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友情抑或愛情

  人生有一件不幸的事,就是回避有教養的社會,忽視與善於思考的人交流思想,最後失去了這種活動的能力,犧牲了自己獲得的和別人的尊嚴。

  ——諾貝爾

  (一)

  阿爾弗雷德一生也沒有結婚,然而卻也經曆了幾次比較難忘的戀情。

  在青年時期,阿爾弗雷德曾在巴黎與一位法國姑娘有過短暫的戀情。但後來姑娘因病離世,給阿爾弗雷德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此後的阿爾弗雷德便滋長了某種遠離異性的習慣,推崇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追求與肉體關係絕緣的愛。

  到了暮年,他依然夢想著這種崇高的愛情。那時,在他所寫的一個劇本當中,他借聖母瑪利亞的口說到:

  “宛如昨天才發生的一樣,我清楚地記得聖靈怎樣賦予聖子以生命,沒有床第之樂,可是那一陣愉悅隻有在天堂才能享受。”

  到了1875年時,阿爾弗雷德在發明爆炸膠之後,忽然產生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回到寓所後,他請人將寓所重新裝飾了一番,並給空著的房間都配上家具。

  當一切都裝飾好之後,阿爾弗雷德忽然感到缺少一位有教養、懂應酬、辦事幹練、像女主人一樣的女管家,最好還能夠擔任女秘書的職務。

  可是,到哪裏去請這樣一位理想、稱職的女性呢?

  阿爾弗雷德首先想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雖然他去維也納的機會不多,但每次去都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喜歡那裏歡快的氣氛,而且那裏的女性都比較有教養,尤其擅長外語。

  於是,阿爾弗雷德就動筆寫了一則廣告。廣告隻有寥寥數語,簡單明了:

  居住在巴黎的一位有錢的、受過高等教育的老紳士想要聘請一名掌握多門語言的成年女子擔任他的管家兼秘書。

  1876年,33歲的貝莎·金斯基以阿爾弗雷德的秘書兼管家的身份,走進了阿爾弗雷德的生活。

  貝莎出身貴族,舉止優雅,氣質不凡,而且很有學識。隻可惜這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到了她這一代已經衰落,她不得不憑借自己的能力自謀生路。

  當她看到廣告上要求“掌握多門語言”、“成年女子”的條件與自己符合時,就決定試一試。於是,她就提筆給阿爾弗雷德寫了一份文筆簡潔、措辭懇切的自薦信。

  沒過幾天,貝莎就收到了阿爾弗雷德的回信。在信中,阿爾弗雷德向貝莎介紹了自己的工作飄忽不定,必須四海為家,這可能會給她的工作帶來相應的困難,同時還介紹了自己的一些習慣和愛好。

  收到信的貝莎顯然比上一次更自信了,她馬上又寫了一封信,向阿爾弗雷德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幾次通信後,聰明的貝莎便整理出了巴黎這位“老紳士”的基本情況:

  此人思路清晰,頭腦靈活,語言也頗為風趣幽默;他的知識極其淵博,在哲學上具有很深的造詣,應該讀過不少書;他出生於瑞典,俄語是他的第二母語,但運用其德語、法語、英語等也極為嫻熟。不過,從他的言語當中,也流露出一絲的憂鬱與傷感,有點像詩人,又似乎有點厭世傾向。

  與此同時,阿爾弗雷德對貝莎的才智也頗為滿意。沒多久,貝莎就收到了一封簡明扼要的短信,詢問她什麽時候可以來巴黎任職。

  這一次,貝莎沒有絲毫猶豫,果斷地決定啟程前往巴黎。

  (二)

  貝莎於一天清晨到達目的地巴黎,阿爾弗雷德親自到車站去接這位未來的秘書兼管家。

  當貝莎見到阿爾弗雷德時,頗感意外。因為她想象中的“老紳士”應該是一位慈眉善目、白發蒼蒼的老者,說不定身體還不算太硬朗;而眼前的阿爾弗雷德明明不過40歲出頭,中等身材,滿臉的絡腮胡子,一雙碧藍的眼睛炯炯有神。

  阿爾弗雷德也對這位漂亮的未來“女秘書”產生了好感,貝莎比他想象中要漂亮、端莊:明淨的前額微微隆起,勻稱姣好的鵝蛋臉,秀氣而挺直的鼻梁,雙唇紅潤,嘴角掛著一絲毫不掩飾的好奇的微笑,真誠、友善,一看就是一位知書達理、聰明智慧的女性。

  兩人見麵後彼此並不感到陌生,對許多話題都有著共同的興趣。貝莎驚訝地發現,眼前這位才華橫溢、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居然對世人的膚淺、虛偽和輕薄感到刻骨的厭惡,他經常沉浸於自己的書籍和實驗室當中,而且樂此不疲,仿佛這個小天地當中容納了他全部的生活。

  貝莎在受雇之後,曾將自己對阿爾弗雷德的看法寫信告訴她的朋友們:

  諾貝爾先生非常富有,在巴黎有一棟豪華別墅,他的生活起居從不受人幹涉。他經常喜歡一個人駕車出遊,從不願意邀人同行,性情有些孤僻,並堅持他的獨身主義。

  但對於詩歌和小說來說,他很清楚:獨學而無友,必定會孤陋而寡聞。所以,他需要能夠共同研讀交流的夥伴,凡是有文學家聚會的地方,他必定會前往參加,並洗耳恭聽別人的見解。

  我也會時常與他談論文學,他特別喜歡雪萊的詩,並且深受雪萊和平主義的影響。

  貝莎還發現,阿爾弗雷德的骨子中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他對人類的未來抱著一種樂觀明朗的態度。更讓貝莎吃驚的是,阿爾弗雷德發明的炸藥居然在軍事上被廣泛地應用著,而他卻在從事一項與此截然相反的發明:

  “我希望可以發明一種物質或一種機器,它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將使人們不敢輕易發動戰爭,或許,這項發明可以使戰爭從地球上消失。”

  阿爾弗雷德的話語得到了貝莎的熱烈回應,因為貝莎本人對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麵的進展都了如指掌,而且觀點深刻明晰。作為一名女性,尤其是貴族的女性,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這也給阿爾弗雷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對這位女秘書十分滿意。

  不過,細心的阿爾弗雷德漸漸發現,貝莎雖然單身,但卻並非無牽無掛。自從來到巴黎以後,似乎有一樁心事一直在困擾著她,讓她時常心神不寧。

  在阿爾弗雷德的再三追問下,貝莎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心事。

  原來,貝莎在維也納時曾被當地一個有錢的男爵家聘請為家庭教師,負責教男爵家中的四個女兒。男爵家中有一個英俊的兒子名叫阿瑟,比貝莎小7歲,是個多才多藝的小夥子,尤其彈得一手出色的鋼琴。貝莎被阿瑟的才華深深地吸引住了,而阿瑟也愛上了氣質優雅動人的貝莎。兩人很快就相愛了。

  一開始,兩人是瞞著男爵和男爵夫人的,但最終還是被他們知道了。此後,男爵夫人對貝莎十分冷淡。羞怒之下,貝莎便離開了男爵家。就在這時,她看到了阿爾弗雷德刊登的廣告,便應聘來到了巴黎。

  貝莎還告訴阿爾弗雷德,自從她來巴黎後,經常收到那些女學生的來信。她們告訴她,阿瑟現在情緒低落,整天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每每收到這些信,她都會非常難過。

  聽完貝莎的往事後,阿爾弗雷德沉默了良久,然後對貝莎說:

  “事情既然注定沒有結局,那麽就不要讓它再無限製地牽絆你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你完全可以開始全新的生活。”

  終於,阿爾弗雷德鼓起勇氣,向貝莎吐露了自己想要娶她為妻的念頭。從接觸貝莎的第一天起,她就讓他遺忘多年的愛情死灰複燃了。

  第二天,阿爾弗雷德要到斯德哥爾摩參加一個新的達納炸藥廠的開工典禮。起初他有些遲疑,不想在貝莎決定之前離開她。可是,他又覺得自己無權幹涉貝莎的選擇。

  阿爾弗雷德抵達斯德哥爾摩的當天,就給貝莎發了一份電報:

  “平安抵達,將於下周回巴黎。”

  同一天,貝莎還收到了另外一封來自維也納的電報:

  “沒有你我無法生活。”

  看到阿瑟的這封電報,貝莎的心都要碎了。她當即決定返回維也納與阿瑟見麵,甚至沒來得及向阿爾弗雷德道別。

  登上火車後,貝莎給阿爾弗雷德發了一封快信,向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回到維也納後,貝莎很快就與阿瑟結婚了。阿爾弗雷德在得到這個消息後,雖然深感遺憾,但也默默地祝福貝莎,希望她得到幸福。阿爾弗雷德覺得,在以後的日子裏,貝莎與他之間應該不會再有交集了。

  然而令阿爾弗雷德沒想到的是,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這位堅強美麗的女性會給他的思想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三)

  在1887年前後,阿爾弗雷德意外地受到了貝莎的一封短信。現在,她已經是貝莎·蘇特納夫人了,夫婦二人此行是特意來巴黎看望阿爾弗雷德的。

  阿爾弗雷德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貝莎與阿瑟結婚後,兩人生活得十分幸福,這也讓阿爾弗雷德很欣慰。

  這一次,貝莎興奮地告訴阿爾弗雷德,她現在已經是國際和平仲裁聯盟的一名成員了。阿爾費德勒顯然有些不解,因為他對於這個聯盟了解甚少。而貝莎卻一再熱情地邀請他加入這個聯盟來:

  “您知道,幫助別人是我一貫的心願,而這個組織無疑將使無數的人受益。它的綱領是製造公眾輿論,建立一個國際法庭,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以達到杜絕濫用武力的目的。諾比爾先生,我相信這與您發明製造武器卻希望世界和平的觀念是不謀而合的,所以,我真誠地希望您能夠為和平事業盡一份力。”

  阿爾弗雷德被貝莎的這一建議觸動了:

  “我?我能夠做些什麽呢?”

  貝莎熱切地想將阿爾弗雷德介紹到和平運動的陣營當中:

  “您能做的太多了!在普通人的眼中,諾貝爾這個名字就意味著炸藥、死亡、戰爭,而如果諾貝爾能夠成為一名和平主義者,那麽和平事業的影響就一定會更加壯大。”

  1890年,貝莎的自傳體小說《放下武器》出版了。在這部小說當中,貝莎對那些將戰場上的犧牲和勇敢吹捧為人類美德的無稽之談給予了猛烈的抨擊,表達了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看到這部小說後,對貝莎的呼籲十分讚同。他給貝莎寫了一封信,高度地評價了貝莎的這部作品,並將她與著名的作家斯托夫人相提並論:

  “我正在拜讀您的小說《放下武器》……在廢除奴隸製以前,曾經有一位女作家的名著問世,那就是比切爾·斯托夫人寫的。但願您的傑作誕生之後,上帝能夠允許戰爭從人類的世界中消失。”

  貝莎的作品一出版,阿爾弗雷德就認真地拜讀了。但遺憾的是,當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部作品的價值,而是僅僅從文學角度進行了欣賞。

  1892年8月,在瑞士伯爾尼召開了一次國際和平大會,貝莎熱情地邀請阿爾弗雷德前來參加。但令貝莎失望的是,直到大會開幕,阿爾弗雷德也沒有出現。

  大會進行了幾天後,有一天,忙碌了一上午的貝莎正在旅館房間的陽台上閉目養神,想讓自己緊張的神經放鬆一下,這時,服務員進來說,有位先生要見她。

  貝莎以為一定是大會的工作人員來找她,可是隨著那一聲聲堅定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一個熟悉的聲音也跟著傳進了貝莎的房間。

  貝莎又驚又喜,慌忙從椅子上跳起來,因為她知道,這個來的人就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諾貝爾先生,您怎麽也不打個招呼就來了呢?”她不由自主地嗔怪起阿爾弗雷德。

  “貝莎,我為我的冒昧向你道歉,希望我沒有打擾你。其實我這次來找你,是希望你能夠滿足我的一個小小的要求。”阿爾弗雷德向貝莎說明了他的來意。

  原來,阿爾弗雷德此行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這次大會的情況,但他不想暴露身份,也不想正式參加會議,他希望貝莎能夠安排他在底下偷偷聽一聽就行了。

  聽到阿爾弗雷德對大會產生了興趣,貝莎很高興。她很快就給予阿爾弗雷德肯定的答複:

  “我完全可以滿足您的要求,諾貝爾先生,相信您如果出席會議的話,一定會對我們的和平事業產生深入的了解。”

  接著,她將前一階段大會的進展情況詳細地向阿爾弗雷德做了介紹。

  接下來的幾天,阿爾弗雷德出席了會議,認真地旁聽了代表們的討論。他們的熱情與思想讓阿爾弗雷德感到震驚,同時也深受感動。

  為了讓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入,大會結束後,阿爾弗雷德邀請蘇特納夫婦陪伴他在瑞士的蘇黎世住了一段時間。在與蘇納特夫婦的進一步交流中,阿爾弗雷德對和平事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受,並開始嚴肅認真地思考起人類未來的命運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