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在聖彼得堡的生活

  不尊重別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顆經不住陽光的寶石。

  ——諾貝爾

  (一)

  伊曼紐爾為孩子們聘請的第一位家庭教師是瑞典語言學家和曆史學家B·拉魯斯·桑德遜,教授三個孩子瑞典語、俄語以及瑞典曆史等。老師每天除了給他們講授語言、曆史外,還教給孩子們各種科學知識。這對於培養諾貝爾兄弟們的廣泛興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後來,伊曼紐爾又為孩子們聘請了一位俄國教授,就是後來向他們父子介紹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齊寧教授。

  當時,齊寧教授是一位俄國著名的化學家,也是俄國有機化學的奠基人。諾貝爾兄弟三人日後能夠成為那麽出類拔萃的人才,與齊寧教授給他們打下牢固的基礎知識是分不開的。這段學習經曆,對於阿爾弗雷德在化學啟蒙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顯然也是不能低估的。

  兄弟三人都非常聰明,尤其是阿爾弗雷德。雖然他的年齡比較小,而且身體羸弱,但學習勁頭卻一點都不亞於兩個哥哥。開始老師還為他能否跟得上學習的進程而擔心,可是他學習起來一點都不落後,尤其在俄語學習上,甚至比哥哥們進步還快。

  “阿爾弗雷德,你很有語言天才,很快就能把俄語學得很好了。”

  有一天,老師稱讚道。

  “學俄語很有趣啊!我很喜歡。”

  “很好,等你俄語學會後,我會再教你學習英語、德語。”

  “一定的!老師您可一定要教我!”一聽要學習其他語言,阿爾弗雷德十分高興。

  就這樣,除了學習俄語外,阿爾弗雷德還學習其他幾種外國語言。

  在學習外語時,阿爾弗雷德尤其勤奮、認真、刻苦。比如在學習法語的時候,為了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他就先將德國名著翻譯成瑞典文,再轉譯為法文,然後再認真核對兩次翻譯的手稿,反複進行比較、查對,一旦發現錯誤就立即改正,直到完全熟練掌握為止。

  阿爾弗雷德還把這種學習方法推廣到其他語種的學習當中,結果他通曉了俄、法、德、英等多種語言。借助這些語言工具,阿爾弗雷德也熟練地閱讀了很多科學著作和文學名著。

  阿爾弗雷德還十分熱愛化學和文學。有一次,他發現家庭教師帶來了一本裝幀精美的書,便趁老師不在好奇地拿起來翻看。不看則已,這一看,阿爾弗雷德便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向上,再向高處飛翔,

  從地麵你一躍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輕雲,

  掠過蔚藍的天心,

  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

  這是一本英國詩人雪萊的詩集。看到書中這些吟詠雲雀的美麗句子,阿爾弗雷德仿佛聽見了天空中正響徹著雲雀歡樂的啼鳴,仿佛不知不覺間就進入了清新的音樂海洋,在其中任意遊弋。

  在隨後的閱讀當中,阿爾弗雷德還發現,對大自然的熱烈情感、精致細膩的內心活動,都隻是這位偉大詩人的一個方麵。更讓阿爾弗雷德感到熱血沸騰的,是雪萊對於光輝未來和人類進步的樂觀而熱切的信念,還有雪萊與生俱來的反叛精神和桀驁不馴的個性。這一切都成為終生鼓舞阿爾弗雷德的信念和力量。

  不過,父親伊曼紐爾卻不讚成阿爾弗雷德閱讀雪萊的詩歌,他認為一個男子漢不應該喜歡這種女子拿來消遣的東西。對此,阿爾弗雷德十分不解。在他看來,雪萊的詩歌和精神是無比高貴的。為此,父子間也產生了一些隔閡。

  幸好母親卡羅琳娜對阿爾弗雷德的這一愛好十分支持,並且鼓勵他說:

  “詩歌是寫給心靈高尚、有教養的人欣賞的,我很高興你能喜歡。”

  在母親的支持下,阿爾弗雷德不僅大方地朗讀、背誦雪萊的詩歌,心血來潮時,還嚐試著自己創作詩歌。此後,讀詩、寫詩也成為他終身保持的一個愛好。在那段時間裏,盡管阿爾弗雷德還不能確定自己長大後應該做什麽工作,但很顯然,他對化學和文學都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

  (二)

  在諾貝爾一家人到聖彼得堡的第二年,即1843年,家中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員——阿爾弗雷德的弟弟埃米爾出生了。

  埃米爾是個結實的孩子,性格也很穩重,後來和阿爾弗雷德的關心很親密。一家人也都很喜歡小埃米爾。可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悲慘的命運此刻已經在等待著他了。

  當時,父親伊曼紐爾的工廠與他們的住所之間隔著一條很寬的河,阿爾弗雷德和兩個哥哥對河對岸父親的工廠和那裏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三個人每天做完功課後,就要跑到工廠裏去玩耍。

  在父親的工廠裏,阿爾弗雷德總是被那些快速轉動的機器所吸引,但最令他覺得有趣的,還是那些裝入地雷或水雷中的火藥。

  隻要一有空,伊曼紐爾就會帶著三個兒子在工廠中到處轉悠,並把各種機械構造的原理講給他們聽,有時還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一下。從這些方麵來說,伊曼紐爾不僅僅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還是他們的好老師。

  當時,沙俄皇帝尼古拉出於對俄國的未來考慮,想要擁有威力強大的武器,所以對伊曼紐爾研究的地雷很感興趣,並且為此向伊曼紐爾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阿爾弗雷德在父親的工廠裏,還親眼目睹了地雷實驗的整個過程。實驗即將結束時,隻聽見“轟”的一聲巨響,頓時飛沙走石,煙霧彌漫。地雷爆炸實驗成功了。

  然而,孩子們都十分擔心,因為地雷實驗經常伴有爆炸產生的種種危險。但父親伊曼紐爾卻很有膽量,並不那麽懼怕,他告訴孩子們說:

  “如果做到沉著、謹慎、認真地進行實驗,就決不會出現危險。”

  阿爾弗雷德在同這位精力充沛、大膽無畏的父親的接觸過程中,也深深地受到了父親發明創造精神的感染。在他幼小的心靈當中,也不知不覺地萌發了獻身科學的理想。

  “我長大以後,也要當個像父親這樣的發明家。”

  這個時期,阿爾弗雷德與父親的接觸十分密切,在工廠裏也會給父親當當助手,做一些雜事。由於對知識的不斷渴求,他在學習方麵也更加勤奮,隻要是他看到或聽到的重要知識,就會統統被吸收進去。生活本身變成了他的大學,父親豐富的經驗和想象力也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阿爾弗雷德曾經說過:

  “盡管生活無疑是很艱難與憂慮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禮物,是大自然這位母親親手賦予我的一顆寶石,讓我自己來磨煉它,直到這顆寶石用它的光澤來獎賞我的辛勤勞動。”

  父親伊曼紐爾也說:

  “我的好學而勤奮的阿爾弗雷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們的高度尊敬,這是因為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學識和不屈不撓的工作精神。”

  (三)

  諾貝爾家庭學校從1843年起,一直辦到1850年。到1850年,諾貝爾三兄弟結束了學業。

  在這幾年當中,父親伊曼紐爾的事業蒸蒸日上,工廠裏的業務忙得他團團轉,他迫切需要找幾個聰明能幹的好幫手來協助自己發展事業。

  伊曼紐爾想來想去,覺得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自己的三個兒子。他們個個年輕力壯,而且又聰明能幹。如果重點培養一下,一定可以在各方麵獨當一麵。

  於是,伊曼紐爾就安排羅伯特和路德維希到工廠裏實習。羅伯特腦子聰明,善於溝通,喜歡與人打交道,很有經商的天賦,因此父親就讓他負責工廠裏有關業務方麵的工作;路德維希在機械技術方麵很有才華,父親便安排他在工廠裏負責技術方麵的工作。

  而對於阿爾弗雷德,父親伊曼紐爾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孩子對火藥的興趣和表現,雖然他不是最聰穎和最有天賦的一個,但卻是最勤奮的一個。伊曼紐爾希望阿爾弗雷德長大後可以在研製諾貝爾工廠的新產品方麵發揮作用。

  當時,伊曼紐爾有一位在美國的朋友,名叫約翰·埃裏克森。他是一名瑞典海軍工程師,曾經發明過熱式發動機,還曾改進了螺槳推進器等。

  後來,埃裏克森還設計了“莫尼塔號”新型船艦。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這種船艦使北軍取得了勝利,埃裏克森也因此而聲名遠揚。

  由於埃裏克森的興趣和發明多數都與機械化戰爭及蒸汽和熱力技術有關,而這些技術又正是伊曼紐爾在聖彼得堡的機器工廠所應用的,因此,伊曼紐爾便決定讓阿爾弗雷德出國,到美國去學習,一方麵讓他去接受工程師的教育,另一方麵也可以順便去考察一下歐洲國家和美國在機械及化工方麵的現狀及發展前景等。

  盡管母親卡羅琳娜對這個自小體弱多病的孩子很不放心,但為了讓阿爾弗雷德出眾的才華得以發揮出來,也為了日後能夠幫助父親打理工廠,伊曼紐爾和卡羅琳娜還是決定讓他獨自出國。

  於是,在1850年,剛剛17歲的阿爾弗雷德便離開父母和兩個哥哥,在父親的安排下獨自出國,開始了他的歐美之旅,去接觸其他國家的先進設備和研究成果。

  在那個時代,阿爾弗雷德的這種旅行還是具有一定的困難和冒險性的。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踏出家門,獨自一人麵對外麵陌生的世界。不過,阿爾弗雷德並沒有因此而心懷恐懼和不安,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內心裏有一個無比廣闊的海洋。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期,由於身體多病,阿爾弗雷德不得不整日臥床;而現在,他終於盼來了一個可以展翅高飛的機會,這怎麽能不讓他興奮呢?通過他日後的詩歌,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他當時的心境:

  在我年輕的時候,

  曾漂洋過海赴他鄉,

  一種怪念油然而生:

  漫漫大洋,無限錦繡,

  卻不能使我留念回首,

  因為我心目中的海洋,

  更加浩瀚悠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