以一種驚奇的口吻報道說:

  “這些公司裏具有免費治療的工廠醫生和免費供藥製度,並且有著事實上的一整套社會福利。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諾貝爾公司的工人在退休之後,出現死在廠房裏或大街上的現象。”

  作為一個雇主,阿爾弗雷德能夠真正尊重工人的自由和價值。

  早在1887年,阿爾弗雷德就對未來有預見性地寫到:

  “當某一天世界真的變得文明時,那些尚且不能工作的兒童和那些不能繼續工作的老人,將毫無疑問地享受一種普遍的國家補助金。這自然是十分公平的,而且實現這一計劃,肯定會比人們想的容易得多。”

  這些就是阿爾弗雷德的思想和觀點。

  “隻顧自己而不顧別人的人,就像無法接觸陽光的寶石一樣。”

  這是阿爾弗雷德的一句座右銘。

  無論在任何地方開辦公司和工廠,阿爾弗雷德都十分關心員工的利益。有一次,保守的報紙《工人的朋友》曾邀請阿爾弗雷德幫忙在工人中間推銷這份報紙,向他說:

  “煽動者們正在向工人灌輸許多麻痹他們神經的藥物,每一位雇主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應該預備解毒劑。”

  而阿爾弗雷德則回答說:

  “如果規定工人們應該讀什麽報紙,不應該讀什麽報紙,我認為這是毫無理由的;反過來,他們有要求我不得幹涉他們自由的權利。”

  由於阿爾弗雷德尊重工人的人格,並對工人給予真誠地關心,據說他工廠裏的工人從沒有發生過罷工事件。

  對於自己的主要助手,阿爾弗雷德也是關心備至。1891年,阿爾弗雷德被迫移居意大利時,他在法國聘請的助手費魯巴赫不想同他一道去意大利,於是,阿爾弗雷德就發給費魯巴赫高額的退休金,讓他就地退休。

  此後,在1893年,阿爾弗雷德又聘請了瑞典青年工程師索爾曼來意大利擔任他的助手。阿爾費德勒認為索爾曼很稱職,於是就在他的聖雷莫別墅附近為索爾曼買了一棟別墅。

  雖然對別人如此慷慨大方,可對於自己,阿爾弗雷德卻很“小氣”。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當然更沒有任何的揮霍之舉。

  對於那些借錢或者真正需要錢的人來說,阿爾弗雷德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表現出慷慨與理解;然而,作為一個習慣於數字的商人,他對那些懶惰的人則感到十分惱火。當遇到這種情況時,這位慈善的富翁就會訓斥他們說:

  “我也曾經有過形勢不利的時候,甚至在金錢方麵也是這樣。但無論遭遇任何困難,我從來沒有一天出現過超支的情況。這讓我有理由來要求別人也能像我們自己一樣,始終遵守這條規矩。”

  在斯德哥爾摩,有一個處境很好,但卻顯然經常利用阿爾弗雷德的恩惠而經常拖欠還賬的貸款者,接到了下麵這封寄自巴黎的信:

  由於你再次忘記了我的那項小小要求,而這項小要求在我看來已經拖延得夠久的了。因此,我隻好冒昧地通過大使館或者瑞典慈善機構將其收回,以便交給那些沒有錢的同胞使用。

  果然,從賬本上看出的這項“小小要求”為一萬克朗,最後真的被用於照顧生活在巴黎的瑞典藝術家們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