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爭曆史記載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以上數據,隻是各國公開的潛艇數目,按照二戰軍事曆史研究專家們的統計,總數字應該還能翻倍。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巨大的藍色星球表麵,各大陸地被廣大水域分隔開來,海洋總麵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裏,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1%。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隻占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隻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很明顯,如果任何一個國家能駕馭潛艇控製海洋,就能夠從任意角度攻擊任何國家,神不知鬼不覺地打擊對手,成為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海上鬼王”。
林軒熟知二戰曆史,對德國的海陸空軍事實力都有係統了解。組織內部在亞洲的馬來西亞、非洲的埃及、南美洲的智利都建有巨大的資料館,其中占大多數的都是軍事秘史,詳細披露了一戰、二戰、冷戰時期的各國秘聞。
各段曆史中,幾大覬覦統治全球的霸權國家都曾大規模建造水師、艦艇、潛艇、深海移動船塢等等水上製霸武器,企圖橫掃五湖四海,一統地球之水。
曆史是死的,但這些霸權之心卻是活的。
江山更迭,風雲變幻,霸權者名字不同,其夢想卻驚人地一致。
那麽,德國作為二戰中的驍勇戰獸,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中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神出鬼沒,勇冠三軍,令美國、英國海上聯軍吃足了苦頭。
德國雖是二戰戰敗國,但那必須歸結於天意,而非人力。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闡述了這樣一種非自然力扭曲自然規律的特點。
所以說,當林軒聽駱原描述湖中二戰潛艇時,已經將所有德軍潛艇的編號詳細推測了一遍,以確定那湖中到底存在什麽。
最終,他將湖中的潛艇與德軍二戰期間最機密的“Z”計劃聯係在一起。
那個計劃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膽的造艦計劃之一,規模巨大,想象力十足。
“那潛艇應該就是Z計劃中還沒來得及投入使用的其中一艘——”這是林軒的判斷。他從秘密資料中看到過Z計劃各大戰艦所轄備用潛艇的草圖,與他在原先生所住洞窟中神秘影像裏見到的相差無幾。
Z計劃開始於納粹上台初期——
1938年八月,海耶上校在向海軍最高統帥部提交的一份報告裏進言:“海軍即使有更多的大型戰列艦也未必能夠打贏英國海軍,因為和英國人強大的戰列艦部隊硬碰硬不是一種合適的應對之道。英國人的弱點在大西洋上,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航線位於那裏,英國需要靠那些航線來維持國家生命力。所以,我認為建造一些小型的、並具備一定戰鬥力的軍艦才是真正的對應之道,海軍應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建設大批小型、快速、有強大續航能力的艦艇,用來破壞英國人的海上生命線,而不是用來建造僅僅那麽幾艘短期內無法投入使用的大型軍艦。”
同年九月,海軍最高統帥將這份計劃提交給元首。
雷德爾向元首提出,假使一兩年內開戰的話,那些大型軍艦將無法及時備戰。
元首當即批示,準備啟動Z計劃。
1939年一月最高統帥部正式通過了代號為“Z”的大規模造艦計劃,並立即啟動,以應對日益緊張的戰鬥局勢。
Z計劃的核心是兩級大型戰列艦,即“卑斯麥級”和“H級”。
在該計劃的詳細數據分冊中闡明,H級是比卑斯麥級還要巨大的戰艦,設計排水量為五萬五千四百餘噸、長度接近二百六十六米、航速三十節,裝備有十六英寸的艦炮八門,裝甲比卑斯麥更厚,該級一共計劃興建六艘。
計劃建造排水量三萬零五百噸柴油機、蒸汽輪機混合驅動的“O級”戰列巡洋艦三艘,這三艘軍艦裝備了和卑斯麥號同一型號的三座雙聯裝的十五寸巨炮。
為了破壞敵國的海上航運,又專門設計了“德意誌級”的發展型完全柴油機驅動的“P級”襲擊艦,該艦在排水量、航速以及裝甲防護上都要遠遠超過“德意誌級”。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計劃開工兩艘“齊柏林伯爵級”航空母艦,兩艦都是排水量達到兩萬噸的艦隊航空母艦。
該計劃中的中小型艦艇包括:已經完工和正在建造的總計五艘“希佩爾級”重巡洋艦;排水量近八千噸,航速達到三十六節的“M級”輕巡洋艦;還有一大批的驅逐艦和驅逐領艦,以及二百六十七艘各型潛艇。
林軒判斷,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神秘出現的潛艇正是來源於Z計劃。
以下是“Z計劃”中的主要軍艦的數據和建造數量:
“H”級戰列艦(頭四艘被命名為:有興登堡號、魯登道夫號、毛奇號、腓特烈大帝號)六艘;“卑斯麥”級戰列艦(卑斯麥號、提爾比茲號)兩艘;“O”級戰列巡洋艦(巴巴羅薩號、施裏芬號、華倫斯坦號)三艘;“P”級遠程襲擊艦十二艘;“齊柏林”級艦隊航空母艦二艘。
以上所羅列的這些隻是Z計劃中的大型主力軍艦的數據和性能簡介,計劃所中要建造的和已經擁有的所有大型水麵艦艇總噸位超過105萬噸,這還不包括大量的魚雷艇、驅逐艦和潛艇。從當時的計劃書中看,德國艦隊必將迅速複興,成為大西洋的無敵霸主。
1939年四月二十八日,希特勒發表聲明,譴責英國在德國和波蘭的但澤走廊問題上偏袒波蘭,並宣布德國退出《英德海軍協定》。在四月初,德國最高統帥部就製定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
1939年九月一日拂曉,德國的百萬大軍越過兩國邊界突入波蘭境內,海軍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訓練艦也於進攻開始的時刻炮擊了但澤港。
林軒的判斷落點就在此處,即1939年九月三日航行於佛得角西北約560海裏的德軍格拉夫•施佩伯爵號和補給船阿爾特馬克號,該艦的艦長汗斯•朗斯多夫最終成為了二戰曆史中謎樣的人物。
影像中,堂娜就是坐在格拉夫•施佩伯爵號指揮下的七艘潛艇之一上,編號為002。