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進軍國際市場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占有什麽,而在於追求什麽的過程中。

  ——諾貝爾

  (一)

  自從1865年3月遷居德國漢堡後,6月,阿爾弗雷德組建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公司”,並於這年冬季開辦了克魯伯工廠。

  然而在1866年的一次爆炸事故中,克魯伯工廠被炸成了廢墟。後來因發明了達那炸藥,克魯伯工廠才得以重新恢複。

  從1865年到1873年的這段時間中,阿爾弗雷德的住宅和他的實驗室一直都設在工廠的所在地——克魯伯,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公司”的營業辦公室則設在德國漢堡。

  克魯伯工廠所生產的達那炸藥通過漢堡這個歐洲當時最大的海港,源源不斷地運往德國各地,並且很快又銷往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直到1870年,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了一些新的工廠,基本上達到了自產自銷後,這種供貨業務才逐漸停止。

  在1866年的春天,阿爾弗雷德將克魯伯工廠的生產安排妥當後,便前往美國進行訪問。

  同年的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在美國取得了製造和使用硝化甘油的專利權,人們很快就認識到了生產它的可能性。由於爆炸油是在美國南北戰爭後進入美國市場的,當時美國正處於恢複和發展階段,要建立鐵路,向西部的黃金和石油產區擴展,因此,爆炸油在美國的礦業和民用工程方麵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經過阿爾弗雷德的不斷努力,雖然有些美國人極力反對使用硝化甘油,但他還是在美國開設了一家“美國爆炸油公司”,入夥了紐約的一些股東。

  然而,“美國爆炸油公司”最終被一些股票經紀人控製了,變成了一家詐騙性的企業,情況十分嚴重。而且由於股東的詐騙行徑,阿爾弗雷德對企業的組織和經濟調整也無法實現。他們將阿爾弗雷德的配方略加改動,冠以高效炸藥、雙硝炸藥、大力士、鐵路炸藥等新名稱,然後競相進入市場。這不僅搶走了阿爾弗雷德的市場,還威脅到了他的專利權。

  無奈之下,阿爾弗雷德不得不撤出美國,從此再也沒有去過那裏,並且還經常以批評和譏諷的口吻提到美國:

  “我終於發現美國的生活絕不是愉快的。對金錢的過分追求,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樂趣;為了那些想象的需要,而毀掉了廉恥感。”

  當瑞典和德國的炸藥工廠業務發展得十分興旺之時,阿爾弗雷德又給自己製定了新的目標——準備進軍英國和法國市場。

  英國是一個保守國家,英國人一貫小心謹慎,不喜歡冒風險。雖然阿爾弗雷德在1867年就已經獲得了英國方麵關於硝化甘油的專利證,但由於爆炸事故頻發,保守的英國便大造輿論,反對硝化甘油的製造和進口。

  1869年,迫於輿論壓力,英國議院通過了一項名為“禁止在大不列顛製造、進口、銷售和運輸硝化甘油以及任何含有硝化甘油的物品的規定”的法案。這樣一來,英國將國門關閉得更緊了,根本不給阿爾弗雷德一點機會。

  英國之所以這樣反對阿爾弗雷德進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英國人非常小心謹慎,對稍有危險的事情也是萬分警惕;二是因為英國當時有一位名叫阿貝爾的火藥發明家,他向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暗中阻止硝化甘油進入英國。

  阿貝爾教授這麽做,部分是出於私心。因為此時他正致力於火棉的應用開發,而阿爾弗雷德的炸藥一旦進入英國市場,就勢必會衝擊他的產品,甚至會搶走大部分火棉的市場份額。

  所以,阿貝爾便利用自己政府和議會科學顧問的身份,惡意抨擊達納炸藥的危險性,宣揚阿爾弗雷德的黃色炸藥是一種比硝化甘油更加危險的產品。

  但是,阿爾弗雷德並沒有放棄,他用流暢規範的英文起草了一封信件寄到英國調查委員會,為達納炸藥的安全性進行辯護。同時,他又向學術界發表了一篇論文,進行公開的實驗,努力讓人們了解達納炸藥的真實麵貌。

  阿爾弗雷德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這時,英國對高效炸藥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政府終於認識到了這條禁令對國家利益的損害,於是指定阿爾弗雷德在蘇格蘭開拓市場。

  隨後,一大批蘇格蘭銀行的老板和實業家們圍著阿爾弗雷德,在一起進行了熱烈的商談,最終決定在蘇格蘭西海岸的阿岱爾附近的荒涼沙丘中建造一個工廠,這就是“英國達納炸藥公司”。

  從開始建立直到今天,“英國達納炸藥公司”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達納炸藥製造工廠。

  此外,還有兩座附屬工廠也很快就動工了,一座專門生產雷酸汞,另一座則生產雷管,為炸藥提供引爆器材。

  由此,阿爾弗雷德的炸藥工廠終於在英國紮下了根。

  (二)

  1868年,阿爾弗雷德又來到了法國巴黎,準備在法國申請開辦公司和工廠,結果他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因為法國當時實行的是國家專賣政策,這是為生產和銷售炸藥而製定的政策,也包括硝化甘油和安全炸藥,所以法國政府當局對阿爾弗雷德是采取阻撓態度的。

  就在阿爾費德勒一籌莫展之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年輕的實業家保羅·弗朗塞·巴布和他的父親。當時,巴布正在協助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冶金廠,名為“巴布父子鍛鐵公司”。

  巴布與阿爾弗雷德一見如故,並且十分欽佩阿爾弗雷德;而阿爾弗雷德也對巴布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精力讚不絕口。

  阿爾弗雷德認為,巴布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無疑可以成為自己在法國乃至世界拓展市場的最佳合作夥伴。而有遠見的巴布也很看好阿爾弗雷德的炸藥事業。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簽訂了合約,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在法國開發利用阿爾弗雷德的發明,阿爾弗雷德出技術,巴布提供所需資金,兩人合作十分默契。

  在當時,法國是堅持不允許阿爾弗雷德在法國建立達納炸藥製造廠的,兩人隻好努力地四方遊說。但還未等兩人的說服工作取得成效,1870年7月,普法戰爭就爆發了。

  當時的德國被稱為普魯士,戰爭中的普軍也因為使用甘油炸藥而一連攻破法軍許多重要陣地、橋梁和工事,攻勢異常迅猛。法軍雖然盡力死守,但火藥的威力根本比不上德軍,法軍屢次敗北。

  法國急於遏製德國在歐洲的勢力擴張,這勢必就要推進工業化進程。對於阿爾弗雷德來說,這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很快,他們就在法國的南部便建成了達納炸藥製造工廠。

  有了巴布的協助,阿爾弗雷德的工廠業務發展也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一家又一家的炸藥廠陸續建立起來,幾乎遍及了法國各地。

  可惜的是,巴布因為應征入伍,在戰爭剛開始不久就到前線去了。後來法國都爾陷落後,巴布被普軍俘虜,1871年5月戰爭結束後才回到法國。

  戰爭結束後,阿爾弗雷德與巴布商議,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法國和德國的敵意依然很濃,而法國又急於遏製德國在歐洲的勢力,這就勢必會同其他小國結成同盟,以便借這些小國家的力量牽製德國。那麽,這時他們想要在這些小國家建廠的話,法國銀行一定會給予很優厚的條件貸款給他們。

  可以說,這是阿爾弗雷德在其他各國辦廠的最佳時機。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後,雷厲風行的巴布便立刻奔走起來。在短短的兩年內,在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等國家,一座座達納炸藥廠相繼建立起來並投入生產。

  在19世紀70年代,阿爾弗雷德的公司、工廠幾乎遍及整個歐洲,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他也學習並精通了幾種語言,經常周遊各國,長期待在國外。如果真有一種四海為家的人,那麽阿爾弗雷德算是很典型的一個了。他經常說:

  “我的故鄉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我則到處工作。”

  但在內心深處,阿爾弗雷德深知自己是個瑞典人,那裏有他最愛的親人。他也常常懷念在瑞典的生活,一旦有可能,他就會跑回瑞典看望家人。

  (三)

  雖然工作上有巴布這樣的得力助手幫忙,但阿爾弗雷德還是有很多煩心事,一家家的炸藥廠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遍及世界各地,這也讓阿爾弗雷德的工作量急劇增加,很多事情都需要阿爾弗雷德親自出麵解決。

  而且隨著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一個尖銳的矛盾也在困擾著阿爾弗雷德,那就是阿爾弗雷德的公司與其他炸藥公司之間產生的激烈競爭。看到諾貝爾公司的火爆生意,其他炸藥公司自然眼紅不已,於是紛紛致力於生產新型炸藥。

  不但如此,就連諾貝爾公司內部的各個工廠之間也開始互相爭奪市場。尤其是歐洲以外的一些國家,企業內部出現了不體麵的競爭。

  為了解決這一因公司龐大而產生的問題,阿爾弗雷德與巴布之間進行了一次長談:

  “自己的公司與廠家之間本不該存在這種競爭關係,最起碼應該保持對外一致,聯手對付我們共同的競爭對手。然而事實情況卻出乎我們的想象,現在各地的工作都要各自為政,彼此之間也不願意交流信息。這讓我非常擔心,他們這種狀態就好像是一批士兵,雖然各個驍勇善戰,但沒有將軍來領導,不僅不能聯合起來對付外敵,然而還會導致內部矛盾,自相殘殺。這樣下去,我們的很多利潤就會彼此抵消掉,而且也不利於公司和工廠的長期發展。”

  巴布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很讚同阿爾弗雷德的說法。他覺得,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個領導核心,找到一個合適“領袖”,由這個“領袖”來製定經營策略和措施,統一調配管理所有的公司和工廠,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後,阿爾弗雷德將所有工廠都歸於一個新建立的公司——“黃色炸藥和化工品生產總公司”進行管理,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資本為300萬法郎。

  到了1884年,該公司的股票資本已經增加到400萬法郎。

  而瑞士和意大利的工廠則由設在伊斯爾頓的“諾貝爾黃色炸藥聯合公司”接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市場則通過在畢爾巴鄂的“西班牙黃色炸藥公司”進行協調管理。

  在普法戰爭結束後的4年,即1875年,阿爾弗雷德在巴黎又成立了“黃色炸藥製造辛迪加”,是一家專門為所有黃色炸藥公司服務的國際技術谘詢機構,由當時黃色炸藥製造方麵的一流專家,瑞典人阿拉裏克·利德伯克負責。

  在這一時期,歐洲也出現了大規模的企業合並現象。1886年,阿爾弗雷德又組建了英德和拉丁兩家托拉斯公司,為此後在工業和商業方麵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德國托拉斯——“諾貝爾黃色炸藥托斯有限公司”的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股金為200萬英鎊,先後由13家公司組成。而阿爾弗雷德一直負責著這項巨大的協調工作。

  由於分散意願過於強烈,英德托拉斯經過長達25年之久的合議,最終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強權政治才終結了這個國際公司。1915年,公司的財產被各國的股東所瓜分。

  在一戰期間,英國的“諾貝爾炸藥公司”也被迫進行幾乎百分之百的軍工生產,成為戰爭期間帝國防禦和戰鬥力的一個決定性因素。1918年11月,戰爭結束後不久,英國人將以諾貝爾炸藥公司為核心的整個英國炸藥工業合並起來,組建了龐大的“炸藥貿易有限公司”,這也是“英國炸藥工業史上最為重要的發展”。該公司於1920年改為“諾貝爾工業有限公司”,包括17家經營炸藥及其副產品的大型企業,以及無數的附屬公司和工廠。

  到了20世紀20年代的中期,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德國等國的大型企業都需要尋找新的市場,於是便合並成為巨型的企業“I。G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在1915年以後,德國諾貝爾企業曾與這家壟斷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然而,這種情況也逐漸影響了諾貝爾工業公司在英國的市場,他們也不得不采取措施進行應對:1926年,諾貝爾工業公司同三家英國的大化學公司——布倫納與蒙德公司、聯合堿業公司以及英國燃料公司合並,從而形成新的強大托拉斯——“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從而讓不利的競爭局麵得以減弱。

  從1939年到1948年間的二戰期間,“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又被強行變成了軍工企業,生產規模也日見萎縮。然而,他們繼承了阿爾弗雷德的堅毅精神,克服了資金及貨源等方麵的重重困難,最終重獲生機。

  可以說,阿爾弗雷德不僅是個偉大的發明家,還是一個極其精明的企業家。他終生都堅守著自己研究、自己創造、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的不變法則。而他所創立的托拉斯運營組織,也已為世界各大跨國公司所效仿,這也是阿爾弗雷德在商業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