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求學之路

  金錢這東西,隻要能夠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製人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一)

  離開聖彼得堡後,阿爾弗雷德所乘坐的輪船在大西洋上不停地向西前進。

  這是一艘兩旁裝有水車的輪船,雖然阿爾弗雷德即將投入以發明螺旋槳聞名的美國發明家埃裏克森門下,但當時那種新船並沒有被普遍采用,所以阿爾弗雷德乘坐的仍是舊式的船隻,它正在緩慢地在波浪的搖蕩中航行。

  阿爾弗雷德倚靠著甲板上的欄杆,望著起伏不定的海浪冥想著:

  “我正一步步接近的美國,究竟是什麽樣子呢?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國家嗎?是很大的城市還是一片廣闊的牧場?還是盛產石油和煤鐵的大工業國?”

  在長途疲憊的旅行中,阿爾弗雷德仍然沒有忘記時刻複習英文,加強語言表達能力,以便能夠適應那即將到達的陌生國土。

  對語言頗有天分的阿爾弗雷德,在俄國聖彼得堡生活期間,英文讀寫能力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為了精益求精,他仍然不忘隨身攜帶各種英文讀本,其中除了有關科學的書籍之外,更不乏文學與詩歌方麵的讀物。

  在漫長的旅途中,阿爾弗雷德最喜歡的事就是坐在甲板上,麵向大海欣賞文學作品,尤其是雪萊的作品,更是深深地吸引著他。雪萊的思想也逐漸被他吸收、融合而成為阿爾弗雷德的思想了。

  後來,阿爾弗雷德之所以能夠以合理的科學觀點,促進發明事業的擴大,並以和平的手段和博愛的精神處事待人,與受雪萊影響是分不開的。

  抵達美國後,阿爾弗雷德牢記父親的囑托,認真地去完成父親交付的兩個任務。

  首先,他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去拜訪了埃裏克森。埃裏克森對阿爾弗雷德的到來深表歡迎。此後,阿爾弗雷德便到埃裏克森的工廠裏實習。

  在此期間,他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積累了許多新的研究和實驗方法,大大地開闊了眼界。同時,他還協助埃裏克森從事以火和高溫產生的膨脹空氣來代替蒸汽發動引擎的熱空氣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就是後來的燃氣輪機,在當時還沒有被正式使用。

  在從事這項研究時,阿爾弗雷德學習到了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了許多其他方麵的新知識。

  師從埃裏克森的這段經曆對阿爾弗雷德後來的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他把市場拓展到美國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於還要到歐洲學習考察,一年半後,阿爾弗雷德便告別了埃裏克森,離開美國,回到歐洲,並繼續到各地旅行學習。在惜別的時候,埃裏克森對這位有著遠大前途的青年學生說:

  “你的天資極好,隻要你有勇氣,勤奮努力,以後一定會成為卓越的科學家。我企盼著你成功。”

  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都讓阿爾弗雷德覺得饒有興趣,各地人們不同的風俗、個性以及心態等,也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看待世界的視角。

  在遊曆了意大利之後,阿爾弗雷德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巴黎。在那裏,他走訪了大學的研究所,參觀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室,還結識了不少著名的科學家、教授和優秀的學生,並積極地同他們學習、交流,以便能夠盡快地了解各種科學研究的新成果。

  晚上,阿爾弗雷德回到住處後,依然不斷地進行思考,以便將白天學到的新知識仔細地記錄下來,整理成筆記。這些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令阿爾弗雷德大開眼界,同時也更加激發了他旺盛的求知欲,他暗暗慶幸自己此行定然不會無功而返。

  (二)

  現在不少人在解釋為什麽沒有數學方麵的諾貝爾獎時,往往喜歡談論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與瑞典數學家米塔格·勒夫納同時向一位佚名的女士求愛的故事。

  這個故事裏,在這場愛情中,諾貝爾成了情場上的失敗者,於是就通過把數學排斥在獲獎範圍之外來進行報複,從而使米塔格·勒夫納永遠不能獲得他所設置的任何一種獎項。

  其實,這個傳奇故事並不是事實。因為在任何標準的數學史記載當中,都沒有這個故事,而且所有的數學史研究者也都不能準確地說出它的出處。正如前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拉梅爾所說的那樣:

  “諾貝爾之所以將數學排斥在獲獎範圍之外,是因為他希望以一種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方式造福於全人類。”

  不過,在阿爾弗雷德這次曆時兩年的世界旅行中,他的確遭遇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初戀。這次初戀對阿爾弗雷德來說,既是終生難忘的,卻又是充滿苦澀的。

  在阿爾弗雷德年輕的心中,一直都渴望追求一種浪漫純潔的愛情,能夠將兩顆心緊緊連在一起,共同探索對方乃至周圍人們的美好心靈和崇高品格。那麽,這樣的愛情到底存不存在呢?他無從得知。因為阿爾弗雷德一直覺得自己相貌平平,毫無吸引女孩子的地方,絕不會有人愛上他。

  直到有一天,一位少女走進了他的世界。

  1851年,18歲的阿爾弗雷德在巴黎的一家實驗室裏學習。

  巴黎是世界藝術家和文學家薈萃的地方,那裏有許多劇場和美術館,因此,巴黎也是阿爾弗雷德一生中最鍾愛的城市,曾經被他稱為是“光明之城”。

  但初來乍到,當一天的學習結束後,回到旅館便隻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這時,一種寂寞之感也便油然而生。在這種時刻,能夠驅走阿爾弗雷德心中寂寞之感的隻有文學。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有一天,在一次晚會上,阿爾弗雷德結識了一位來自瑞典的少女。當時的阿爾弗雷德正是初來巴黎,對一切都感到很陌生、很無助的時候,少女見他悶悶不樂的樣子,便過來輕輕地問候他。

  看到眼前的少女,阿爾弗雷德心靈為之一顫,仿佛看到了雪萊詩中那位精神之美化身的艾米麗。

  少女彬彬有禮地問他為什麽不開心,阿爾費德勒回答說他現在感到很迷茫,失去了幻想,並將自己的悲觀和沮喪情緒向少女傾訴。

  而少女對生活卻充滿了強烈的信念,她靜靜地聽著阿爾弗雷德的訴說,然後善意地責備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提醒他應該通過自己的堅強和努力,為人類作出貢獻。

  少女的每一句話都撥動著阿爾弗雷德的心弦,她儼然已經成為青年諾貝爾心中高尚情操的化身。他們一直談論到天亮,並為最終達到了一致的意見而感到高興。分別時,阿爾弗雷德覺得自己內心的一切憂鬱都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則是無限的喜悅。

  經過了解,這位皮膚白皙、年輕貌美的金發少女在一家小藥店裏工作。從這次相遇後,他們便相愛了,並且又約會了幾次。

  在塞納河畔,在公園的林陰道旁,經常有他們幸福的身影。他們有說不完的話,在他們之間充滿著歡樂。有詩為證:

  我懷著從未有過的喜悅,

  又一次同她見麵了。

  從那以後多次幽會,

  我們已經難分難舍。

  ……

  不幸的是,這段幸福而美好的時光卻是那麽短暫,因為少女身染肺結核病,突然離開了人世。

  這一噩耗讓年輕的阿爾弗雷德心靈受到劇烈的創傷。他極度悲痛,精神頹喪,整日獨自躲在屋子裏哭泣,猶如生了一場大病。

  後來,阿爾弗雷德終於戰勝了這一不幸。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我已經懂得去研究大自然這本書,去領悟其中的篇章,並從它那深邃的學問裏汲取一種撫慰,來消除我的憂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