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偉大的業績

  在這個爆炸性的世界上能夠看到開放得像玫瑰花那樣鮮紅的和平之花,抱著越來越真誠的希望。

  ——諾貝爾

  (一)

  作為一個發明家,阿爾弗雷德有著高度的想象力,並會將這些大膽的想法落實到試驗當中,因此,他的發明業績也十分豐富多彩。

  阿爾弗雷德的興趣並不僅限於炸藥,在其他領域也都有諸多令人驚訝的發明。僅在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他就曾涉獵過種類繁多的科目,如應用化學、電氣化學、機械學、光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等等。

  像父親伊曼紐爾一樣,阿爾弗雷德的創造力通常也是在一瞬間完成的,有時他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空想的主意,哪些又屬於劃時代的發明設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想法的增多,阿爾弗雷德的不少想法都變成了現實,並且變成了專利發明。在阿爾弗雷德去世後,人們在清算他的遺產時,發現他在各國取得的專利發明不少於351項。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驚歎的數字。

  在19世紀80年代末期,阿爾弗雷德對火器技術方麵的興趣越來越大,但同時,他又十分痛恨戰爭和暴力,因此,他最終變成了一個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他的這些發明的人。

  阿爾弗雷德曾說:

  “就我這方麵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以及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裏去,那裏是展覽和使用它們的最合適的地方。”

  但因對發明的熱愛與執著,直到晚年,阿爾弗雷德依然在實驗室裏進行著這方麵的發明工作,比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以及海上救險用的火箭等等。

  早些年,阿爾弗雷德曾想用與製造炸藥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造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還打算在在溶解於各種半揮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研製出各種油漆。

  在進行試驗的階段,阿爾弗雷德還發現了許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這些溶劑對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性的作用相當明顯。後來,這種油漆在作為現代硝化纖維素型號的油漆成分方麵顯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並通過帝國化學公司和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聞名於整個世界。

  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製造人造絲。在1893年至1894年間,在聖雷莫的實驗室中,阿爾弗雷德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起進行了這方麵的有關實驗。

  另外,阿爾弗雷德所發明的一種細孔洞玻璃壓力噴嘴,在1896年也取得了專利。這種具有極微細孔眼的玻璃壓力噴嘴是將硝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為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作方法是采用很細的白金絲穿入熔化的玻璃內,然後使之冷卻,再用“王水”將白金絲溶解。

  後來,這種方法被許多繼承者所發展,並生產出人造絲。現在,它已經擁有無數的品種和不斷湧現的新名稱了,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阿爾弗雷德還對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附件等進行過各種改進實驗。他甚至將粘土置於鉑金管內,利用炸藥產生的高溫使之熔化,試圖製作出人造寶石。

  雖然這一試驗並沒有獲得成功,但他這些探索性的實驗工作對後來擁有更好設備的發明家產生了巨大的啟發作用。

  (二)

  1889年,阿爾弗雷德的母親卡羅琳娜在斯德哥爾摩與世長辭了。阿爾弗雷德在悲痛之餘,將母親遺產中分歸自己繼承的約為28萬克朗的大部分都捐獻給了瑞典社會和教育機構,並創建了“卡羅琳娜·阿爾塞爾·諾貝爾基金”,以便能夠促進醫學科學實驗的研究。

  1890年,阿爾弗雷德宣布,他希望同瑞典生理學家就該領域內的一些研究課題保持聯係。當時,卡羅琳娜醫學院的一位年輕的生理學家約翰森在得知阿爾弗雷德的這一願望後,很快就同他取得了聯係。

  阿爾弗雷德給約翰森的信中解釋說,他打算創辦一所他自己的醫學研究所,以便能夠研究他一生都十分關注的輸血課題。並說:

  “如果此事可行,其結果是難以想像的。”

  盡管最終阿爾弗雷德的這一想法沒有取得成功,但在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了人類血型後,才讓輸血成為可能。蘭德斯坦納也因此而在1930年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

  對於其他發明家和工業家,阿爾弗雷德也都報以積極支持的態度。在19世紀80年代時,他的哥哥路德維希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時,他就提供過有效的財政援助和工業技術支持。

  在1882年,他還提出了“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並在當時就預見到石油產品一定可以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1895年,阿爾弗雷德又與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列克維斯特一起創建了一座電氣化學公司。這也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工業及醫藥用化學品的公司,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擁有幾座大工廠的大型企業。在合作期間,阿爾弗雷德對列克維斯特一直都十分信任,甚至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還指定他為執行人之一。

  瑞典的探險者安德烈曾想駕駛著氣球考察北極。1896年,他的首次嚐試失敗後,便向阿爾弗雷德請求資助。

  當阿爾弗雷德了解到安德烈的探險計劃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並很爽快地答應願意為他下一次飛行提供援助。他說:

  “無論安德烈的試驗是否能夠成功,是能夠飛達到目的地,還是隻能飛到半路,這項特別的功績本身就是一件創造性的工作,它將會產生一種新的思想和新的變革。在這方麵,我也要為和平思想盡力,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都會在人類的腦海當中留下痕跡,而且會世代相傳,終將會喚起新的文化思潮。”

  可以說,阿爾弗雷德的特點就是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

  在19世紀90年代的初期,阿爾弗雷德對借助空中攝影的方法來進行勘測和繪製地圖這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由於當時還沒有出現在飛機上用照相機進行拍攝的方法,所以,阿爾弗雷德建議,可以采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在去世前的四個月,阿爾弗雷德在給他的助手的一封信中還說:

  ……我打算發射一隻小型氣球,讓它攜帶著降落傘、照相機、計時裝置或定時熔絲。當這隻氣球上升到適當的高度時,它就出現自動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離。接著,氣球在下降過程中,照相機就能拍下照片來了。

  同時,他還十分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艇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借助快速推進器推進的飛機。

  在1892年,阿爾弗雷德就曾經寫到:

  飛行真使我感到興奮,但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靠氣球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兒高速飛行時,隻要輕輕搖動它的雙翼,就能夠克服重力。這不是使用魔術能辦到的。鳥兒能做到的事,人類當然也能。一隻紅雀能在3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我們也必須擁有高速推進的浮筏……

  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發明之後,隻要四分之一秒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存在的情況下,或者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完全地占據了我的大腦。

  10年之後,阿爾弗雷德的預言被萊特兄弟所實現了。

  1903年,美國飛機發明家萊特兄弟設計了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架有人駕駛的飛機,並於同年12月17日在基蒂霍克試飛成功。

  雖然這次試飛的時間僅有59秒,飛行距離也不過852英尺,但卻首次使人類的飛行夢想變成了現實。

  (三)

  1891年,阿爾弗雷德與瑞典軍事部門的一位發明家昂哥上尉相識,並進行合作,結果研製出了一種軍用發射火箭。

  第二年7月,阿爾弗雷德在英國取得了這項發明的臨時專利。9月,昂哥上尉到聖雷莫訪問,與阿爾弗雷德簽訂了合作協議。該協議內容除了這項發明以外,還包括許多其他的發明項目。在合作過程中,昂哥上尉負責產品的製造,阿爾弗雷德負責產品的研發和實驗工作,以及申請專利等等事宜,最後按利潤進行分成,阿爾弗雷德分得三分之二,昂哥分得三分之一。

  然而按照這份協議,這些發明直到阿爾弗雷德去世都沒有全部完成。後來,有關導彈製造的設計被別人買走,並在德國進行了進一步研究修改。

  後來有人推測,這種軍用火箭之所以對阿爾弗雷德產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正如人們所熟悉的空中魚雷一樣,它不僅具有一定的軍事意義,還可以作為船艦的安全裝備,同時還是兩次世界大戰中令人畏懼的V1和V2武器的前身。

  當助手拉格納·索爾曼在日後仔細閱讀阿爾弗雷德的專利發明目錄時,不禁感慨萬分:如此之多的發明創造,居然都是出自一個人的頭腦。拉格納·索爾曼寫到:

  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專家和企業家看來,阿爾弗雷德的很多想法隻不過都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異想天開而已,但請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專家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卻被阿爾弗雷德在實際中得以實現,並且成為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人們還應當記住的是,他的另一些設想最終可以完全適用於各個領域。在他的創造性活動當中,他真正的才華是:如同多產的大自然那樣豐富的思想。

  通常說來,隻有少數種子能夠找到適合生長的土壤,從而生根、發芽、成長,而相當一部分種子是結不出果實的。另外一些種子,由於落在多石的地麵上,根本就不能成活。

  然而,思想的種子就不同了,雖然有時被埋葬,卻能曆經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仍然具有生命力。

  一旦條件發生改變,它們就會像被風刮到沃土上的種子那樣,開始發芽,並且茁壯成長。

  ……

  此外,從曆史上看,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完全取決於種種努力、各方麵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時所付出的所有思維活動,不論這種工作在各種特殊情況下能否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為如此,人們目前對技術的發明史才會越來越感興趣。如同其他任何一門曆史一樣,技術發明史也能夠使人們廣泛洞察到發展的進程,並且為現在和將來提供如此寶貴的指示。

  阿爾弗雷德有一次也說:

  “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1000種設想的話,而其中隻有一種結果是好的,那麽,我也就很滿意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